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文.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42872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文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像人们远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在用散文讲话一样。”这说明()A.哲学是在人们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B.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2.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无家可归”论者没有看到哲学是科学的基础“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A. B. C. D. 3高考前期,经常去寺庙拜佛,为考生祈福的家长,多数属于有神论者。认为拜佛很荒唐,喜欢与考生一起研究提高成绩的方法的家长,多数属于无神论者。由此可知()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彼此都完全不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 B. C. D4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逝世,他曾做出过“预言”,称人类可能在2600年之前就会灭绝。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霍金的预言表明()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运动变化的5下面漫画“宝宝快跳”中父母的做法启示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要坚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要正确对待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世界毫无意义A. B. C. D.6.与漫画挖个坑也能钓大鱼的寓意哲理相同的是()存在即是被感知 水是万物之源人是万物的尺度 气者,理之所依也。A. B. C. D. 7.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黑暗”,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充分体现了() 反映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哲学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来变革社会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A.B.C.D.8.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另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9.人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具能动性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表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人口因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要素生产力是主观的精神力量,不具有客观性 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A. B. C. D.10.工匠精神是一种沉稳求进的操守和情怀。面对时代与市场的变化,工匠们既要传承好传统文化元素和核心技艺,也要巧妙地植入现代元素和生活气息,在坚持独创性、艺术性的同时,提升实用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葆生机。这要求工匠们在技艺传承中要()把握好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使事物发生质变 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A. B. C. D. 11.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关于“雾霾”天气的认识,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的行为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C.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雾霾就会“烟消云散”D.意识具有客观性,人们认识规律,采取得力的应对措施,可以解决“雾霾”天气12.北京、上海、南昌等地火车站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进站”仅需3秒;深圳铁路警方组成“机器人警察编队”,为春运保驾护航;12306官网开发图形验证码,定向锁定“黄牛”xx春运,“人工智能”成了关键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作为新的实践主体,人工智能的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虽然与人一样具有意识,但人工智能最终要受制于人人工智能的发展,能扩展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A.B.C.D.13.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14.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这进一步佐证了()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 意识对人体生理有调节作用 A. B. C. D.15.如果你有自信,它会在无形之中释放出能量,推动你走向成功;如果你自卑或恐惧,它也会在无形之中释放出能量,导致你走向失败。成功的人会因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加自信;失败的人也会由于体验到失败的痛苦而更加自卑。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生成功与否取决于人的心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A. B. C. D.16.“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下列与之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A.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B.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C.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D.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穆罕默德尤努斯)17.英国物理学家霍金逝世前与中国网友谈论“庄周梦蝶”这一千古迷思时说道:“这个问题至少要等到我们开始深刻地了解意识和宇宙时才可知。我们必须要孜孜不倦地探索关于存在的基本命题,只有这样,我们也许才会知道蝴蝶(或宇宙)是真实存在,还是只存在于我们的梦里。”霍金的回答说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千古谜底将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实践中得以检验认识的反复性意味着人类永远处于接近真理的路上任何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 C. D. 18.灵长类动物的克隆难题一度像不可逾越的高山。xx11月,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国诞生,宣告这一难题已被攻克。体细胞克隆猴的构建成功,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新疗法。上述材料说明()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A. B. C. D.19.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A.B.C.D.20.教育部在xx1月发函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常识,但“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由此可见()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A.B.C.D.21.放开“单独二胎”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B.C.D.22“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诉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这体现了()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C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D.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发展23.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十九大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发展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和美好蓝图(见图)。这一部署体现了( )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告诉我们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表明事物的运动是前进的上升的 符合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B.C.D.24.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一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A.B.C.D.25往一匹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倘若继续一根一根地添加稻草,当最后一根稻草放到马身上后,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就是“稻草原理”。“稻草原理”体现的哲理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质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 B. C. D.26“梦想需要明灯照亮,奋斗需娶旗帜引领。”从历史中一路走来的人民军队,一代代被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真理武装。官兵红心愈坚、赤胆愈壮、热血愈烈,越能推动着人民军队成长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刊。上述论断包涵的哲学方法论是()承认世界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注重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A. B. C. D.27.“小康指数”包括十一个关键词:休闲指数、饮食指数、公共服务指数、居住指数、生命指数、生态指数、教育指数、消费指数、平安指数、信用指数和快乐指数。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某一指数缺失往往会给生活幸福感带来崩塌效应。这表明()部分和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工作中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功能系统优化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A. B. C. D.28.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A. B. C. D.29.脸是人体最奇妙的部分,虽然只有眼、嘴、鼻等几个器官,但大小、组合方式、位置的不同,却能变化出千姿百态的脸。研究人员在达芬奇的画中,发现他创造美丽的公式:脸宽是鼻宽的四倍,前额的高度、鼻子的长度以及下颚骨的高度都相等。这表明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绘画创作要从艺术原则出发 绘画创作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A. B. C. D.30.下列成语故事与漫画玩扑克的启示:牌不论大小,能搭配的就好蕴涵相同哲理的一项是()A.围魏救赵 B.郑人买履 C.邯郸学步 D.田忌赛马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计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积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理由。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教育改革等热点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xx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十六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xx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措施被明确提出。xx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工作再次展开。针对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多方征求意见,全面推进。到xx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深化高考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体现的哲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xx9月3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金砖合作开启了第二个十年。金砖合作体现出了文明交融、智慧互通。五个国家文明和而不同,相互交融,形成共同前行的巨大合力。“金砖+”(此次金砖会议提出的金砖扩容)拓展模式,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登上了金砖机制这一平台,更多样的文明将在这里共同绽放。 金砖国家在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同时,各国也都面临着各自发展的难题。要发扬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为各国发展开辟更加光明的未来。下一步金砖国家将在创新、开放、合作、经济伙伴战略、发展战略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自身和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分析金砖国家应怎样合作。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2018年5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7周年纪念日。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航天探索向来伴随着高风险,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造成灾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包括航天员、空间应用、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和空间实验室八大系统的宏大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零瑕窥”“零失误”“万无一失”是各单位的一贯要求,不放过任何细节。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自觉服从大局,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什么能够成功?天水市一中xx级xx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政治试题(文科)参考答案1-5 BADDA 6-10 CAAAC 11-15 BBBAB16-20 DACCA 21-25 BCBAC 26-30 CBCBD31.(10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人类对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尊重。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4分)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体现人类尊重规律,并能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3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来源于实践,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3分)32.(10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通过专家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并完善高考教育改革的方案。(4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33.(12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看问题。金砖各国要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展开多领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2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金砖国家应加强伙伴关系,协调各方利益,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3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金砖合作要着眼于未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制定长期合作发展目标,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金砖合作中应不断创造新的合作机制,创造有利于合作发展的新的制度体制和环境,创新合作的形式、方式、方法、途径,以适应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2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金砖合作有着诸多困难,各国也都面临各自发展的难题。对此,合作各国应树立信心,坚强面对,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合力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取得合作发展的新成果。(3分)34.(8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各大系统,自觉服从大局,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团结协作,实现了整体优化。(4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各系统、各领域始终坚持“零瑕疵”“零失误”“万无一失”,十分注重细节,有力保证了航天工程的成功。(4分)答案详解1.B【解析】A说法错误,哲学不是自发形成,需要人们去自觉研究; B符合题意,材料中”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 C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意无关; D说法错误,哲学是人类自觉研究的结果,不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 故选:B。2.A【解析】此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正确;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错误;“四海为家”是针对“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的“无家可归”论来说的,针对的都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正确。故选A。3.D【解析】此材料中没有出现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排除。世界观人人都有彼此都完全不同,绝对化,错误,故选D。4D【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霍金认为的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只是自己做出的“预言”,至今并未被证实,所以,不体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不选。B说法错误,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可以离开而单独存在,“密不可分”表述错误。材料不体现人们利用规律改造世界,C不选。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体现了D。5A【解析】漫画中的父母不顾宝宝实际,为宝宝设置了不合理的跳高目标,启示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从实际出发,反对唯心主义,不顾实际,主观臆断。同时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存在决定思维,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与否问题,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且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6. C【解析】符合题意,漫画挖个坑也能钓大鱼没有尊重客观条件,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存在即是被感知”、“人是万物的尺度”都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不合题意,“水是万物之源”属于古代相互唯物主义的观点; 不合题意,“气者,理之所依也”强调的是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 故选:C。7.A【解析】文艺复兴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体现了哲学的社会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故符合题意;人类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社会变革,而不是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故错误;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故错误。故选A。8. A【解析】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大胆地去实践,才能出真知,才能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保证自身的科学性。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A正确;题干未涉及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故排除C;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且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故D错误。故选A。9.A【详解】材料表明人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具能动性的力量,人口因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要素,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因此一定要制定正确的人口政策,以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项与题意不符;生产力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10. C【解析】符合题意,根据题意,“面对时代与市场的变化,工匠们既要传承好传统文化元素和核心技艺,也要巧妙地植入现代元素和生活气息,在坚持独创性、艺术性的同时,提升实用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葆生机。”这要求工匠们在技艺传承中要把握好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说法错误,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抓住时机促使事物发生质变”; 故选:C。11.B【解析】 A不合题意,材料的主旨是强调不能违背规律,而不是强调自然界的起源和发展史; B符合题意,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说明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的行为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C表述错误,如果人类继续破坏自然,则雾霾不会“烟消云散”,会更加严重; D表述错误,意识是主观的 故本题选B 12.B【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工智能的发展,能扩展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正确且符合题意;人是实践的主体,人工智能不能作为实践的主体,人工智能的活动是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不具有主动创造性,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没有意识,错误;故选B。13.B【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国人内心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是通过传统手工艺动手的方式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获取的,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运动与静止的特点,AC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意识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14.A【解析】正确,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认识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这说明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正确,“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这说明人的感觉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错误,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意识对人体生理有调节作用; 故答案选A。15B【解析】选项错误,人的心态不能决定人生成功与否。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尊重客观规律。根据题意,如果你有自信,它会在无形之中释放出能量,推动你走向成功;如果你自卑或恐惧,它也会在无形之中释放出能量,导致你走向失败,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成功的人会因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加自信;失败的人也会由于体验到失败的痛苦而更加自卑,说明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故选项入选。选B。16.D【解析】题目中,“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从哲学上来看,该观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B选项错误,这两个观点均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C选项错误,该观点体现了实践的特点,排除。“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与题意相符,故选D。17A【解析】此题考查认识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这个问题至少要等到我们开始深刻地了解意识和宇宙时才可知”这表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符合题意;“我们必须要孜孜不倦地探索关于存在的基本命题,只有这样,我们也许才会知道蝴蝶(或宇宙)是真实存在,还是只存在于我们的梦里。”这表明这一千古迷思将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实践中得以检验,符合题意;人能够认识世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而不是“永远处于接近真理的路上”,排除;真理性认识是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排除。故选A。18.C【解析】选项错误,真理本身不包含谬误的成分。选项错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题目中,以前灵长类动物的克隆一直是一个难题,而现在这一难题随着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而宣告被攻克,这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选项正确。选C。19. C【解析】表述错误,真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随着生存环境恶化,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表明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符合题意,材料中由“狼曾经令人憎恶和害怕,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到生态环境恶化后,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表明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故选C20. A【解析】正确,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这说明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错误,“不断超越历史条件”说法错误,认识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正确,“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说明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错误,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已有认识的过程; 故选:A。21. B【解析】符合题意,二胎政策的变化正是因为客观实际的变化,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符合题意,题干是对世界的认识不是改造;符合题意,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变化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错误,真理中不是有错误,是真理要被不断的完善。故选:B。22C【解析】 “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诉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体现了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C项符合题意;AD项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知识,与题意不符;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B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23. B【解析】此题考查系统优化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审题。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十九大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发展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和美好蓝。这一部署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符合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正确;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故错误;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可能是前进也可能是倒退,故错误。故选B。24. A【解析】此题考查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发展的普遍性,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从哲学角度看,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故正确;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故正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在红尘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故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错误。故选A。25C【解析】选项错误,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选项错误,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题目中“稻草原理”体现了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选项入选。选C。26C【解析】一代代被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真理武装表明了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故符合题意;官兵红心愈坚、赤胆愈壮、热血愈烈,越能推动着人民军队成长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可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要重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故符合题意;选项是哲学原理,不是方法论,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27B【解析】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选项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题目中,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某一指数缺失往往会给生活幸福感带来崩塌效应,这说明了部分和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选项正确入选。选B。28C【解析】此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这表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正确;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中“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说法错误;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功能影响部分功能,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9B【解析】材料表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绘画创作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项与题意不符;绘画创作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艺术原则出发,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30D【解析】能搭配的就好”强调系统的优势。A是联系的观点,不合题意。B启示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合题意。C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强调系统的重要性。故选D。31.【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理由。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明确,要求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作答,因此,解答本题考生需要首先明确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有唯物论和认识论两大板块,注意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针对材料“二十四节气”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尊重,在生活和实践中总结而成并在当今仍具有重大指导作用,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二十四节气”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二十四节气”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考生可从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尊重规律,并能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角度分析说明;针对材料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积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考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考生可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角度去分析说明。32.【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深化高考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体现的哲理。从材料可以看出,顺应时代要求,通过专家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经过反复讨论,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多项具体化措施在实践中被明确提出。可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等方面,分析深化高考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体现的哲理。33.【详解】此题考查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清楚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即联系观和发展观;然后可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发展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途径等方面知识,分析金砖国家应怎样合作。具体地说,金砖国家要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展开多领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要协调各方利益,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要着眼于未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制定长期合作发展目标,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不断创造新的合作机制,创造有利于合作发展的新的制度体制和环境,创新合作的形式、方式、方法、途径,以适应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应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取得合作发展的新成果。34.【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什么能够成功。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各大系统,自觉服从大局,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团结协作,实现了整体优化。各系统、各领域始终坚持“零瑕疵”“零失误”“万无一失”,十分注重细节,有力保证了航天工程的成功。可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说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能够成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