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讲解.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8134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 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一、古诗词知识来源:zzstep.%com&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动物类例:“鸿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思;“杜鹃(子规)”,与哀怨、思归有关。植物类柳:“留”的谐音,有伤感离别的意味。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梅:“性耐寒”,诗人常借以表达孤高、不屑流俗的品格。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菊:“傲霜之花”,品格高洁、坚贞,有隐逸之意。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然现象类例:“明月”,思乡之愁;“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或愁绪绵长;“黄昏”“落日”,思乡怀人,感伤、孤寂;“浮云”,游子;等等。时令类例:“西风”意味凄凉;“重阳”“中秋”象征思念亲人。特定地点类例:“长亭”是送别;“南山”是隐居。其他例:“吴钩”代表勇武豪迈;“号角”意指战争。古诗词曲的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内容特点表达要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咏物诗 咏物诗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或: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是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写景 诗(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内容分类一般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分析重点景物特征。写景诗(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古诗词曲的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战争 诗(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塞以博取功名比科举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入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种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形式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是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妇女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形式标志标题中的“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中国古典诗歌诗古体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绝句五言绝句例:王之涣登鹳雀楼。七言绝句例:杜牧泊秦淮。律诗五言律诗例:杜甫春望。七言律诗例:杜甫蜀相。排律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曲(又称“诗令”,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套数(散套)例: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戏剧(已是供演出的剧本) 杂剧传奇,1(xx金华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小 雨杨万里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诗人写出了小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你化身小雨,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_2(xx江苏泰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泰 州文天祥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注释】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的家人和益王(后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坎窞(dn):地底深穴。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1)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_(2)赏析尾联。_3(xx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江 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 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_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_的态度。(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_4(xx台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若耶溪上南宋陆 游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村场酒薄何妨醉,菰正堪烹蟹正肥。【注释】此诗写于作者严州任满,卸任归乡之后。村场:村庄祭神的场地。菰(g):俗称茭白,可食用。堪:能够,可以。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愉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卸任后的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_5(xx宁波中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1)(2)题。定林所居宋王安石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二月四日作宋陆 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半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注释】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_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_答案:1第一层级:只关注小雨某一方面的形态或心思。示例一: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 示例二:我不能下得太大,也不肯全无。 示例三: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 第二层级:关注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但没有指出两者的关联。示例一: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不能下得太大,也不肯全无。 示例二:我是一场细细疏疏的小雨,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示例三:我不能下得太大,也不肯全无,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 第三层级:不仅能关注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还能指出两者的内在联系。示例: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于是,我虽然下得不大,但也不肯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幕珠帘,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描述时要用第一人称,写出小雨的形态及心思。形态可抓住前两句,心思抓住后两句,并指出两者的内在联系。诗歌鉴赏:小雨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刻画小雨,说丝丝细雨,稀稀拉拉地下着,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后两句换用拟人手法,说自己生平喜欢看山,这雨似乎对自己只看山很是妒忌,有意从屋檐上滴下,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把那千峰给遮挡。后两句使诗充满了新鲜感,“帘珠”二字很确切,因为雨不大,尚是一点点下滴,如成串的珍珠;如果是大雨,流下的就是水线、水柱,而雨本身就成了帘子。说雨妒,诗人是在调侃,但这一调侃非常有意思。因为雨的妒,挂上了珠帘,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优美。因为是稀疏的珠帘,隔着它去眺望远处的山峰,增加了迷蒙,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诗情画意。2(1)这句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坤维”象征家人和国家。(手法)写出自己虽然被元军追捕,藏身于船,但自己未曾放弃对家人和朝廷的牵挂,“护国抗元”的决心没有改变。(境)表现了他的爱国思家之情。(情)语言含蓄,情真意切。(语言风格) 【解析】本题属于“理解诗句”题,要从四方面去思考,一是理解“手法技巧”,二是理解“内容意境”,三是理解“思想感情”,四是理解“语言风格”,这样对一句诗的理解才能算全面。 (2)运用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传佳讯”赋予晚鹊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手法(宁可多写)诗人因能顺利由通州出海南归,借傍晚时喜鹊边飞边叫的情景,(境)生动形象地表现自己的欣喜心情,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或:能南归抗元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情) 【解析】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就是要注意“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参考译文】我漂泊在外,家在万里之遥。我对朝廷的忠诚只有老天知道。我的心牵挂着远在万里之外的西南方,我的身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无穷无尽的漂泊奔波,没完没了的艰辛悲苦。傍晚喜鹊传来好消息,到通州的道路已经通畅了。3(1)孤寂 批评 (2)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鉴赏的能力。第(1)题可以通过找关键词的方法,“独钓寒江雪”中抓住“独”,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内心孤寂的感受。“好作寒江钓雪图”一句中,诗人对“画家”的态度应联系上句“画家不解渔家苦”这句中的“不解”,可以看出对“画家”持批评的态度。第(2)题通过理解诗句意思来回答,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围绕相关细节展开,进入诗句的情境,这样回答会更加真切。柳宗元创作江雪的背景: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诵的名诗。渔家诗歌大意:撑船的手冻僵了,呵气取暖也没有缓过来,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见一片模糊的雪影。画家们不了解渔人的辛苦,却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画。4示例一:我认为抒发了诗人的愉悦之情。诗人面对故乡秋高气爽、红叶翻飞的美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回故乡后,与乡邻把酒言欢,品尝家乡的美食,感受人情的醇厚。 示例二:我认为表达了诗人卸任后的落寞之感。诗歌中的“霜风”和“红叶”衬托了诗人的凄凉心境;回到了故乡却以“客”自居,说明诗人没有归属感;“何妨醉”写诗人借酒浇愁,美食虽好只能聊以自慰。(简述理由时结合景物,结合人事,有其他看法的,理由充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鉴赏能力,是“回到故乡的愉悦之情”,还是“卸任后的落寞之感”,要结合诗歌的语言及作者的经历回答。如从“霜风”“吹”“红叶”“傍”等词,可以看出故乡秋天富有动感的美景,情由境生,不难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是愉悦的。后两句写与乡邻们把酒言欢、品尝美食的情景,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当然,也可以从“客”“何妨醉”等词,看出诗人的落寞之感。5(1)蜿蜒曲折(或:弯曲) 高 轻柔之风(或:飞蝶鸣鸠) 【解析】结合定林所居“屋绕湾溪竹绕山”中“屋绕湾溪”可归纳“溪”的特点:蜿蜒曲折。根据“溪山却在白云间”可归纳“山”的特点:高。二月四日作中“早春风力已轻柔”突出春天景物为春风,“飞蝶鸣鸠俱得意”突出春天景物为飞蝶。 (2)示例:定林所居中的“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的“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解析】结合诗句最后一句“溪鸟山花共我闲”中“我”与溪、鸟、山、花共闲突出闲适之情。“东风应笑我闲愁”中笑与愁相对,再结合注释,突出诗人闲居家乡的失意苦闷。定林所居背景知识:定林寺在钟山下紫霞湖旁,王安石晚年曾卜居于寺旁。这首诗,消尽烟火气,就像小溪一样澄澈,像白云一样悠闲,像山鸟一样适意,像山花一样自在。这些在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正是“临溪放艇依山坐”的主人公的心境的写照,表现了他的恬淡之趣和宁静之美。二月四日作背景知识: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一)提炼诗歌的基本内容 (湖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淮上渔者唐郑 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注释】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_逐_”“_移_”。(2)诗的第三、四两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_诗的第三、四两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荻花丛中吹火煮鱼。_【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句意的理解能力。“家逐船移”意为家随着船移动,也就是船在哪儿家在哪儿,“逐”“移”两个动词准确表现了渔民生活的特点。第(2)题考查对诗歌鉴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儿孙吹火荻花中”表现了儿孙在荻花丛中吹火煮鱼的欢快情景。(二)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嘉兴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或: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陪伴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抓住最后两句,诗人愿意长伴小松,弹琴读书,表达了对小松的喜爱之情。1提炼诗歌基本内容的方法(1)阅读标题。标题有时具有揭示主要内容、交代写作目的、指出吟咏对象、点明主要情感的作用。(2)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风格、思想个性等也有利于提炼诗歌的基本内容。(3)阅读文本。了解诗歌的构思脉络、描述对象、思想情感之后,文章的基本内容也就显而易见了。(4)注意描绘诗歌的意境类内容时要力求忠于原诗句,但不是字字落实地翻译诗句,应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绘景”“品景”。答此类题时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一般步骤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2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1)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2)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如明白“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后,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言而喻了。(3)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4)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5)要注意避免因对诗人的生活背景、经历和思想倾向不够了解,对诗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不深入,导致对情感的理解过于肤浅,或把握情感出现偏差的情况。(一)品析生动、典型词语 (义乌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少年行唐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注释】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1)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_在猎猎的秋风中,少年披弓执剑,策马扬鞭,奔赴战场。(2)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既交代了行军出发收复失地的目的,又表现了少年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_【解析】第(1)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首出征诗,前两句写的是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第(2)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未收”是没有收复,“不拟”是没有打算,既表现了青年将士收复失地的决心,也表现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二)赏析精妙诗句 (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_“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融为一体,写出花的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_【解析】本题考查对优美诗句的赏析。抓住“掬”“弄”“香”分析作答。3赏析诗歌语言的方法(1)诗词的语言具有精练性、生动性、准确性、形象性的特点。具体到某一首诗词,其语言风格不外乎以下几种:朴素、绮丽、清新、沉郁、豪放、活泼、直白、含蓄、婉约、恬淡等。(2)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锤炼字词,二是佳句赏析。在锤炼字词时应重点关注动词、修饰词、叠词、表色彩的词。佳句赏析应着眼于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独特意境,有时也要分析其语言技巧。(3)在鉴赏语言特色时应注意:一首诗或一首词的语言要么活泼,要么沉郁;要么直白,要么含蓄;要么豪放,要么婉约;要么朴素清新,要么华美绮丽不可能同时具备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的特点。(一)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 (山东潍坊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山房春事(其二)唐岑 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释】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_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_(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_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_【解析】第(1)题,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本诗的前两句写景,所以描述画面时应抓住前两句描述。第(2)题,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此类题作答时应注意三点: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诗歌采用的抒情方式 (江苏盐城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登 高唐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释】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渚:水中的小洲。百年:犹言一生。(1)阅读中间两联,回答以下两题。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_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_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_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_(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分别回答。_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_【解析】第(1)题中的第题是根据诗句再现画面,解答这题,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围绕“落木无边,长江咆哮”之意,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句描绘出来。第题指定的是第三联,可紧抓诗句中“悲”“客”“病”“独”等关键字来分析。第(2)题,本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的情感相同,但方式有别,该诗借“繁霜鬓”“停浊酒杯”的描写,间接表现了自己伤时抒怀的愤懑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情溢外表,赤裸裸地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三)诗歌使用的修辞方法 (湖南株洲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兰明徐 渭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注释】兰亭旧种越王兰: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秉:量词。束:把。(1)诗中的“兰”比喻_君子_,“野香”比喻_伪文人和为诗人所不齿的人_。(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_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_。【解析】第(1)题,熟读这首诗,从第一句可知诗人把兰比喻为君子,天下美传,把野草比喻成那些伪文人和为诗人所不齿的那些人,不值五文钱。第(2)题,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可知,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段”,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1)常用表现手法:白描、用典、象征、想象、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2)常用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3)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通感、互文等。表达技巧不限于以上所列这些,解题时要从全诗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诗词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等方面综合考虑。5注意:古诗一般选择唐诗,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可以依据下面的步骤完成: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风格)。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地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知道问什么,答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1(xx衢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 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释】“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2(xx湖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从军行唐陈 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注释】海:湖泊。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甲】山中杂诗南朝吴 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乙】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丙】塞下曲六首(其三)唐卢 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xx江苏宿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晴唐杜 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注释】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文:花纹、图案。(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_(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渔家傲寄仲高南宋陆 游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注释】此词作于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之前,当时诗人在蜀地。山阴:作者故乡绍兴。(1)有人评价“写得家书空满纸”中“空”“满”两个词意蕴丰富,你如何理解?_(2)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有“将军白发征夫泪”,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鬓丝几缕茶烟里”,是否合适?请简述理由。_5(xx宁波中考)阅读下面的曲,回答后面的题目。满庭芳失鸡明王 磐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注释】休焦:不要着急。火烧:一种圆形面食。穿:通“氽”,一种烹调的方法。(1)对曲中的“我”而言,失鸡最大的好处是“_”。(用原句回答)(2)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这首曲的语言特点。_6(xx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月 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早 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释】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偏知:才知。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1)月夜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象。(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_7(xx温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宋杨万里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1)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_(2)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两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_8(xx湖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虞美人梳楼宋蒋 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选自宋词鉴赏辞典)【注释】溟濛(mng m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忒(tu):太。(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_和_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_9(江苏宿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寒 夜宋杜 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注释】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才:仅。(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_(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_10(湖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江 上宋董 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选自宋诗鉴赏辞典)(1)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_、_的特点。(2)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_答案:1示例: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回答时要结合背景材料“安史之乱”。从题目入手,“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思”可以看出诗人在战乱中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他对和平的渴望。也可结合诗人的经历、背景回答,岑参是一位边塞诗人,表达的多是军人的情感,孟浩然是初唐的山水田园诗人,表达的是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参考译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地开放了。2丙。理由: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两首诗都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两首诗都有“雪”这个意象;两首诗都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概。(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从内容和情感角度选择和陈羽的从军行相似的一首。内容指的是诗歌的题材,从军行是战争题材,可以判断为丙,甲、乙均为山水田园诗。内容上还可以再具体化:都写出了环境的恶劣,都有“雪”这个意象。从情感方面,陈羽的诗中“红旗直上天山雪”可以看出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概;从卢纶的诗中“欲将轻骑逐”一句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诗歌内容解析】从军行是唐代诗人陈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陈羽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中唐,当时,唐代边患不断,描写战士生活的诗歌层出不穷,这首诗即是作者早年宦游,任职幕府时所作。大意是:湖海之滨冷风吹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了下来。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写得十分壮美。前两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妙用指代,以“横笛”和“红旗”指代边塞将士,写他们在缭绕于耳的笛声中,高举红旗直向积雪山峰挺进。全诗声色兼备,充满诗情画意。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大意是: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这首诗写于卢纶的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之时。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3(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或: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 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先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景物有“湖外草”“海东云”和“莺”“鹤”等,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写“湖外草”“海东云”用“碧”和“红”等色彩,调动人的视觉感官;写“莺”“鹤”时,则抓住了声音(“相和”)和动作(“摩霄”),有实写,有虚写,从空间上看,有远有近。然后分析其作用。景物描写,不但写出景物本身的特点,而且渲染氛围,表达某种情感,情景交融。 (2)“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或: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或:悲哀、抑郁)。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解答时要联系全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里已表明“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据此可以判断出诗人的情感。4(1)“空”,指独自、白白地,有枉然之意;“满”,指满满地,极言所写字数之多。这两个动词,写尽了因离家万里,流浪天涯,虽深切思念家乡,却无人倾说的痛苦又悲凉的矛盾心情。 (2)合适。示例:诗人陆游当时身在万里之外的蜀地,可能身在军营,而且诗人一生最大的志向就是王师北定,收复中原,所以可以替换。 不合适。第一层级:只关注诗歌的内容,思维浅显。示例:范词写的是将军、征夫的情感,与陆词的内容不符,不能替换。 第二层级:关注诗歌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分析阐述。示例:范词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一种群体情感,即既渴望建功立业又因思家怀人而泪洒军营的豪迈气概。陆词则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的缠绵悱恻之情,内容不符,不能替换。 第三层级:综合考虑诗词的内容、意境、风格,有思维关联。示例:范词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豪放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应当说,意境开阔苍凉。而陆词是一首天涯游子思乡怀人之词,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应当说,笔调较为凄婉。所以不能替换。 5(1)直睡到日头高(或: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解析】考查对诗词曲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整首曲的内容的基础上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2)示例:这首曲的语言生活化(或:口语化),如“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写得通俗易懂;失鸡之后,作者宽慰童子,嘲笑偷鸡贼,列数失鸡的好处,语言诙谐幽默;这首曲中“焦”“炮”“道”等字押同一个韵,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答出其中两个特点,结合内容解说即可) 【解析】考查诗词曲的语言鉴赏能力。能分析语言特点,如口语化、押韵、诙谐幽默等,并结合内容进行解说。【满庭芳失鸡解析】这首曲子的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如“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写得通俗易懂;失鸡之后,作者宽慰童子,嘲笑偷鸡贼,列数失鸡的好处,语言诙谐幽默;这首曲中“焦”“炮”“道”等字押同一个韵,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王磐,被称为南曲之冠。江苏高邮人,字鸿渐。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少时参加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做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喇叭,骚扰民间,王磐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6(1)春天 秋天 (2)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 早行写诗人睡意蒙眬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解析】第(1)题考查诗歌的整体感知能力。可以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完成,如由月夜中的“春气”得知是春天;由早行中的“露”“晓寒”及“稻田深处草虫鸣”得知是秋天。第(2)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以动衬静”的写法,先描述画面内容,再根据情境理解春夜的寂静及秋晨的寂静。7(1)“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 (2)溪水“声声”不停,像是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个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鉴赏能力,妙用动词或巧用叠词。回答时运用词不离句的方法,这几个词都在写梅花的情态,能指出其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这里都用了想象的手法,赋予梅花、溪水以人的情感,再指出这样达到的效果。8(1)柔美的杨柳 红艳的海棠 (2)示例一:“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或:春雨连绵、杨柳柔展,此情此景让远离乡关的词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 示例二:“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 示例三:“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 示例四:“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示例五:“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寒森森的晚风,此句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