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古诗文归纳梳理 1 钱塘湖春行.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44421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古诗文归纳梳理 1 钱塘湖春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 古诗文归纳梳理 1 钱塘湖春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 古诗文归纳梳理 1 钱塘湖春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塘湖春行一、趣文导读圆 谎有人惯会说谎。其仆每代为圆之。一日,对人曰:“我家一井,昨被大风吹往隔壁人家去了。”众以为从古所无。仆圆之曰:“确有其事。我家的井,贴近邻家篱笆,昨晚风大,见篱笆吹过井这边来,却像井吹在邻家去了。”一日,又对人曰:“有人射下一雁,头上顶碗粉汤。”众又惊诧之。仆圆曰:“此事亦有。我主人在天井内吃粉汤,忽有一雁堕下,雁头正跌在碗内,岂不是雁顶着粉汤。”一日。又对人曰:“寒家有顶温天帐,把天地遮得严严的,一些空隙也没有。”仆人攒眉曰:“主人脱煞,扯这漫天谎,叫我如何遮掩得来。”【译文】有个人习惯说谎话,他的仆人每次都替他圆谎。有一天,他对人说:“我家的一口井,昨天被大风吹到隔壁家去了。”大家认为这样的事从古到今都没有过。他的仆人为他圆谎说:“确实有这样的事,我家的井挨近邻家的篱笆,昨晚风大,把篱笆吹到井这边来,就像井吹到邻居家去了。”一天,他又对人说:“有人射下一只雁,头上顶碗粉汤。”大家又非常惊讶,不相信他说的话。他的仆人又为他圆谎说:“这件事也有,我主人在天井内吃粉汤,忽然,有一只雁掉下来,雁头正好跌在碗里,岂不是雁头顶着粉汤?”又一天,他又对别人说:“寒家有顶温天帐,把天地遮得严严的,一点空隙都没有。”仆人听了这话,很为难地皱着眉头说:“主人说得太过分了,扯这漫天大谎,叫我怎么遮掩得来。”二、美诗精读【作品卡片】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原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古今对碰】原 诗注 释译 文【钱塘湖】春行【钱塘湖】即杭州西湖。【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处【早莺】【争暖树】,【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浅草】才能【没】马蹄。【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遮没,盖没。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绿杨【阴】里【白沙堤】。【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作品赏析】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三、强化训练(共20分)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3. 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5.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初平”写出湖水已与堤岸平行。B.“争”与“啄”写出了莺燕们争斗的样子。C.“乱花”表明诗人被繁花竞相开放迷惑。D.“不足”表明诗人对所见景象感到不满。6.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 。(2分)7.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写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2分)8.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 , ”两句抓住早春特点,写仰视所见禽鸟,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2分)9.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 , ”两句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2分)10.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以“ , ”两句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2分)【参考答案】1. D 2. C 3. D 4. C 5. A 6.(2分)春天在西湖漫步(赏景)7.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0.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四、真题链接(xx年泰安中考)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2225题(共8分)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陕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建造这个亭。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暖树:向阳的树。不足:不够。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22. 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B. 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C. 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D. 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23. 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B. 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C. 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D. 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24. 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C. 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D. 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25. 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B.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C.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D.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参考答案】22.D 23.A 24.C 2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