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3091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列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选项ABCD物质的化学式H2SO4(浓)H2O2(双氧水)P4(白磷)KClO3危险警告标签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A浓硫酸有腐蚀性;B、H2O2(双氧水)是氧化剂;C白磷有毒;D氯酸钾易爆炸,是爆炸品。【详解】A浓硫酸有腐蚀性,是腐蚀品,故A正确;B、H2O2(双氧水)是氧化剂,故B错误;C白磷有毒,是剧毒品,故C正确;D氯酸钾易爆炸,是爆炸品,故D正确。故选B。2.有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 用50 mL量筒量取5.0 mL硫酸铜溶液; 称量没有腐蚀性固体药品时,把药品放在托盘上称量; 氢氧化钠浓溶液不慎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且边洗边眨眼睛; 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瓶口不对准容器口; 块状药品都要用药匙取用; 固体药品用细口瓶保存; 用下图所示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 在实验中不慎手被玻璃划破,可用碘酒或双氧水清洗后,再用药外敷; 煤气中毒的人,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浓H2SO4溅到皮肤上,用NaOH溶液中和。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量筒量取5mL硫酸铜溶液应该选用10mL量筒;根据称量没有腐蚀性固体药品时的正确操作分析; 氢氧化钠浓溶液不慎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且边洗边眨眼睛;应该将试剂瓶口与容器口紧靠在一起;取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取用;广口瓶用来保存固体,细口瓶保存液体 招气入鼻法,用图所示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 在实验中不慎手被玻璃划破,可用碘酒或双氧水清洗后,再用药外敷;一氧化碳中毒是人体中的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结合,使人缺氧而中毒;硫酸不慎沾在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去,然后用水冲洗;【详解】用50mL量筒量取5mL硫酸铜溶液,误差太大,量筒量取5mL硫酸铜溶液,应该选用10mL量筒,故错误;应在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片,以免污染药品,损坏托盘,故错误; 氢氧化钠浓溶液不慎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且边洗边眨眼睛,故正确;倾倒液体时,应使试剂瓶口与容器口紧靠在一起,避免液体流到容器外,故错误;固体药品取用时,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故错误;药品保存时,细口瓶保存细口瓶盛液体,广口瓶才用来保存固体,故错误; 招气入鼻法,用图所示的方法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 在实验中不慎手被玻璃划破,可用碘酒或双氧水清洗后,再用药外敷,以防感染,故正确;一氧化碳中毒是人体中的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结合,使人缺氧而中毒,所以煤气中毒的人,要迅速移动通风的地方,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故错误;酸不慎沾在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抹布擦去,然后用水冲洗,浓NaOH具有强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浓NaOH清洗,故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及保存方法、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等知识,解题关键: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的正确取用和保存方法,易错点,一氧化碳中毒,要迅速移动通风的地方,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能在原地进行人工呼吸3.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C. 检验SO42-时,先加入盐酸,后加入氯化钡溶液D. 盛装浓硫酸的铁桶,用水冲洗,并用打火机照明【答案】C【解析】【分析】A、依据给试管内固体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B、依据给试管内液体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C、 检验SO42-时,先加入盐酸,后加入氯化钡溶液,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D、氢气不纯点燃时发生爆炸,是处于安全考虑;【详解】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是处于安全考虑,故A不符题意;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外壁干燥后再预热,防止试管炸裂,是处于安全考虑,故B不符题意;C、检验SO42-时,先加入盐酸,后加入氯化钡溶液,是为了排除杂质的干扰,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故C符合题意;D、盛装浓硫酸的铁桶,用水冲洗,并用打火机照明,氢气不纯点燃时发生爆炸,是处于安全考虑,故D不符题意;故选C。4.下列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竖立试管取用放在细口瓶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将烧瓶放在桌上,再用力塞紧塞子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稀释浓H2SO4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H2SO4的量筒中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贴住容器的外壁或用微火烘烤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试管夹夹持试管时,从下向上套,离试管口1/3处;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最好不超过容积的1/3;有些有刺激性气味、有毒不能吸入过多;取用固体要借助纸条送入试管底部;依据取用液体试剂的规范操作要求判断;从玻璃仪器的基本操作判断;从坩埚钳的用途,蒸发皿的使用分析;依据胶头滴管使用方法分析;依据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中的试剂顺序判断;依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判断,利用装置中的压强变化来检验【详解】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故正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为避免液体沸腾时飞溅出来,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错误;不能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要用手轻轻煽,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错误;将固体粉末倒入试管中时,把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缓慢竖立试管,故正确;取用放在细口瓶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立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会使残留的液体腐蚀标签,应该标签朝着手心,故错误;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容易把烧杯口弄破,这些玻璃仪器都是很脆弱的,塞塞子要慢慢的旋紧,故错误;坩埚钳可用于移走正在加热或很热的蒸发皿,是实验基本操作的要求,故正确;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进试管内,会污染滴管,故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因为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如把水加入浓硫酸,溶解过程中温度升高容易引起液体飞溅,从而导致安全事故,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量具,不能用来溶解液体,故错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导气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气管中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完好,故正确;综上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求,解题关键:掌握试剂的取用方法,试管的加热,蒸发皿的使用,浓硫酸的稀释,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熟练掌握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的规范要求,易错点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进试管内。5.下列每组有三种物质,其中最后一种是过量的,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滤纸上留有两种不溶物的组是( )A. CaCl2、Ca(NO3)2、Na2CO3 B. Cu(NO3)2、KCl、NaOHC. MgSO4、NaCl、Ba(OH)2 D. Al、Ag、H2SO4【答案】C【解析】【分析】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详解】A、氯化钙和硝酸钙分别与碳酸钠反应都生成碳酸钙一种沉淀,故A错误;B、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一种沉淀,故B错误;C、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两种沉淀,故C正确;D、铝能将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银不参加反应,故有银一种沉淀,故D错误。故选:C。6.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为:Ba(NO3)2KClNaOHCuSO4Na2SO4如果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包括试纸),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则在下列的鉴别顺序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蓝色沉淀,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钾无明显现象最后鉴别;先把带色的离子鉴别出来,再用该离子去鉴别其他的离子,再用鉴别出来的去鉴别后面的离子,依次鉴别【详解】首先观察溶液的颜色,显蓝色的是硫酸铜;将硫酸铜滴入剩余的四种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钠,出现白色沉淀,是硝酸钡;再将硝酸钡滴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故选:A。【点睛】难点突破: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根据所给的溶液的颜色鉴别出带色的溶液,再用该试剂鉴别其他的物质,依次用鉴别出来的物质鉴别其他的物质,类推。7.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B. 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C. 某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 某溶液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答案】C【解析】【分析】A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银、硫酸银等;B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C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D无色气体可能为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详解】A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银、硫酸银等,要先加硝酸酸化排除干扰离子,再加硝酸银检验氯离子,故A错误;B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要先加盐酸酸化排除干扰离子,再加氯化钡检验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C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则生产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故C正确;D无色气体可能为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只得出: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解题关键: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易错点:A、要先加硝酸酸化排除CO32等干扰离子,易错点:B、离子检验中试剂选择,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时硫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银,要选加盐酸排除氯离子的干扰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H2SO4HClAgNO3溶液、过滤BKNO3K2SO4适量Ba(NO3)2溶液、过滤CCuCuO盐酸、过滤DC2H5OHCH3COOHCaO、蒸馏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详解】A、H2SO4和HCl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B、K2SO4能与适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C、盐酸能溶解氧化铜生成氧化铜和水,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D、氧化钙能与醋酸作用生成醋酸钙和水,醋酸钙是盐,熔沸点高,蒸馏出乙醇,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故选A。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质量相等的O2和O3中所含原子数相等B. 物质的量相等的O2和O3中含分子数相等C. 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D. 物质的量相等的CO和CO2中含碳原子数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n=m/M、N=nNA可知,质量相等的质量相等的O2和O3,O2和O3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的质量相等,故含有氧原子相等;B、根据N=nNA可知,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C、根据n=m/M求其分子个数比,再利用这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解题;D物质的量相同,含有分子数目相同,二者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之比等于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之比【详解】A、根据n=m/M、N=nNA可知,质量相等的质量相等的O2和O3,O2和O3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的质量相等,故含有氧原子相等;或这样解答:质量相等的质量相等的O2和O3,分子个数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等质量的O2和O3的含有的分子数目之比为48gmol1:32gmol1=3:2;故等质量O2和O3的含有的原子数目之比为(32):(23)=1:1,故A正确;B、根据N=nNA可知,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故B正确;C、假设两物质的质量都是m,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11:7,则碳原子的个数比是:11:7,故C错误;D、物质的量相同,二者含有分子数目相同,CO和CO2分子中C原子数目分别为1、1,故二者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故D正确;故选C。10.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的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详解】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B错误;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C错误;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故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分类组合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HCO3SiO2CO2BNaOHHClNaClNa2OCOCNaOHCH3COOHCaF2SO3SO2DKOHHNO3CaCO3CaOSO3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NO和CO均为不成盐氧化物。考点:物质的分类。12.某胶体遇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相遇聚沉的效果就差一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胶体中胶体粒子大小约为10-910-7 m B. 该胶体粒子带正电C. 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不如Ca2+、Mg2+ D. 该胶体遇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答案】B【解析】【分析】A、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介于1nm100nm之间;B、该胶体遇钙、镁、钡离子易发生聚沉,而遇钠离子则不易发生聚沉,说明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C、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则不易发生凝聚,说明它的凝聚受阳离子种类影响较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聚沉效果越好;D、该胶体的胶粒带负电,遇到电解质溶液或胶粒带负电的胶体能够发生聚沉;【详解】A、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介于1nm100nm之间,即10-910-7 m ,故A正确;B、该胶体遇钙、镁、钡离子易发生聚沉,而遇钠离子则不易发生聚沉,说明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电泳时,该胶体向阳极移动,故B错误;C、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则不易发生凝聚,说明它的凝聚受阳离子种类影响较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聚沉效果越好,故C正确;D、该胶体遇BaCl2溶液发生聚沉,该胶体遇钙、镁、钡离子易发生聚沉,而遇钠离子则不易发生聚沉,说明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Fe(OH)3胶体的胶粒是带正电荷,可使该胶体发生聚沉,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解题关键:明确胶体聚沉发生的条件,注意胶体的聚沉和胶体的盐析区别,易错点:A,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1m=109nm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 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C. 溶液中的溶质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能透过半透膜D. 纳米材料的直径在1100 n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答案】B【解析】【分析】A、整个胶体分散系是电中性;B、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C、溶液中溶质微粒小于1 nm,能通过半透膜,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D、纳米粒子直径为l100nm之间,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分散系;【详解】A、溶液和胶体均不带电,溶液、胶体都是呈电中性的分散系,胶体微粒吸附带电荷离子,故A错误;B、淀粉溶液是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提纯胶体,故B正确;C、胶体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故C错误;D、纳米粒子直径为l100nm之间,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分散系,故D错误;【点睛】易错点D,纳米粒子直径为l100nm之间,只有形成的分散系才是胶体;14.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取、干燥和收集装置。若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干燥的CO2,则合理的组合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若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干燥的CO2,由反应物的状态决定用“固体+液体,不加热”的装置,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挥发的HCl,CO2用固体五氧化二磷干燥,用向上排空法收集。【详解】若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干燥的CO2,由反应物的状态决定用“固体+液体,不加热”的装置,选,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挥发的HCl,选,CO2用固体五氧化二磷干燥,选,用向上排空法收集,选,故选C。15.氢气中包含的分子数为N,质量为m g,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A. 2N B. 2N/m C. m/N D. m/2N【答案】B【解析】【分析】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氢分子的个数。【详解】一个氢分子的质量为:m/N g,1mol氢分子是2g,则NA= =2N/m mol-1,故选B。16.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 过滤法 B. 升华法 C. 加热分解法 D. 洗气法 E. 蒸馏法 F. 结晶法 G. 萃取分液法 H. 分液法 I. 渗析法 J. 萃取法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用上述哪种方法合适?(填字母)(1)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用_(2)从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用_(3)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用_(4)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用_(5)从碘的水溶液中提取碘,用_(6)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NaI,用_(7)除去O2中少量的CO2,用_(8)除去CaO中少量的CaCO3,用_(9)除去淀粉溶液中少量的NaCl,用_(10)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_【答案】 (1). A (2). F (3). H (4). E (5). G (6). B (7). D (8). C (9). I (10). J【解析】【分析】(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2)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固体,有一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的一种方法;(3)分液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4)蒸馏把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出来;(5)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6)碘易升华;(7)CO2能下氢氧化钠溶液反应;(8)根据碳酸钙加热分解的性质判断;(9)淀粉溶液是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提纯胶体;(10)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详解】(1)泥沙不溶于水,分离不溶物和溶液可用过滤的方法,故选A;(2)KNO3和NaCl都易溶于水,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用结晶法分离,故选F;(3)水和汽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选H;(4)四氯化碳(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相溶,且沸点相差较大,可通过蒸馏分离,故选E;(5)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可通过萃取方法分离,然后分液,故选G;(6)碘易升华,可用升华的方法分离,故选B。(7)CO2能下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故选D。(8)碳酸钙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故选C;(9)淀粉溶液是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提纯胶体,故选I;(10)青蒿素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青蒿中的溶解度,用萃取法,故选J。【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选择分离方法难点(5)和(10),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学生理解有难度。17.某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及少量硫酸钠和氯化钠。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样品中的阴离子。请按照实验步骤补充实验所需的试剂及实验结论。(1)步骤1:取样品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_,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样品中含有_(填离子符号)(2)步骤2:继续向溶液中加入过量_,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样品中含有_(填离子符号)(3)步骤3: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少量_,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样品中含有_(填离子符号)【答案】 (1). HNO3 (2). CO32- (3). Ba(NO3)2 (4). SO42- (5). AgNO3 (6). Cl-【解析】【分析】检验混合物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就是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检验氯离子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检验是否含有硫酸钠,就是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用硝酸钡和稀硝酸;为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先用稀硝酸除去碳酸根离子,为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用硝酸钡除去硫酸根离子,检验顺序为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详解】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氯化钠,检验三种物质:取样品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碳酸钠。继续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不需加硝酸,由于检验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样品中含有硫酸钠。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结论样品中含有氯化钠。(1)步骤1:取样品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HNO3溶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挥浊的气体,证明样品中含有CO32;故答案为:过量HNO3溶液;CO32;(2)步骤2:继续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不需加硝酸,由于检验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样品中含有硫酸钠。故答案为:过量Ba( NO3)2溶液;SO42;(3)步骤3: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结论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故答案为:AgNO3溶液;Cl。【点睛】难点:检验一种离子,要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从而确定三种物质的检验顺序: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18.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K+、Cl-、Br-,还有少量的Ca2+、Mg2+、SO42-。某研究性小组利用这种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他们设计了如下的流程(提示:图中试剂a的作用是将Br-转化为Br2)试剂b需要从以下试剂中选择: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稀盐酸(1)操作的名称是_(填序号)。A. 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B. 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C. 分液、萃取、过滤、过滤、蒸发结晶D. 萃取、分液、分液、过滤、蒸发结晶(2)除去无色液体中的Ca2+、Mg2+、SO42-,选出试剂b(试剂b代表一组试剂)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是_。(3)调节pH=7的作用是_,所用的试剂是_(填名称)(4)操作中用到的瓷质仪器名称是_【答案】 (1). B (2). BaCl2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或KOH溶液、BaCl2溶液、饱和K2CO3溶液或BaCl2溶液、KOH溶液、饱和K2CO3溶液) (3). 除去过量的KOH和K2CO3 (4). 稀盐酸 (5). 蒸发皿【解析】【分析】由图示制备流程为:废液中加入双氧水,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然后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分离出溴,操作蒸馏得到四氯化碳和溴单质;无色液体中含有K、Cl、Ca2、Mg2、SO42,分别加入BaCl2、K2CO3、KOH溶液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和固体A,再调节溶液的pH除去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得到无色溶液,最后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钾固体。(1)加入CCl4的目的是萃取;萃取后的操作是将有机层与水层分开,分液;从含有溴的CCl4溶液中分离得到CCl4和液溴的操作,是将两种相互混溶的液体进行蒸馏;操作完成后得到固体A和无色液体I,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操作是从溶液中得到能溶解于水的氯化钾晶体,是蒸发结晶;(2)除去Ca2,选用饱和K2CO3溶液;除去Mg2,选用KOH溶液;除去SO42,选用BaCl2溶液;(3)无色液体中还含有杂质离子CO32和OH;用pH试纸测定至pH=7;(4)操作是蒸发结晶,需要使用的仪器为蒸发皿【详解】制备流程为:废液中加入双氧水,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加入四氯化碳后萃取、分液分离出溴,通过操作蒸馏得到四氯化碳和溴单质;无色液体中含有K、Cl、Ca2、Mg2、SO42,分别加入BaCl2、K2CO3、KOH溶液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和固体A,再调节溶液的pH除去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得到无色溶液,通过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钾固体。(1)由流程图知,无色液体中含有K、Cl、Ca2、Mg2、SO42,无色液体中只含有K、Cl,则试剂b的作用是除去Ca2、Mg2、SO42;操作是萃取,操作是分液,将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操作是蒸馏,将沸点不同、互溶的两液体分开,操作是过滤将溶液与沉淀分开,操作是结晶,将KCl从其水溶液中提取出来,操作、的名称是: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则B正确,故选B;(2)由于除杂时除杂试剂需过量,且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除去Ca2,选用饱和K2CO3溶液;除去Mg2,选用KOH溶液;除去SO42,选用BaCl2溶液而且只要满足BaCl2溶液在饱和K2CO3溶液之前加入即可,故滴加顺序依次为:BaCl2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或KOH溶液、BaCl2溶液、饱和K2CO3溶液或BaCl2溶液、KOH溶液、饱和K2CO3溶液);(3)由以上知,无色液体中还含有杂质离子CO32和OH,需用盐酸来除去过量的OH及CO32,调节pH=7的操作方法是滴加盐酸,无气体产生时,用pH试纸测定至pH=7。(4)由于操作是蒸发结晶,所以该操作用到的瓷质仪器是蒸发皿。19.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让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1)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泥三角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A.烧杯 B.表面皿 C.坩埚 D.酒精灯(2)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_,_。(3)操作中所用的有机试剂是CCl4,简述选择其理由_。(4)操作过程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A. 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 把50 mL碘水和15 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 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D. 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 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 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H. 静置、分层。a.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填写各操作的编号字母):_A_GEF。_b.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_;c.最后碘的有机溶液是通过_获得(填“漏斗上口”或“漏斗下口”)。(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_。(6)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液,还需要经过蒸馏,观察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指出其所有错误之处_。(7)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优点是_,最后晶态碘在_里聚集。【答案】 (1). CD (2). 过滤 (3). 萃取分液 (4). 与碘水不反应,与碘水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较大 (5). CBDH (6). 平衡压力便于液体流下 (7). 漏斗下口 (8). 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若不变蓝,说明没有I2剩余 (9). 没有用石棉网,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溶液中,冷却水方向接反了 (10). 受热均匀且容易控制温度 (11). 蒸馏烧瓶【解析】【分析】(1)根据仪器的作用选取仪器;(2)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的方法,从碘水中获得碘采用萃取的方法;(3)萃取剂的选取标准是: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和萃取剂不反应,萃取剂和原来溶剂不能互溶;(4)(a)根据实验顺序答题。(b)不打开活塞,液体在大气压作用下无法流出。(c)根据有机溶剂与水密度的相对大小判断:有机层在下层,最后碘的有机溶液是通过漏斗下口放出;(5)碘遇淀粉溶液变蓝色;(6)给烧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且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温度,冷却水方向接反了;(7)水浴加热蒸馏烧瓶内溶液受热比较均匀,且温度高时碘易升华,为防止碘升华,采用水浴加热,碘在蒸馏烧瓶内聚集。【详解】(1)灼烧海带时用坩埚盛放海带,用带铁圈的铁架台放置坩埚,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所以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坩埚、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故选CD。(2)将溶液和不溶性固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从碘水中获取碘单质采用萃取的方法,故过滤,萃取分液;(3)萃取剂的选取标准是: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溶质和萃取剂不反应,萃取剂和原来溶剂不能互溶,四氯化碳符合萃取剂的选取标准,所以可以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理由:与碘水不反应,与碘水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较大;(4)(a)萃取顺序为:1组装铁架台;2根据要分离的物质选择适当的溶剂(萃取剂);3先将要分离的物质的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注入萃取剂;4振荡后静置,当液体分成清晰的两层后,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5整理装置,故答案为:CBDH;(b)不打开活塞,液体在大气压作用下无法流出,故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保持分液漏斗内外压力平衡,使液体易于流下。(c)有机层在下层,最后碘的有机溶液是通过漏斗下口放出;(5)碘遇淀粉溶液变蓝色,要想检验碘单质,其操作方法是:取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蓝,说明没有I2剩余;(6)图示中错误有:给烧杯加热时没有用石棉网,温度计测量的是馏分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插到支管口略靠下位置;冷凝管的冷却水方向应该是下进上出;(7)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温度变化快,而水浴加热蒸馏烧瓶内溶液受热比较均匀,且温度高时碘易升华,为防止碘升华,采用水浴加热,碘在蒸馏烧瓶内聚集。【点睛】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解题关键:理解海水中提取碘的流程及分离原理;难点:萃取剂的选取标准、蒸馏时冷凝管中进出水口的判断等难点,且也是易错点。20.(1)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色。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3)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图所示,放置2 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_(填“有”或“无”)丁达尔现象,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 (4)将半透膜内的液体倒入U形管中,如图所示,在液体上方加入少量电解液以保护胶体,接通直流电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填“阴”或“阳”)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其原因是_。【答案】 (1). Fe2O36HCl=2FeCl33H2O (2). 棕黄 (3). 红褐 (4). 无 (5). 胶体和溶液 (6). 有白色沉淀生成 (7). 阴 (8). Fe(OH)3胶粒带正电,通电后向阴极移动【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Fe(OH)3胶体呈红褐色;(3)用有无丁达尔效应来区别溶液和胶体,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胶粒不能;(4)Fe(OH)3胶粒带正电,通电后向阴极移动;【详解】(1)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6HCl=2FeCl3 +3H2O;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棕黄色;(2)Fe(OH)3胶体呈红褐色;(3)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胶粒不能,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无丁达尔现象,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4)Fe(OH)3胶粒带正电,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泳现象带正电荷的胶粒向阴极移动,故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