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文.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78917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文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60分)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心得一书的扉页中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为各门具体学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 B. C. D.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哲学的眼光去分析当下中国面对的复杂环境,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这表明(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的实践B.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3.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本和课堂中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这表明( )人们创立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 B. C. D.4.在快节奏的生活时代,有人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5.历史学讲的是“历史如此然”,也就是说历史是如此的;历史哲学则探究的是“历史之所以然”,也就是说历史为什么是如此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指导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基础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 B. C. D.6.下列对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B.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C.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科D.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7.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并植入自己的思想,而且他认为这些思想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即人们依靠思维,可以建城市,可以穿越时空,甚至可以进行犯罪活动。盗墓空间这部影片( )关注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基本问题正确揭示了思维与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体现从一个侧面表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密切A. B. C. D.8.“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9.xx8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对下半年天文现象作出预告:北半球盛夏中的8月是全年全球“天幕”最精彩的月份,日全食、月偏食、英仙座流星雨等天文奇观将轮番“登台”。人类对天文现象的预报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 )A.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 D.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10.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 B. C. D.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 B. C. D.12.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认为“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一观点( )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世界的本原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紧密地结合在-起 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无法用来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继承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方向,肯定了物质的客观性A. B. C. D. 13.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有一定的合理性前者描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A. B. C. D.14.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务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源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15.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存在就是被感知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 B.C. D.16.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17.人类需要伟大思想家的指引。中国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正是有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人类才从根本上告别了荒昧,走向人文、理性、高贵。社会永远在变化,而今该怎样让人类告别战争、贫穷、恐怖、灾害.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智慧、新的真正哲学。要能指引当代人类,这要求真正的哲学( )能反映新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状态能够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要求和历史趋势能正确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具体领域规律能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A. B. C. D. 18.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成了思想大解放,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材料表明(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政治和经济的反映B.社会的变化发展导致真理检验标准的改变C.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D.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前进,指导社会变革19.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发展的理论,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A. B. C. D.20.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哲学角度分析,这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 )A.是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败的标准B.有深厚的阶级基础,是摒弃旧哲学的全新体系C.是以实践为基础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D.衍生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21.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创新已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道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成果B.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C.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D.指导社会变革和推动新时代前进的根本动力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两者的共同点是(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A. B. C. D.23.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后来,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秒,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材料表明(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知性B.正物质和反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24.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烬;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段话的片面性在于( )A.看到了具体物质形态是可以改变的B.承认了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联系C.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25.xx是达尔文诞辰209年,他发表的物种起源至今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他的基本观点也不断被科学所证实,例如( )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A. B. C. D.26.清明节扫墓祭祖,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风俗,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扫墓的具体形式不再只限于烧纸、祭奠贡品等,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近几年甚至出现了网上扫墓祭奠的新形式。扫墓风俗发生的变化印证了( )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时代变迁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A. B. C. D.27.下列哪些属于规律( )寒来暑往,昼夜转换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A. B. C. D.28.荀子日:“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29.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30.xx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载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成功对接说明( )A.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二、简答题(共4小题,计40分,请根据题目要求规范作答)31.材料一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材料二 xx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1.044亿亩。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旱情较为严重。上述5省耕地受旱面积为4535万亩,有329万人、95万头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抗旱救灾,已成为各受旱地区党委、政府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各地一方面强化抗旱举措,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确保人畜饮水,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对大旱之后水利科技抗旱的反思,纷纷着手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问题。(1) 结合材料一,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派别?简要分析其基本观点。(6分)(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哲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抗旱救灾的过程是如何体现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8分)3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原因。(6分)33.“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但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新的变化。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请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十三五”时期如何实现稳中求进。(10分)34.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做法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的方法论要求的。(10分)一、选择题1-5 CBBAA 6-10 CACDD 11-15 DCACA16-20 DBDCC 21-25 BCBCB 26-30 BBDDA1.C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说明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说法错误,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选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2.B 题干没有反映哲学的产生,A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哲学的作用,并不反映什么哲学,C不符合题意。哲学是方法论,但不等于提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D说法错误。故选B。3.B 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本和课堂中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这表明人们创立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故入选。与题意不符。4.A 从提出“慢生活”理念,到被人们接受,到从事“慢餐饮”“慢运动”,说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来源于实践;C项说法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项强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与本题无关。5.A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正确,错误。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正确,错误。6.C A项错误,哲学也是一门科学,不能说它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C项正确,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项错误,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D项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7.A 根据题意,电影触及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电影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故符合题意,排除。同时也反映出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正确。8.C “没有景物,何来感情”是说景物是感情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景物,就无法触景生情。“没有感情,何来景物”认为景物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情。二者的分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也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之争。9.D 天文台对天文现象的预告,说明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客观的物质世界,体现了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属于可知论,D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10.D 英语儿歌将“星辰闪耀”“常春藤缠绕”的原因归结为上帝创造,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是宗教精神的体现;而科普作家将这一原因归结为自然界中本来就客观存在的物理运动,是唯物主义的表现,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入选;与题意不符。11.D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属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对立,符合题意,选D。12.C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一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也就是一切物质的属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是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因此无法用来解释社会现象,故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说法错误。13.A 桓谭的观点认为精神离不开形体,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罗马教皇的观点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的精神灵魂,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正确,桓谭的观点只是回答了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而没有谈及他们的辩证关系。14.C 朱熹的“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的“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C。15.A 是主观唯心主义,排除。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人是机器,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说明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故选A项。16.D “万物皆备于我”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果一二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都承认思维决定存在,否认存在决定思维。17.B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不选,因为任何哲学都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不选,因为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不是某一个具体领域的规律。18.D 真理标准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成了思想解放,开启了改革开放,说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C错误;实践一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错误。19.C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符合题意;错误,马克思主义不是具体科学,不能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只能提供一般性的指导方法;不符合题意。20.C 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败的标准是实践,A错误;马克思主义有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是对旧哲学的批判继承,B错误;D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不符合题意。21.B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A错误;哲学只能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法,C错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是生产力,D错误,故选B。22.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是二者的不同点。23.B 材料中的实验验证了反物质的存在,说明不管是正物质还是反物质,都包含着一切物质所共有的客观实在性,B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混淆了物质的可知性与客观实在性。意识有正误之分,C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中“主要标准”的说法错误。故选B。24.C 纸箱、树木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当然可以变化,拥有自己的个性,但不能说物质是可以改变的,哲学上的物质,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是不生不灭,是一种客观实在。上述话语混淆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25.B 生物进化论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在自然界本身,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能说明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这需要科学的进一步证实,错误。讲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生物进化论的观点。26.B 材料中没有提及人类的生产方式及其变化,排除,扫墓形式在变,但是目的、内容等保持相对稳定,正确,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矛盾,排除。27.B 规律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寒来暑往,昼夜转换是现象,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规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人们的一种认识,不是规律,排除,是价值规律,是生物进化规律。 28.D 引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A项体现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B项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C项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性;D项体现的是规律的客观性。29.D 想要有效地改造自然,必须要尊重客观规律,但除了要尊重客观规律外,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项说法错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C项说法错误;A项与题意不符;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D项说法正确。30.A 材料体现了人类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A符合题意,B、C与题意不符。规律不能被改造,D错误。二、简答题31.(1)遇事求神灵保佑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主宰自然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其基本观点都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3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其基本观点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3分)(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2分)存在决定思维。党和政府抗旱措施的出台是由我国现阶段严重的旱情这一客观存在所决定的。(3分)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抗旱措施的实施,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3分)3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五大发展”理念源自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3分)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了人们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了人们的观念,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3分)33.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新的变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分)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3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实现“十三五”目标,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4分)34.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3分)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3分)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