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53823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I)注意:政治历史地理同堂分卷考试 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一、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3分,共计45分。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心得一书的扉页中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 光芒下学习成长。”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论 A B C D2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 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可见,哲学是( )A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B哲学家冥思苦想的产物C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总结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是( ) 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 A B C D4读书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是因为(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索A B C D5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人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6公安部交管局推出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地精心策划、密集组织了一系列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市民自觉参与其中。活动期间某地文明交通示范路、示范口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9%,行人和非机动车守法率超过90%。这反映了(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很难改变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A B C D7“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当前世界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习近平用中国智慧做出了回答。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共商、共建、共享”,这些“中国方案”得到了世界众多国家的认同。从哲学上看,世界认同“中国方案”是因为( )主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意识是正确的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的意识能推动事物发展符合事物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创造理想的世界彰显时代主题的方案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A B C D8xx诺贝尔奖物理学奖颁给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三位主要成员:雷纳韦斯( Rainer Weiss),巴里巴瑞希(Barry Barish),吉普索恩(Kip Thome),以表彰他们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引力波直接证明了时空自身的扰动,这是完全崭新而且不同的东西,打开了以往无法看到的世界。大量的新发现都在等待着那些成功捕捉到这些波并且解读其中信息的人们。这表明( )A认识具有反复性,科学家不可能形成对引力波的确定的认识B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人类已经完成了对引力波的认识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9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体现了( ) A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理论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认识10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80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2017年12月13日上午,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悼念死难者的同时,更是传递出捍卫历史真相、守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材料表明(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 B C D11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xx压轴大展“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特展”。此次特展“以乾隆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作”为展览主轴,透过十八世纪器物、书画及图书文献各类精美选件,呈现当时文物包装与设计巧思,以及别具时代风格的特色新品。透过此次展览,可感知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的交融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A B C D12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它被命名为“慧眼”,寓意中国在太空“独具慧眼”,能穿透星际物质的遮挡“看”宇宙中的X射线。材料告诉我们( )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科学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A B C D13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BCD14桑巴舞、狂欢节、足球是信仰、热情奔放是标签。xx8月,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首次在南美大陆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开幕式上巴西人用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南美风情、随性自如的表演形式和与时俱进的环保理念,给今后大型赛事的开幕式树起了“巴西样板”,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材料说明了( )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使文化立于不败之地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ABCD15被誉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镇馆之宝的清明上河图,以“会动”的科技手段、崭新的视觉形式,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增添了新世纪的魅力,上演了现代科技的“点石成金”术,成为“中国智造”的有力注解。由此可见(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来自于世博会举办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只要运用科技手段就能实现文化创新ABCD第II卷(非选择题 55分)16.(6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l6-xx)提出,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要坚持依法推进、协调推进、务实推进、平等推进和合力推进。“依法推进”意味着不搞“运动式”、“突击式”,而是注重长期可持续的效果;“协调推进”要求将各项人权作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使各种权利之间相互协调;“务实推进”就是要“把人权的普遍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合力推进”是指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结合材料,分析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要求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道理。(6分)1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材料二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首次提出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保障。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影响。(12分)18(23分)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未来乡村描绘出美好蓝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业文化遗产是一项不同于世界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型遗产,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包含农业生产方式、技术体系、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等综合要素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是贡献国际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绿色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2017年11月26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咨询小组会议上,我国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和甘肃迭部扎尕农林牧复合系统获得批准,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申报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和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也获得原则性评审通过。至此,我国将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大家庭,居世界第一。(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意义。(10分)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都被称为“乡贤”,并由此形成了乡贤文化。由于“乡贤”是封建农耕文化的一种产物,在社会进入新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乡贤丈化没有得到有益地继承和弘扬。其实,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今天,培育与新时代相契合的新乡贤文化对建设乡风文明具有积极意义。xx、xx、xx,中央一号文件三次提及“乡贤文化”,指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培育新乡贤文化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9分)(3)某地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为抓手,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地准备大力号召从农村走出去的能人返乡创业,反哺乡土,共建家乡,请你为此拟两条宣传标语。(4分)xx春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高二开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1 选择题1.A 2.D 3.B 4.D 5.B 6.A 7.C 8. C 9.C 10.D 11.A 12.B13.B 14.C 15.C二综合题16.(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塞罕坝人扎根大山中,有目的总结经验,有创造性的改变传统育苗法。从而取得了植树造林的胜利。塞罕坝人在理想和信念的支持下,指导着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塞罕坝人用“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精神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17.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3分)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3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科文事业。(3分)(2)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人的教化和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4分)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会延长公民接受基础教育的时间,能提高劳动者素质、政治参与能力和文明程度,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3分)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有利于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改变实践方式,增强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3分)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有利于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2分)18 (1)有利于发掘其经济价值,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加快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有利于展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增强道德模范的感染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引导乡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对乡村文化的侵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蓄正能量。 有利于全面提高乡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公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3)答案示例:月是故乡明,路是家乡宽;魂牵梦萦的家乡,是你放飞理想的地方;创业,当然选择家乡!(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符合主题的答案也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