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50393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H=+131.4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总和B CO(g)+H2(g)C(s)+H2O(l)H=131.4 kJmol1C 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 mol H2(g)吸收131.4 kJ热量D 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 L CO(g)吸收131.4 kJ热量2.101 kPa时,S(s)+O2(g)=SO2(g)H=297.23 kJ。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S的燃烧热为297.23 kJB S升华是吸热过程C 形成1 mol SO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S(s)和1 mol 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D 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 kJ3.已知:P4(s)+6Cl2(g)=4PCl3(g)H=akJmol1;P4(s)+10Cl2(g)=4PCl5(g)H=bkJ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B 可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HC ClCl键的键能为kJmol1D PP键的键能为kJmol14.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开始至2 min末Z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A X+3Y2Z 0.1 molB 2X+Y2Z 0.1 molC X+2YZ 0.05 molD 3X+Y2Z 0.05 mol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迅速将NaOH溶液和盐酸在测定装置中混合B 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C 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 H2O2和1 mL 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 H2O2和1 mL 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D 已知4H+4I+O22I2+2H2O,为了利用该反应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所用试剂除1 molL1KI溶液、0.1 molL1稀硫酸外,还需要用到淀粉溶液6.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CO2的平衡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CO(g)+H2O(g)CO2(g)+H2(g)的 H0B 在T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则一定有(正)(逆)C 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大D 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7.在3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发生下列反应:CO2+H2H2O(g)+CO,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起始物质的量不同,其中甲:n(CO2)=amol,n(H2)=2amol;乙:n(CO2)=n(H2)=amol;丙:n(CO2)=n(H2)=n(CO)=amol。达到平衡时,H2O(g)的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乙丙甲8.已知:N2(g)+3H2(g)2 NH3(g) H= -92.4 kJmol1。一定条件下,现有容积相同且恒容的密闭容器甲与乙: 向甲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kJ; 向乙中通入0.5 mol N2和1.5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92.4Ql2Q2 B 92.4Q12Q2CQ12Q292.4 DQ12Q292.49.据报道,在300、70 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2(g)+6H2(g)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 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 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D 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10.CO和N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之间能缓慢地发生如下反应:2NO(g)2CO(g)N2(g)2CO2(g)H0,现利用此反应,拟设计一种环保装置,用来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下列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尾气处理效果的是 ()选用适当的催化剂 提高装置温度降低装置的压强 装置中放入碱石灰A B C D 11.下图表示两个常见固氮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K)与温度的关系:N2+3H22NH3;N2+O22NO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反应是放热反应B 升温,反应的速率减小反应的速率增大C 可以在常温下利用反应进行工业固氮D 曲线的交点表示反应和反应体系中N2的转化率相等12.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B 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 ,此时测得CO2为0.4 mol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判断此时的温度是1 000 D 上述说法均正确1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H=241.8 kJmol1B 图表示反应A2(g)+ 3B2(g)2AB3(g),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C 图表示0.1 mol MgCl26H2O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D 图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大于同浓度NaB溶液的pH14.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NaCN+HNO2=HCN+NaNO2,NaCN+HF=HCN+NaF,NaNO2+HF=HNO2+NaF。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HF的电离平衡常数为7.2104B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4.91010C 根据两个反应即可知三种酸的相对强弱D 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比HCN大,比HF小15.甲酸(HCOOH)是一种一元弱酸,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 常温下,1 molL1甲酸溶液中的c(H)约为1102molL1B 甲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C 10 mL 1 molL1甲酸溶液恰好与10 mL 1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D 甲酸溶液与锌反应比强酸溶液缓慢16.已知25 下,醋酸溶液中存在下述关系:K1.75105,其中K的数值是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有关K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时,K值增大B 升高温度,K值增大C 向醋酸溶液中加水,K值增大D 向醋酸溶液中加氢氧化钠,K值增大17.室温下,用0.10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B 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小于20 mLCV(NaOH)=20 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DV(NaOH)=10 mL时,醋酸溶液中c(Na+)c(CH3COO-)c(H+)c(OH-)18.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 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19.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存在和转化的表达合理的是( )A 向0.1 molL-1、pH=1的NaHA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HA-+OH-=A2-+H2OB 标准状况下,将1.12 L CO2气体通入1 L 0.1 molL-1的NaAlO2溶液中:CO2+2H2O+A1O=A1(OH)3+HCOC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K+、I-、Mg2+、NOD 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 Ba(OH)2溶液使 SO完全沉淀:NH+Al3+2SO+2Ba2+4OH-=NH3H2O+Al(OH)3+2BaSO420.NaHCO3、Na2CO37H2O和Na2CO310H2O的混合物10 g,溶于水配成1 000 mL溶液,取25 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甲基橙作指示剂用0.125 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消耗盐酸20 mL。若将10 g这种混合物置于坩埚中加热到质量不变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A 4.7 g B 5.0 g C 5.3 g D 5.5 g21.下列溶液中的离子关系正确的是( )A 相同温度下,0.2 molL-1的醋酸溶液与0.l molL-1的醋酸溶液中c(H+)之比大于2 : 1B pH=3的醋酸和pH=3的FeCl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相等C 0.l molL-1NaHSO4溶液中:c(H+)=c(SO) +c(OH-)D pH=4、浓度均为0.l molL-1的CH3COOH、CH3COONa 混合溶液中:c(CH3COO-)-c(CH3COOH)=10-4-10-10mol/L2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含Al3数小于NAB 标准状况下,将2.24 L氯化氢溶于足量水中,溶液中含有的HCl分子数为NAC 1 mol NaBH4中含的离子的数目为6NAD 30 g甲醛(HCHO)和醋酸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目为NA23.在t时,Ag2CrO4(橘红色)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AgCl的Ksp1.8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时,Ag2CrO4的Ksp为1108B 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Ct时,Y点和Z点时Ag2CrO4的Ksp相等Dt时,将0.01 molL1AgNO3溶液滴入20 mL 0.01 molL1KCl和0.01 molL1K2CrO4的混合溶液中,Cl先沉淀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如图 1 所示,若铜中含有杂质银,可形成原电池,且铜作负极B 如图 2 所示,当有 0.1 mol 电子转移时,有 0.1 mol Cu2O 生成C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 Cu2O 的电解池如图 2 所示,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D 若图 3 所示的装置中发生 Cu+2Fe3+=Cu2+2Fe2+的反应,则 X 极是负极,Y 极的材料可 以是铜二、实验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0分)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步骤如下:用量筒量取50ml0.25mol/L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溶液温度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并测出其温度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2)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3)实验数据如下表:温度溶液试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2SO4NaOH平均值126.226.026.129.5225.925.925.929.2326.426.226.329.8近似认为0.55mol/LNaOH溶液和0.25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利用上表数据计算该中和反应的反应热H= (保留一位小数);写出上述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利用上表数据计算出的中和热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c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d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26. (12分)H2O2是一种常见试剂,在实验室、工业生产上有广泛用途.实验室用H2O2快速制氧,其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甲乙丙丁四图所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慢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碱性越弱,H2O2分解速率越快C图丙表明,少量Mn 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2)催化剂Mn2+在反应中,改变了_(填字母序号)A反应速率 B反应限度C反应焓变 D反应路径 E.反应活化能 F.活化分子百分数. H2O2在工业上作为Fenton法主要试剂,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在调节好pH(溶液的酸碱性)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时间-p-CP浓度图如下。(3)电中性的羟基自由基的电子式为:_(4)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实验编号实验目的T/KpHc/10-3molL-1H2O2Fe2+为以下实验作参考29836.00.30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_298106.00.30(5)请根据右上图实验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v(p-CP)=_ (6)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_。27. (14分)为探究FeCl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离子反应,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配制50mL 1.0molL-1 的FeCl3 溶液,测其pH约为0.7,即c(H+)=0.2molL-1。用化学用语解释FeCl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下列实验方案中,能使FeCl3溶液pH升高的是_(填字母序号)。a. 加水稀释 b. 加入FeCl3固体 c. 滴加浓KSCN溶液 d. 加入NaHCO3固体(2)小组同学利用上述FeCl3溶液探究其与足量锌粉的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操作现象向反应瓶中加入6.5 g锌粉,然后加入50mL 1.0molL-1 的FeCl3 溶液,搅拌溶液温度迅速上升,稍后出现红褐色沉淀,同时出现少量气泡;反应一段时间后静置,上层溶液为浅绿色,反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收集检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集气管口靠近火焰,有爆鸣声已知:Zn的性质与Al相似,能发生反应:Zn2NaOH=Na2ZnO2H2 结合实验现象和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出现红褐色沉淀的原因: _ 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反应后溶液为浅绿色的原因: _。分离出黑色固体,经下列实验证实了其中含有的主要物质。 i. 黑色固体可以被磁铁吸引;ii. 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气泡;iii. 将ii中剩余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iv. 向iii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变化。a. 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b. 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无法确定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Fe3O4,理由是_。28. (16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资料显示:原电池装置中,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装置编号电极A溶液B操作及现象FepH=2的 H2SO4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CupH=2的H2SO4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显现象;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a同学们认为实验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_。针对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_;乙同学认为实验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Cu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指针偏转原因及影响O2氧化性的因素。编号溶液B操作及现象经煮沸的pH=2的 H2SO4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微偏转,记录读数为bpH=2的H2SO4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c;取出电极,向溶液中加入数滴浓Na2SO4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持O2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cpH=12的NaOH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d丙同学比较实验、的电压表读数为:cab,请解释原因是_。丁同学对、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对O2氧化性的_影响。实验中加入Na2SO4溶液的目的是_。为达到丁同学的目的,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右图装置对、重复进行实验,其设计意图是_;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c、d,且cd,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 高二实验班化学答案1.C 2.D 3.C 4.D 5.B 6.B 7.A 8.A 9.B 10.C 11.A 12.B 13.C 14.B15.A 16.B 17.B 18.B 19.D 20.C 21.C 22.D 23.A 24.A25.(1)c(2)D(3)56.8kJ/mol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l) H=56.8kJ/mol abcd26. A D A D E F 313 3 6.0 0.30 探究溶液的酸碱性(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810 - 6mol /(Ls) 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的pH=10(大于10也对)27. Fe33H2OFe(OH)33H acd Fe33H2OFe(OH)33H,Zn消耗H+,同时放出热量,都会促进Fe33H2OFe(OH)33H正向移动,出现红褐色Fe(OH)3 沉淀 2Fe3Zn=2Fe2Zn2 Fe和Zn iii中,若存在Fe3O4,稀盐酸与Fe3O4反应产生的Fe3+,可与Fe或者Zn继续反应生成Fe2+,导致在iv中检测不到Fe3+,与没有Fe3O4得到的iv中现象相同28.(1)2H+ + 2e- = H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在H后,Cu不能置换出H2;O2 + 4H+ + 4e- = 2H2O(2)O2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使电压值增大;溶液的酸碱性;排除溶液中的Na+(或SO42-)对实验的可能干扰;排除Cu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其还原性不同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溶液酸性越强,O2的氧化性越强(介质或环境的pH影响物质的氧化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