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doc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这样的白描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A . chěng b zhēn zhu B . chěng pō qn chu C . pn b qn zhu D . pn pō zhēn chu 2. (2分)(2015•朝阳)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附合 诓骗 镂空 不屑置辨 B . 擅自 带契 阔淖 忐忑不安 C . 琐屑 瑟索 萌发 别具匠心 D . 晨羲 瞥见 箱箧 眼花瞭乱 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B . 听了大家的批评,他不但义愤填膺,拂袖而去,反而不虚心接受。 C . 2010年,我国的物价上涨指数大约为4%左右。造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过热,股市狂奔;深层原因是房价居高不下,全民炒股,公务员涨工资。 D . 现行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择了一些文质兼美、贴近学生生活的散文,充分体现了初中新课标。 4. (2分)选择出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苏轼,这篇短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B . 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作者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沦陷地人民对祖国无限的眷念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C . 《泊秦准》的作者杜牧,就是指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诗句中的“杜”。 D . 《人琴俱亡》选自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表达了子敬和子猷的手足情深。 5. (2分)对下列句子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 ②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③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④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 A . 叙述 议论 描写 说明 B . 叙述 议论 抒情 说明 C .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 D . 叙述 抒情 抒情 叙述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6. (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3)人生和自然都是难以完美的,因此,人们常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来劝慰人不要过分忧愁悲伤。 (4)是故“________,________”。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 7. (3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礼文化,恒顺中学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天人关系属于礼。人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如何与万物相处,在古代中国都是以礼的形式规定下来的。《礼记月令》上面逐月记载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气象与物候的变迁周期,动物与植物的成长过程,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 材料二:国家典制属于礼。在中国文化中,制订符合道德理性的国家制度称为“制礼作乐”,好的制度被破坏了称为“礼崩乐坏”。 材料三:一生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生前与美国学者谈论中国文化时说:“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礼是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 你的结论:________ (2)交际语言中的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谦辞和敬适用,但不少仍有生命力。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就有两个用错的例子,请写出它们的序号:________ ①请您明天一定光临。 ②小芳送朋友小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勇留念,小芳惠赠。” ③谢谢您的高见。 ④请您拜读一下我的大作。 (3)下面是散文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芳说话的内容。 小明:都什么年代了,传统礼文化就是一堆糟粕,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芳:________ 小红:是呀,小明,我也认为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2015•江苏宿迁)阅读古诗,回答1-2题.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9. (16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 , 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 ②负笈不远险阻 负: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知/其旨也 B . 观书有会/意者 C . 然后/能自反也 D . 常/以净衣易之 (4)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 . (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 . (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 . (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5)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8分) 10. (12分)(2015江苏•淮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养马岛日出 宗璞 ①到海边了,便总惦记着看日出。 ②最初几日阴雨,天空为云霾锁住,只见海天茫茫,是深深浅浅的灰色。不见太阳,也不辨东西南北。 ③一天清晨到阳台上,忽见一侧天边和海面闪着红光,空中云层后面,有个大红球,那是一轮红日,已经升得很高了。没有多久,便不能逼视。 ④阳台上看日出,毕竟局促。在告别养马岛的这天,特意到海边去等侯。 ⑤微弱的晨曦中,树木似醒非醒,海是凝重的灰蓝。昨天还是海面的地方,现在露出高高低低的礁石,线条还不十分清晰。一个小小的人影正在那块伸入海中的大礁石上移动着,他是想上得高些,看得远些。那是我们力所不及的。我们只能循着岸边小路选择一处开阔的地方,等候那伟大的时刻。 ⑥天边有云层围护着。渐渐地,东天红了,由浅到深,红得很朴素。似乎云层后面正在燃烧,却看不出那中心在哪里,我们凝望天边,不敢眨一眨眼睛。忽然有一条鱼从水上跳出,接着又是一条,似乎也在盼着太阳。 ⑦“快看!快看!”我们彼此叫着,只见云层后面陡然出现一个小红球。那是太阳!那是燃烧的中心。太阳在云霞围绕中跳出了海面!云霞红得耀眼,一条光闪闪的红柱从水面拖过来,每一道水波都发着红光。 ⑧这一带几个海岛上都有三官庙,渔民们奉祀天、地和水。我和他们一样,觉得一切是这样神圣。我心中充满感激,感激天有日月、地有泥土,感激太阳辛勤地出没、大海不息地涨落。希腊神话中的日神阿波罗每天驱赶着金色的马车向天上驶去时,是否想到地上水中的生灵在顶礼膜拜? ⑨太阳不停地上升,愈来愈大,水面红柱愈来愈宽而长。终于成为一片落进海水的灿烂的彩色。太阳的红反而淡下来,变成白亮的强光,使我们转过头去。 ⑩太阳出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⑪太阳是我们的。 (选自《二十四番花信》) (1)阅读第⑤~⑨段,在横线上补全太阳光线、色彩的变化情况。 晨曦微弱——________ 红光闪耀—— ________ (2)本文第③④段写在阳台上看日出,有什么作用? (3)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赏析。) 11. (29分)阅读《背影》,完成下列小题。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______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朱自清,字________,我国著名________、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 ) A . 吊 缩 拉 B . 攀 勾 搀 C . 攀 缩 搀 D . 吊 勾 扶 (3)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扑扑身上的泥土”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欢洁净,所以扑扑身上的泥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 B . “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C . “泥土”表明当时的环境很脏,“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心满意足,同时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 D . “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说明不是真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内心满足,是父亲一片爱子。 (4)“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感情也有所不同。请把感情写在横线上。 ①开篇点题“背影”,是一种________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出现“背影”是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________感情。 ③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是表达________的感情。 ④在泪光中再次出现“背影”是表达________的感情。 (5)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①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②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6)本文开头借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描写背影,收笔处借回忆照应背影,因此可以说背影是全文的________,在结构上起了________的作用。 (7)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________ ②不幸的事接连发生。________ ③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________ ④言行守旧,不合时宜。________ (8)文章写父子二人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没有介绍南京见闻? (9)按要求填空。 ①“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混入”这个词用得好,因为________。 ②“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往日”在文中是指________。 ③“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大去”的意思是________。 12. (7分)(2017黄冈)阅读下则说明文,完成各小题。 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 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上月底,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已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 ⑨前苏联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容器。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并输出大部分能量。 ⑩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3倍,占地面积有60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 ⑪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该计划两任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选自2016年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通读全文,概括“人造太阳”的优点。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氢燃料经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B . 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中黑体字“约”可以删去,因为这样就将约数变成了确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 . 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中,“火球”和“面包圈”形象地说明“人造太阳”的结构和外形特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D . 选文结尾引用“人造太阳”计划两任总干事的权威评价,回扣了文章的标题,强调了中国在该计划中的突出贡献。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作文: 记忆中,总有一段时光令我们难以忘怀: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痛苦忧伤„„剪一段时光,让它在你的笔下缓缓流淌吧!请以“那一段 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第 15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6-1、 6-2、 6-3、 6-4、 6-5、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9-1、 9-2、 9-3、 9-4、 9-5、 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8分)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1、 12-2、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