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 (II).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3387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 (II)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A中共八大召开时 B三大改造完成时C1954年宪法通过时 D改革开放开始时【考点】【题点】答案B解析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B项正确。2“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题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C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工业布局发生变化,因此导致上海、天津的人均工业产值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C项正确。3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在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B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村的基层行政组织【考点】【题点】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1957年”“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可知应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4.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考点】探索与失误【题点】探索中的失误答案C解析漫画“1958年棉产7 000万担”,明显与事实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时间是1953年至1956年,故B项错误;1958年,发动“大跃进”,浮夸风盛行,漫画的内容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故C项正确;漫画内容明显与事实不符,不是“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表现,故D项错误。5(xx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历史上曾经先后有40多个国家,3 000多个国内单位派人去河北徐水县“取经学习”。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派记者前去看个究竟。他听了记者的汇报后说:“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苏联是土豆烧牛肉。”赫鲁晓夫评价的是中国()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C农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考点】探索与失误【题点】探索中的失误答案D解析赫鲁晓夫执政时间是19531964年,再由“中国的共产主义”“大锅清水汤”并结合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可知,赫鲁晓夫评价的是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走向共产主义的产物,实行统一生产和分配(“大锅”),在实际生产中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生活水平较低下(“清水汤”),D项符合题意。6下图是我国安徽凤阳县19751982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图A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力开展土地改革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点】经济体制改革【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安徽凤阳县19751982年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这得益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正确。7(xx北京统考)邓小平在1984年讲话中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了,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这段话能够用于说明()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D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考点】【题点】答案B解析1980年起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到1984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说明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故选B。8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图一图二图三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考点】【题点】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直接排除B、D两项。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所有权没有变化。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故选A项。9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该表反映了我国()农产品收购价比率(%)1978年1984年1991年1993年国家定价(%)94.437.022.210.3国家指导价(%)023.020.07.0市场调节价(%)5.640.057.882.7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逐渐地转变C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D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退出历史舞台【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题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综合答案B解析由国家定价向市场定价转变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故B项正确。10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一部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据目录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制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C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D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考点】【题点】答案C解析结合目录中的“经济改革”“企业集团”“农村工业化”和“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可知,涉及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内容,故C项正确。11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建立上海经济特区B设立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C在上海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考点】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题点】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上海开放的具体表现为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故D项正确。12(xx日照高一检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认识上经历了“利用论”“补充论”“重要组成论”三个阶段。这一认识的变化过程直接体现了()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熟C经济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认识上经历了利用论补充论重要组成论三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认识的变化过程直接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着市场经济体制迈进,故A正确。二、非选择题(13题20分,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9.1%17.9%18.5%(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8分)(2)分析材料二, 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6分)(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考点】【题点】答案(1)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出现高峰。原因: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工业类型:外资或中外合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表格中分析,有两个高峰,即19631965年、19811985年,依据时间确定背景,从政策角度分析。第(2)问,从材料二表格中分析可知,从1952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从政治角度分析,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第(3)问,从材料三表格中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而个体经济等其他经济类型比重上升;依据时间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后,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得到发展,其原因从经济角度分析。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海防纂要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xx,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自出于何种考虑?(5分)(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4分)(3)材料三反映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5分)(4)上海浦东开发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考点】【题点】答案(1)材料一主张闭关锁国。认为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势力入侵,防止内外勾结。材料二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为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解决资本短缺问题。(2)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浦东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精神财富和支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