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39515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考试范围:必修一第1.2.3课 时间:xx.10.2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1.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B分封制下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C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D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3.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 (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 分封对象服从巩固统治的需要 B. 宗法关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 国家政权实现向帝国结构转变 D. 血缘分封有助扩展中原文化4.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A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C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5.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6 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7. 老子,姓李名耳。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8. 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郡县制 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C行省制度 D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9. 秦始皇在划定郡界时,采用“犬牙相入”的原则,不完全根据自然地理区划,西汉初年在划分平原地区的郡之间或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时,也采用了“犬牙相制”的原则,使各个政区的辖境相互交错。这样做的目的是A促进各地的交流 B防范地方割据C推动各地均衡发展 D强化地方权力10. 汉代以秩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郡守;唐代以八品监察御史巡按郡县、察六部(县令从七品,六部尚书正三品);明代十三道监察御史仅为七品。以上材料表明A君主专制制度的日趋完善 B古代监察有“以小驭大”的特征C古代监察体系日趋制度化 D古代监察制度促进了吏治的发展11 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以上变化表明A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城市布局发生重大变化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专制皇权逐渐得到加强12.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秦朝设立郡县制度 A. B. C. D. 13 有人在评论某一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时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一历史时期应该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14. 假如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归纳整理大臣们的奏章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位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15 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 背离的是A汉中外朝制 B唐三省六部制 C宋二府三司制D元一省制16. 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皇帝制17.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 B. 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 废丞相,设内阁 D. 确立三省六部制18. 有学者统计武则天称帝时期( 690-705)明经、进士两科出身的宰相20人中,14人为一般家庭子弟和中下级官吏子孙,超过半数。据此反映当时A. 废止了按门第取人旧习 B门阀士族官员处于弱势地位C选官采用实用主义原则 D. 科举制成为入仕的首要渠道19. 北宋初年,有一个大臣向宋太祖建议:五季变乱,统由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若将兵权撤销,稍示裁制,何患天下不安?宋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实施A推恩令 B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C平定地方叛乱 D杯酒释兵权20 汉代地方封君可收取封地租税;魏晋以后历代分封多为“虚封”,只赐爵位,不封地。明清时期,封君只发俸银和禄米,与官员无异。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A. 分封制的消亡 B. 宗法制的瓦解C. 君主专制的膨胀 D. 中央集权的加强二、主观题(共40分)21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都加强对中央,地方各级的控制,管理。请按要求回答:(1)填空(12分)先秦时期(夏商周):为维护周朝天子统治,实行( )制度,但专制力度不够集中。封建时期(秦至清):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专制程度不断加强。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秦朝: 实行封建集团统治,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实行( )制度汉代:在中央实行中外朝制度隋唐: 改进南北朝时的三省制成三省六部制(三省首脑各为丞相)元朝:在地方实行( )制度。但有些朝代出现了政策的失误,如唐代中期设立( ),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导致出现安史之乱,国家衰落。(2)通过对秦元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8分)22. 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8分)(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