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单元青春时光第3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达标检测一课两练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39214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单元青春时光第3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达标检测一课两练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单元青春时光第3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达标检测一课两练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单元青春时光第3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达标检测一课两练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框 青春有格达标检测一课两练一、单项选择题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A.标准B.改正C.局势D.法式【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解读能力和对“格”的认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的“格”指的是标准;“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中的“格”指的是法式、品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的“格”指的是改正。因此选项C与题意不符。2.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纪律“帮派”约定A.B.C.D.【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主要包括道德、法律和纪律,而超越道德、法律底线的“帮派”约定是我们所反对的。故选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导我们辨别是非,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个人的情感好恶B.自身的愿望 C.羞恶之心D.他人的评价【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羞恶之心”的理解。在行动的各个阶段,“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因此C正确;A、B、D观点错误。4.“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A.B.C.D.【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理解。强调的是“行己有耻”,都是“止于至善”的表现及要求。故选B。5.“君子慎独,立德向善”,这是金陵回族世家伍氏一门代代恪守的祖训。600多年来,伍氏家族在金陵城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留下了“博士官六代”、中国第一位回族探花等家族佳话。解读伍氏祖训,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我们应 ()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养成自我省察习惯,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立志做大事,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放弃自我追求,一心只为社会做贡献A.B.C.D.【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慎独、止于至善的理解。“君子慎独,立德向善”倡导为社会服务,但不否定自我追求和发展,因此说法错误;都是伍氏对祖训的正确解读。故选A。【知识拓展】金陵回族世家伍氏家训解读君子慎独【解读】“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心存戒惧,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欺暗室。伍氏以此要求子孙独立自强,固守本性,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立德向善【解读】修身正己,树立德业,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家训要求子孙崇尚读书,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养成良好品行,立志做大事,立大业。【变式备选】(xx滁州质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下列做法有助于达到这种“至善”境界的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我行我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A.B. C. D.【提示】选A。二、非选择题6. (xx南宁质检)阅读漫画受伤的小黄车,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行己有耻”的知识回答,你如何看待社会上破坏小黄车的行为?(2)结合漫画,谈谈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行己有耻”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有关知识的理解。第(1)问为行为评价题,回答时要点明实质和危害,从“行己有耻”的角度说明破坏小黄车的行为是缺乏羞耻心的表现,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第(2)问考查如何做到“行己有耻”,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答案:(1)破坏小黄车的行为是缺乏羞耻心的表现,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做到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炼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至善追求感动中国】2017年4月20日,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7”网络感动人物评选季度评选结果揭晓,“雷锋婆婆”肖文智入选。她每天啃馒头、吃素菜,用的是180元的手机,1996年至今已捐出60余万元肖文智,这位家住武汉市武昌区莲溪寺社区的80岁老人,退休前是武汉铁路局的职工,她每月留2000元吃饭和给老伴买药,其余的钱拿来帮扶困难邻居、原工作单位困难职工等。xx年5月,71岁高龄的肖文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续9年交纳特殊党费共14万元。入党近9年共捐助困难党员子女就学资金14万元。(1)“雷锋婆婆”肖文智就像一面镜子,诠释着“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青春的我们为什么也要有“止于至善”的人生追求?(2)向“雷锋婆婆”学习,“止于至善”,我们应怎么做?(3)请你为“雷锋婆婆”肖文智起草一份“中国网事感动2017”网络感动人物颁奖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止于至善”有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第(1)问考查为什么要积极追求“止于至善”,可结合其概念进行回答;第(2)问考查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点滴小事、榜样以及自省等角度进行回答;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2)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3)示例:啃馒头,吃素菜,用廉价手机,清贫生活的背后是您“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22年,60余万元,捐资助困,追求进步,“雷锋婆婆”诠释您大美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