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测试 (新版)粤教沪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41907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测试 (新版)粤教沪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测试 (新版)粤教沪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同步测试 (新版)粤教沪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一、单选题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下列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A.夜空中的雷鸣B.静静挂在床头的吉他C.秋风中正在簌簌发抖的树叶D.正在挥舞的手臂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B.C.D.4.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 ) 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5.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6.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7.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二、填空题10.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_,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垒森严间的距离为_m。 11.个旧二中期中考试的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产生的,是通过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12.某人看见闪电2秒后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距离约为_m 13.声音要靠_传播,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m/s 14.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选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为_m/s 三、解答题15.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立体声音箱,这种声箱至少装有三只或三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和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你能说其中的道理吗? 16.频率越高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方向性越好,力量越强,现代声纳技术就是利用频率很高的超声波制成探测器声波探测器利用它的回波(声)可探测海中的冰山、鱼群、沉船的位置和海底的深度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纳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米/秒,在考察时向水底发出声音0.8 秒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17.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_(推理/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_ 五、综合题18.某同学乘坐着汽艇遥对一座山崖,他向高崖鸣笛,历时5s听到汽笛的回声.求: (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它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鸣笛时离山崖多远?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C【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2.【答案】B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A、夜空中的雷鸣是云层之间的放电现象,导致空气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B、静静挂在床头的吉他,没有振动也没声音故B符合题意C、秋风中正在簌簌发抖的树叶,树叶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D、正在挥舞的手臂在振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3.【答案】D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解答】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振动产生声音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答案】B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进行传播,所以当游击队员挖地道时,声音会通过地面传到水缸,声音在水缸中来回反射,会增大听到声音的响度,故日军指挥官可以很清楚的在水缸中听到声音,从而得到挖地道的信息;故选B【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的反射进行分析解答5.【答案】D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钓鱼的时候不能大声喧哗,否则会把鱼吓走,说明人说的话,通过空气传到了水中,然后通过水传递给了鱼,由此证明空气和水都能传递声音。故答案为: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6.【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B错误;C、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D、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A【分析】(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7.【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并且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大,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音在空气中15时传播的速度是340m/s8.【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正确;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故C错误;D、人的音调不可能都是一样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故D错误;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9.【答案】A 【解析】【解答】解: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选A【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转换法来研究物理现象二、填空题10.【答案】反射;425 【解析】【解答】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反射;s1vt1=340ms100s340ms2=vt2=340ms150s510m。【分析】回声是声音反射引起的;已知声速和传播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路程。11.【答案】振动;空气 【解析】【解答】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12.【答案】680 【解析】【解答】解:根据v= 可得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 s=vt=340m/s2s=680m故答案为:680【分析】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3108m/s)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传播了2s,根据公式s=vt可求打雷处离某同学的距离13.【答案】介质;345 【解析】【解答】解: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 = =345m/s故答案为:介质;345【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算出声速14.【答案】大;3108 【解析】【解答】解: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故答案为: 大;3108 【分析】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理解声速和光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5.【答案】答:因为立体声音箱里配置的喇叭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低频声音,能够清晰地放出几十赫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高频声音,能够放出千赫以上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中频声音再加上用精选的木料做成体积较大的音箱,有利于低频声音的共鸣,所以听起来低音显得比较丰富而且强,而且多个喇叭播放的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利用双耳效应使人产生立体声的感觉,放音效果很好,几乎没有失真 【解析】【分析】人的耳朵分别位于头部的两侧,根据声音传过来的时间不同,可以判断发声物体的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16.【答案】解:由题可知,v声=1500m/s,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为t= 0.8s=0.4s, 那么这里的水深为S=v声t=1500m/s0.4s=600m,答:这里的水深为600m 【解析】【分析】先算出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 就可求出这里水的深度四、实验探究题17.【答案】(1)变小(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解答】解:(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2)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故答案为:(1)变小;(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的掌握情况。关键在于,实验得不到完全真空,只能通过推理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五、综合题18.【答案】(1)解: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 =v声 t=340m/s5s=1700m若汽艇静止在水面,它离高崖的距离是s1=s声 /2=850m(2)解:由v=s/t可得,汽艇通过的路程:s汽艇 =v汽艇 t=10m/s5s=50m,如下图所示,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s汽艇+s声/2=50m+1700m/2=875m,【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回声定位测距离这一方法的理解。在计算时间时是一个来回的时间,计算距离时是单程,要除以2。可以画出图像来帮助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