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4082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这主要源于古代的()A. 禅让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分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这主要源于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B正确;禅让制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A;世袭制是继承制度,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C;分封制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D。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关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度,是高考重要考点。宗法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这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可算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同时也要注意联系生活中的诸多现象,诸如对清明节祭祖,家谱族谱,姓氏辈分,祠堂,光宗耀祖观念,重男轻女观念等,体现的是宗法制度带来的影响。2.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考古存在造假嫌疑B. 郡县制的消亡C. 中山国的地位较高D. 分封制的瓦解【答案】D【解析】“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反映了中山国破坏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表明分封制的瓦解,故D正确;考古出土文物是可信的一手史料,A错误;B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山国是诸侯国,材料反映的是中山国破坏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并非中山国的地位较高,排除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题关键是对材料“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的准确理解。 3.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B. 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C.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郡县的长官由君主任免不得世袭,没有封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答案为D。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矛盾的是规定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排除A;B项属于选官用人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丞相为中央官制,郡县属于地方行政区划,C项与郡县制的作用无关,排除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4.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 皇帝处理一切事务B. 皇权至高无上C. 三公九卿形同虚设D. 皇帝独尊【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的特点,根据题干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可以看出皇帝制度下皇权的至高无上,B项正确。皇帝处理一切事务与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不符,排除A。C项错误,排除。题干强调皇权至高无上,与皇帝独尊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5. 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政治结构出现的积极意义主要是A.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民主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即废除了分封制。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体现出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6.“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 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C. 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 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周分封制下,贵族世卿世禄,世世代代做官,享有俸禄,体现血缘关系在政治上的支配作用,这是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郡县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综上可知,A项正确;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C项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D项错误。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 【名师点睛】关于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作用与影响的认识。(1)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2)郡县制与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发展、完善,积极作用愈益明显,影响至今。7.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科举制与汉朝、魏晋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惟才是用”之外,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还在于A. 有利于农民通过考试而入仕B. 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C. 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D. 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和豪强对政治的垄断,平民也可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答案选C,A项表述并不准确, B D两项说法错误。考点:科举制的影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的影响的分析,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一种重要制度,不等同于教育制度,其最主要的职能是为中央集权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科举制的内容科举制的影响和作用科举制的演变。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选B;根据以上分析,ACD项均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体制,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析解答即可。9.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A. 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B. 消解相权,强化皇权C. 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D. 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北宋在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故选B。宋代重新划分部门职能,目的是强化皇权,故排除A。宋代军队方面实行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防止武将叛乱,但这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故C项不是核心,排除C。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不是加大而是削弱各部的权限,D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北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基础题,难度不大。10. 下列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的是()A. 颁布“推恩令”B. 实行行省制度C. 废除宰相制度D.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宋太祖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加强中央集权,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加强皇权,C符合题意,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11.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些规定A. 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B. 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C. 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D. 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严禁外人进入”“太监也须退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具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而是强调军机处具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排除A。军机大臣地位较低,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而是强调军机处具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机制,排除D。点睛:本题以军机处为切入点,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军机处设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觅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推出”,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2. 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A. 秦始皇创立皇帝制B.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 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时,中央设三公,还没有中书和六部,故A项错误;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与材料中的“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不符,故B项错误;明初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材料中“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说明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故C项正确;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名师点睛】丞相与内阁的区别: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中央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1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 秦朝御史大夫B. 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D. 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御史大夫、汉朝丞相、唐朝六部均是非常具体的官职,均是非常重要的官僚机构,均不是皇帝私人顾问,只有明朝内阁大学士才是皇帝的私人顾问,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大学士1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强调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古代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分析题文的“在希腊,这种自然环境成为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见此材料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15.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 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 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 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答案】C【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希腊城邦“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所以实行直接民主,与题意无关,故A项排除;“独立自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反映的是希腊城邦的特点,与题意无挂,故B项排除;希腊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平等互利的思想,导致民主政治的产生,故C项正确;“平等、民主观念”也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故D项排除。【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根据经济是政治、思想文化观念变化的根源,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16.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 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 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故A正确。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不是直接民主的必要条件,故B排除。斯巴达只是古希腊城邦的国家之一,故C排除。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同样不是直接民主的必要条件,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17.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A. 全体国民B. 全体成年国民C. 所有的成年男子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答案】D【解析】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是指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指,故D正确;雅典公民不是指全国所有人,故A错误;当时的公民也不是全体成年国民,故B错误;“所有的成年男子”也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故选D。18.随着罗马的扩张,罗马从一个小城邦发展为地中海霸主。这对罗马法的影响不包括A. 罗马法的内容日益庞杂B. 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扩展到帝国内所有自由民C. 十二铜表法逐渐被废除D. 使罗马法逐渐具有了世界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随着罗马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是被废除。19.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 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 两者都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稳定C. 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 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答案】D【解析】万民法是适合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法律,该法律蕴含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D正确;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继承和发展,A错误;万民法是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稳定,B错误;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C错误。20.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A. 判处奥赫死刑B. 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C. 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D. 不予受理【答案】D【解析】古罗马法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因此本题选D选项。其它选项都是在受理案件之后才会出现的结果,故排除。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罗马法的实质,要清楚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是排除奴隶以外的群体,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所以材料中涉及奴隶的案件,法律规定不会进行受理,因此选项可以直接确定。21.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A. 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B. 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 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D. 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答案】C【解析】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奴隶的权利被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这反映了万民法维护奴隶制度的本质,故选C。A、B、D都不是问题的本质,均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罗马法经历了一个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单部法律到法律汇编的发展完善过程。维护私有财产是罗马法的核心内容。调节社会矛盾,稳定奴隶制度下的统治秩序是罗马法的主要功能,这也是法律的主要价值所在。22.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A. 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B. “光荣革命”的胜利C. 权利法案的颁布D. 两党制的形成【答案】C【解析】“克服专制王权”即限制国王的权力,为此提供法律性保障的是权利法案,故A正确;A、B 两项只能说明推翻了前任国王的专制统治,但无法为实现永久性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提供保障,克伦威尔的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便是例证;两党制是议会政治发展的产物,与是否“克服专制王权”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23.大国崛起中写道:“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候,议会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材料中的“变化”是指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B. 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C. 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至议会D. 王权从此开始受到限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新国王议会英国国王”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英国的“光荣革命”。材料所说的“变化”指的是由国王的议会变成议会的国王,国王是由议会请来的,即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至议会。所以答案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24.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联邦共和政体,下列宪法的规定体现了联邦制原则的是A. 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 总统和国会议员由民选产生C. 实行两党制D.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 B两项是中央权力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项是政党政治;D项体现了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所以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故选D项。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787年宪法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25.很多人称赞美国的民主,说它的政治体制比较完备,1787年宪法通过多次修订也表现了较强的民主色彩。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民主性,确切地说主要在于A. 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B. 确立了共和政体,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C. 确立了权力的制衡机制,防止了独裁的出现D. 认为人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民主性的理解。项侧重于国家统一方面的作用,偏离了“民主性”。B项共和政体下,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正确体现了“民主性”的含义。C项是最大的迷惑项,说法过于绝对,制衡机制不一定能防止独裁的出现。D项侧重于人的各项权利,与题意有偏差。项中的共和政体,B选举制最能体现民主性。因此最佳答案为B。26.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下面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史实推论A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B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C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原则D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加强在议会的作用是1832年议会改革后,而不是1688年英国发生的“光荣革命”,排除A。法国于1875年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排除B。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三权分立原则,而不是“联邦制”原则,排除C。德意志的统一是普鲁士主导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的,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7.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应分别是项目法国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皇帝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世袭国家元首任期任期制终身制政府首脑总统A. 总统、世袭、皇帝B. 总统、世袭、宰相C. 总统、选举、皇帝D. 总统、选举、宰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属于基本的历史知识。法国的元首是总统,总统由两院议会选举产生。德国的政府首脑是宰相,故D项正确。其它各项均不符合各国的宪法规定而错误。考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法、徳政体比较【名师点睛】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共和政体,总统是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对议会负责,实行责任内阁制;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德国为君主立宪制政体,国家元首是皇帝,终身制,权力世袭。皇帝有行政权、立法权、军权等,专制性明显。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体现了较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28.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首相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B. 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C. 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D. 德意志帝国宰相主持帝国议会,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A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B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总统由选举产生,但也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D德意志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C正确。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治特点29.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该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A. 实行责任内阁B. 抽签和轮流坐庄C. 民众有普选权D. 选举和议会立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一是间接民主,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二是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三是实行政党政治。A是英法两国的政体特点,B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C不符合德国的政体特点。故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议制的特点30. 某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的扩展B.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C. 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演变D. 走向世界的英国政治发展模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度、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确立明治共和制度、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设计的是君主立宪制,综合上述可以看出其主题主要是围绕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开展的,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二、材料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材料二 宰相杜范认为:“凡废置予夺,(君主)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舍得以缴驳,台、谏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富弼对宋神宗言:“内外事多陛下亲批,虽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况事有不中,咎将谁执?必致请属交走,货贿公行,此致乱之道,何太平之敢望!”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材料三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不仅使文官失去了宰相作为他们的“意见领袖”,还使所有文武官员的地位和生命、尊严的价值都变得渺小,使绝大多数时期任何一个官员在皇帝面前都显得“人微言轻”总的来讲,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最高政治权力的运转经常处于失衡或扭曲的状态,舞台上的依靠皇帝暂时亲信而拥有治官权力的人物忠奸贤愚美丑反复变换,严重损害了明代治官活动的连续性、一贯性、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典章制度越来越形同虚设。摘编自渖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概述杜范、富弼两位宰相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制约相权,宋代采取的主要措施。(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答案】(1)趋势:宰相数量由一相制发展到多相制;相权由一相独占到群相共有;中央其他部门不断分割相权。(任,言之成理即可)(2)主张:皇帝独裁会招致天下大乱;皇帝与士人共治天下。措施: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3)原因:宰相专权的历史教训;皇权专制加强的需要。影响:破坏中央行政体系完整性;降低官员地位和尊严;最高权力运转被扭曲;使官员管理缺乏连续性;损害国家典章制度地位;加重君主负担;容易出现决策失误;(任,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依据材料一“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的信息并从宰相权力不断削弱回答。(2)第一小问共同主张,材料二中杜范建议君主“不以一己为天下”,富弼提出“事事皆是,亦非为君之道”,二者都认为皇帝独裁是“致乱之道”,建议发挥大臣的议政作用。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及所学从宰相权力以及皇权专制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最高政治权力的运转经常处于失衡或扭曲的状态,严重损害了明代治官活动的连续性、一贯性、稳定性,明朝的典章制度越来越形同虚设。”的信息归纳回答。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材料三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曾告诫人民要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党派精神,警告党争会酿成一场大火,把这一切都烧光。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政治特征对欧美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2)以英国为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3)政党政治是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延伸,材料三反映出什么问题?到19世纪50年代美国政党政治有何变化?【答案】(1)特征:议会或国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分散权力,且权力间互相制约;政府权力相对萎缩。影响: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变化:内阁权力扩大,议会权力缩小;政府元首或政府首脑权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加强。原因: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议会改革进一步扩大了民主权利;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支持。(3)问题:美国早期政党政治不被认可。变化: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和“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阐述欧美代议制确立的影响。(2)根据材料“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可知,政府元首或政府首脑权力加强;根据材料“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可知,中央政府权力加强;根据材料“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可知,内阁权力扩大,议会权力缩小。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他们推动议会改革,可以分析原因。(3)根据材料“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曾告诫人民要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党派精神”可见,华盛顿反对党派,“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可见杰斐逊也反对政党政治。根据课本知识,50年代后两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