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考语文 孟子二章练习.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4937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考语文 孟子二章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考语文 孟子二章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考语文 孟子二章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检测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选自孟子一、中心内容1、本文论述了“ ”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 ”思想。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二、重点实词解释3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4环而攻之:5委而去之: 6 池非不深也: 7故曰: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9固国: 10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2亲戚畔之: 13多助之至: 14天下顺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5)委而去之。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简答题3.对于文中的“得 道”你是怎样理解的?5、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整体感知: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本文的论点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词语解释1舜发于 11所以动心忍性 2傅说举于 12曾益其所不能 3举于士 13人恒过 4故天将降大任 14衡于虑 5于是人也 15而后作 6苦其心志 16征于色 7劳其筋骨 17发于声 8饿其体肤 18而后喻 9空乏其身 19入则无法家拂士 10行拂乱其所为 20出则 21.生于忧患: 22:死于安乐 三重点句子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问答题:1、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这六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中有什么共同的规律?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也能成才”;现在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6、你认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可贵的启发意义?【对比阅读1】甲人恒过,然后能改;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_ 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_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_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_3. 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_ 乙文的主要观点:_共同特点:_【对比阅读2】甲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血指:伤指 刳(k)取:割取 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殒:死亡1. 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_(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_(4)悉可俯拾_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译:_(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译:_3. 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_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_。4. 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答_【对比阅读3】【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略,见课本)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为禽。(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注】范蠡:人名,越国大臣。卑:谦恭、恭顺。籴:买进谷物。夫差:吴国君主。禽:通“擒”,捉住。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行拂乱其所为(2)王何患焉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译:_(2)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译:_3. 【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指一类人。【乙】文越国灭吴的故事体现了【甲】文中所阐述的。答_【对比阅读4】(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略,见课本)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注释】舍:住屋。市:市场。贾人:商人。炫卖:边喊边卖。学宫:学校。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A行拂乱乱其所( ) 入则无法家拂士( )B此可以处吾子也( ) 处江湖之远(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_(2)此可以处吾子矣。译:_3. 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2分)答_4. “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也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答_【对比阅读5】(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略,见课本)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仆:对自己的谦称。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必先苦其心志()(2)入则无法家拂士( )(3)仆闻之()(4)官大者,主恶之(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译:_(2)可以免于患乎?译:_4. 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答_(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答_【对比阅读6】(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略,见课本)曾益其所不能。(乙)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注释】猱n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殊快:很舒服。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必先苦其心志苦_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迹_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辄_ 猱则已走避高木则_ 2. 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译:_3. 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答_4. 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答_【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上【注释】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亡:通“无”。 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廪庾:粮仓。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亲戚畔之()(3)尝欲作露台()(4)慎夫人衣不曳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召匠计之,直百金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得道 者 多助(2)遂除 民 田 之 租 税5.用自己的话说说汉文帝治国的做法及效果如何?第一则材料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可以体现?(4分)答_ 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答案二、1.(4分)(1)限制(2)通叛背叛(3)曾经(4)拖2.(3分)D3.(6分)(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汉文帝)召见工匠计算露台的花费,价值百金。4.(2分)(1)得道者/多助(2)遂除/民田之租税5.(4分)做法:汉文帝减轻百姓赋税,节省宫廷开支。效果: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富足,国库充盈。体现主张:施行仁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