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腾飞卷.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38576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腾飞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腾飞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腾飞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腾飞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余英时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辨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做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家都未要先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什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依本句,不要添字。那里元有缝罅,如合子相似。自家只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牵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缝罅”,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牵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有删改)1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B.“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2“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家都未要先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C.看文字,且依本句,不要添字。那里元有缝罅,如合子相似。自家只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牵古人意来凑。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前,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凿”;或者“先立说,牵古人意来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西装与衬衫之间少了什么北爱尔兰爱卡丽我站在镜子面前,不断地端详自己。说实话,我真的根紧张。这次面试对我至关重要,只要打败最后一个竞争对手,我就会迎来人生的新起点。所以,我万事力求完美,每走一步都谨小慎微。坦白说,我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长相有点对不起现众,而据我的智囊团调查,本人的竞争对手来自牛津管理系,据说是个超级大帅哥。闻此噩耗,他们一脸产肃,很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做传煤可是要经常露面的,这个问题你要认真考虑。”整客这种事我是不会干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再说,明天就要面试了,也来不及。当然,请不要就此认定我输定了,再怎么说,我也是过五关斩六将杀到最后了,对于形象问题,本人自有妙计。所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按舍友成斯特的话说,就是兄弟虽然经不住细看,但那副骨架还是很man的,配上一套西装,简直活生生就是黑客帝国中的男主角。这评价或许有点水分,但也不无道理,因为女友爱丽芬在帮我穿上那套西装时,脸上那陶醉的表情盖都盖不住,那一刻,告诉你,我有种“西装一出,谁与争锋”的豪迈。你们已经知道,我是很谨慎地在准备这次面试,所以,关于西装的问题,也许你们已经考虑到一个细节,没错,领带,我是否要给自己配上一条领带,这个问题让我很纠结。女朋友是这样说的,这种面试介于严肃与轻松之间,穿西装那是一定要的,那代表着对面试的重视,但打不打领带就要看考官的个人偏好了。着简直就是废话,我在镜子前把领带打上又取下,如此反复,可谓心力交瘁。临近出门,终于决定还是不要让西装与衬衫之间少点什么。我西装革履 ,领带飘扬,但内心紧张,时不时握紧拳头。你们一定想问我面试结果到底怎么样吧?不要急,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有必要给你们讲讲我的竞争对手。他果真很帅,很有绅士风度,我和他虽然只在洗手间擦肩而过,但他的一丝一毫都没逃过我的法眼。你们知道吗?他也是一套西装.但是,他没打领带,不但没打,而且西装最上面两粒纽扣还是张开的,昂首阔步,帅到极点。我突然有点后悔,还是不打领带好啊!我的西装与衬衫之间虽多了条领带,但却少了种洒脱。亡羊补牢,或许为时未晚,我在洗手间利索地把领带解了下来。如果你认为我的举动有东施效颦的味道,我也无话可说,你也可以骂我卑都,但我告诉你,如果你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原谅我所做的一切。那个叫斯蒂芬的考官竟然叫我们两个同时进去,说先互相认识一下。我们都是读书人,礼貌性的问候还是很客气的,但当我们两手紧握,脸上却并没有露出职业性的微笑,而是一脸僵硬,可谓大失风度。你一定猜不到,他竟然不知何时打上了领带,而他也一定疑感我什么时候解下了领带。当然,短暂的尴尬后,我们很快恢复常态。幸好, 故事的结局是一场喜剧,我们两人都被阿古斯塔 韦斯特兰公司录用了。如今,想起那次面试,我和他总会哈哈大笑。西装与衬衫之间到底少了什么?其实只有两个字:自信。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以“西装与村形之间少了什么”为题,用疑问的句式提出同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题,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B、小说写“我“在“打不打领带这个问题上纠结万分,而“我”的竞争对手则是“昂首阔步,帅到极点”,两者构成鲜明的时比。C.小说普于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写“我”在是否要给自己配上一条领带”这个问题上的纠结,实出“我“面试前内心的紧张。D.小说设计两人均被录用的皆大欢喜的结局,反观前面渲染的紧张不仅“我和他总会哈哈大笑”,读者也会情不自禁的会心一笑。5.有人认为,不说结尾一段完全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请做简要说明。(6分)6.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请在文中选取三处实例并作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调查发现,82.55%的高校有报纸;84.29%的高校有广播;46.07%的高校有新闻网;71.20%的高校有通讯社;45.90%的高校有电视台;39.62%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87.26%的高校有微信公众号;72.25%的高校有微博.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号发展迅速,跃居第一位,报纸、广播、微博等紧随其后。对比中国高校传媒联盟xx年发布的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传统校园媒体数量均有缩减。其中报纸下降8.95%,广播下降5.91%,电视台下降12.10%,新闻类杂志波动最小,下降0.33%。传统的校园媒体形态中,仅通讯社类校园媒体呈上升趋势,上升1.60%。 相比其他类型的校园媒体,校园电视台需要的技术、资金投入较多,专业性更强,普及率相对偏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64.57%的校园媒体有独立的视频生产能力,生产的视频类型最主要的三种类型为文艺娱乐类(74.32%)、新闻类(61.08%)、谈话类(42.16%)。 调查发现,融合型校园媒体大幅增加。在此次调查中,4.19%的校园媒体组织仅有一种媒体形态,其他校园媒体组织均具有一种以上的媒体类型 。而在xx年的校园媒体发展白皮书中,单一类型的校园媒体组织占总数的76.70%。 数据显示,39.92%的校园微信公众号在xx以前成立,16.53%在xx立,xx到达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的高峰期,比例为24.60%;xx以后,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趋势减缓,xx成立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为13.91%,xx仅为5.04%。 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汹涌而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校园媒体顺势转型,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新的媒体形态寻求长远发展。在已经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的校园媒体类型中,92.37%的通讯社建立了微信公众号,87.65%的纸媒建立了微信公众号,82.86%的电視台有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有78.02%,网站有76.32%。 (摘编自xx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材料二: 现在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几乎是手不离机.绝大部分大学生从新媒体平台中获取最新信息.校园市场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大学生是“下一代消费者”,是未来的消费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下一代消费者、以保持品牌的持续年轻态。从xx开始,广告主数量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量率。xx,校园广告主数量达95万个,预估xx会达到120万个,随着消费升级和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子女进入大学,未来进行校园营销的企业将会持续高速增长.然而,传统媒体并不能高效地满足“企业进校园”的需求.高校新媒体的出现,部分解决了这一困扰,但投放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70%的高校新媒体主要通过软文广告来实现盈利.在当下的高校品牌营销,软文投放并不能完美地解决企业营销诉求. (摘编自xx中国高校新媒体蓝皮书)材料三:当前一些校媒的“媒体融合”只能算作“多媒体合作”,并没能按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势进行深度融合,没有丰富受众的信息获取体验,反而让不少受众产生了信息雷同的阅读疲劳. (摘编自左军全媒体时代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状况研究)材料四: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很多优势,如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用户参与感强等.材料五: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高校校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微信公众号的普及率跃居第一位.B.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高校传统校园媒体数量,除通讯社类校园媒体略有上升外,其余的均不同程度地呈现缩减趋势.C.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校园媒体有独立的视频生产能力,生产的视频有文艺娱乐类、新闻类等,这表明,视频类节目将迎来大发展时期.D.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高校传统校园媒体转型加快,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等新的媒体形态以寻求长远发展是一大趋势.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xx以后,中国高校校园微信公众号成立趋势减缓,这表明这种校园新媒体必将被其他类型校园新媒体取代。B.调査表明,xx年,只有23%左右的校园媒体有不同程度的融合,而到了xx,融合型校园媒体占比已起过95%。C.现在的校园媒体融合,不是按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势进行深度融合,只是多媒体合作,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感.D.高校新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企业进校园”的需求,它以软文广告等形式实现盈利,这是传统媒体办不到的.9、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高校校园新媒体为什么具有很高的营销价值(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二十六年,超擢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帝怒,几逮楷,奉亦因此撒去。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制礼,甚严且辨。一失其序,名分大乖。违累朝祖制,背皇上明纶,犯天下清议,皆此言也。”国祚摄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寻转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光宗即位,以囯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天启元年六月还朝。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都御史邹元标经筵而踬,帝遣中使问状。国祚进曰:“元标在先朝直言受杖,故步履犹艰。”帝为之改容。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忤国祚者也。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明年卒。赠太傅,谥文恪。(节选自明史 列传卷一百二十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B.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C.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D.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巡按御史,是由中央派出巡视地方的御史,既可对府、州、县等衙门进行监督,也可在监察过程中对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因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D 谥,一般指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颁赐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朱国祚富有胆识,嫉恶如仇。担任礼部右侍郎期间,针对陈奉横行不法之举,他给巡按御史曹楷写信,请曹楷检举揭发陈奉的罪状。B朱国祚参与朝政,敢于直言谏诤。对外戚郑国泰的不当言论,他不惧权势,指出其乖谬之处。皇长子之事,他上疏数十次,最终让皇帝确定了储位。C朱国祚清正谨慎,顾全大局。参与主持会试,面对别人讥讽他是因为迎合皇上才受到特别任用的言论,他在完成工作后才主动请求辞职。D朱国祚不计前嫌,一心为公。当因事触犯自己的礼部侍郎王纪被魏忠贤驱逐时,他联合其他大臣极力挽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5分)(2)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两道题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肉食,典出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即“肉食者”,指居官享俸者。14、下列对诗歌的有关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愤懑之情的悲歌.B.本诗以衬托手法开篇,描写崇徽公主启程时,连故乡的鸟儿也为她悲鸣不已,衬托出塞后的她听到胡笳之音时更加悲愁的心态.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夜月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的“ ? ?”两句,写作者省察生命之有限,既然如此,何不顺从心愿而行?(2)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 , ”中也曾出现过。(3)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4)李密陈情表中的“ , ”两句,作者以乌鸦反哺做比喻,向晋武帝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愿望。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霍去病墓前的石雕与“马踏飞燕”凝固了一个奔腾中的瞬间,静中有动。对于捕报角色瞬间的动画而言,这些是难得的造型语言源,可以成为动画造型的一个关键帧。每个雕塑都可以成为一个动画片场景中的道具,其构成部分,可以是动画的一个角色形象,也可以是动画角色的一个动作,甚至是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当然,这种思维还只是直接的“剪取”。 要做到真正的 国产动画从业者还要了解古代这些雕塑形象设计的文化脉络。汉人酷爱骏马,并把骏马看作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所以,汉代的雕塑是当时人们多年大漠追杀的肃杀与 的感情的折射,是对战场厮杀、血脉偾张的烈马性情与行为细节的熟知与提炼。这些是如今的动画从业者无法亲见并 的。所以,( )。在国产动画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不仅仅能理解其神韵的由来与表达,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能移用外形。只有对中国传统艺术样式感观、体验、临摹、记忆之后,并迁移到动画角色造型的创作中,其角色才能 ,而不只是一个单调麻木的外壳形象。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3分)A.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是熟悉汉代历史的必要前提B.熟悉汉代的历史就可以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C.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的必要前提是熟悉汉代历史D.熟悉汉代历史的必要前提是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融会贯通 马草裹尸 感同身受 栩栩如生B、举一反三 马革襄尸 感激涕零 活灵话现C、融会贯通 赴汤蹈火 感清涕零 栩栩如生D、举一反三 赴汤蹈火 感同身受 活灵话现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中国动画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不仅仅能移用外形,更能理解其神韵的由来与表达,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B、国产动画在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不仅仅能移用外彩,更能現解其神韵的由来与表达,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C.国产动国在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不仅仅能理解其神韵的由来与表达,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能移用外形。D.在国产动画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不仅仅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把握一时代的风格、更能移用外形。20.下面是某校学生会一则邀请函的片段,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其中三处并作修改。(3分)我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一个语文文化节活动,诚恳地邀请您,希望您在不太忙的时候前来参加活动。上次向您垂询时,已经告知您相关事项,相信您多少知道了相关的要求。真诚的期待您的光临。客:( )改为( ) ( ) 改为( )( )改为(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我向往一种平淡状态,叫作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者,任云卷云舒。材料:拼搏 紧张 奋进激情 剧烈 纠结任月出月落 任浪打风吹 任雷鸣电闪海燕 帆船 旅人答: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要求:咀嚼这句话,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所给材料的含义作文,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xx高二上学期月考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1C 2C 3A解析1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C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是误解了原文“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的意思;“不会有先入之见”完全否定了“主观”,是错误的。2 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A.“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是作者的体会;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D.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3 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有误,从原文看,在知识爆炸的现代,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4B(“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分析有误。从后文来看,其实竞争对手和”我”一样紧张,样缺乏自信。)5.不能删去。理由:卒章显志,点明土旨。表明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自信;进一步突出“我“缺乏自信的形象特点;呼应标题,回答标题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删去。 理由: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已经充分揭示小说的主题,无需画蛇添足;主人公缺乏自信的特点从前面的内容中已经有了非常充分的显现,直接点明反而使小说缺乏一种含蓄美;以“我和他总会哈哈大笑”结尾,小说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每点2分,只答“不能删除”或“可以删除”不给分。)(小说结尾一段是卒章显志的一句议论性文字,陈述理由即分析其作用,可以从揭示主旨、突出人物形象、呼应标题等角度切入。)6.闻此疆耗,他们一脸严肃,很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噩耗”“严肃”在这里故意大词小用,突出“我”对自己长相的不自信;“就是兄弟虽然经不住细看,但那副骨架还是很man的”(或“我有种西装一出,谁与争锋的豪迈”),以一种自嘲的口吻,突出“我”内心强行自我安慰的心理;“我在镜子前把领带打上又取下,如此反复,可谓心力交瘁”,“心力交瘁”的故意夸张,凸显“我”在“要不要打领带”这个问题上内心的纠结。(每点2分,例子与分析各1分。) (题目要求分析小说中人物语言幽默诙谐的特点,分析时一般可以从语意的表达、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用、修辞手法的使用等角度展开。)7.C (“这表明视频类节目将迎来大发展时期”的说法于文无据。)8、B (A.这表明这种校园新媒体必将被其他类型的校园新媒体取代”的分析于文无据。C.“现在的校园媒体融合”的说法范围扩大,应是“一些校园媒体的融合”。D.“这是传统媒体办不到的”的表述于文无据)9、新媒体营销,回报率高。校园新媒体广告投放回报率不低于预期的接近80%;新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是未来的消费主力,而新媒体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获取最新信息的途径;新媒体具有优势。新媒体较传统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用户参与感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对于组合式材料也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应对各则材料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再根据题干要求从各则材料中筛选、概括出答题要点。如要点的结论所对应的是材料五”企业在校园新媒体投放广告的回报率分析”中的“高于预期设想”的21.40%与“与预期相符”的58.60%和;要点的结论所对应的是材料中的“现在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几乎是手不离机。绝大部分大学生从新媒体平台中获取最新信息”“校园市场将是个万亿级的市场, 大学生是下一代消费者,是未来的消费主力”:要点的结论所对应的是材料四中的“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很多优势,如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用户参与感强等”)10、B (“内阁一人”语意完整,不可断开,排除AC项:“是科”,即“这一科”,指代词,放句首,两个人名作“用”的宾语,故在“国祚”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B项)11.8 “园考用在秋天,款展秋面”错误。会试考期在二三月份,故标车阳:乡试一般在人月举行,又称秋闹。)12.B(礼部侍郎王纪”分析有误。王纪被魏忠贤驱逐时是刑部尚书。)13.(1)本朝(规定)外戚不能干预政事。册立大典,不是郑国泰所应当说的。“与“”“宜”各1分,句意3分) (2)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逾越礼制,皇上不查问,朱国柞于是称病回乡。(逾检”引疾”各1分,句意3分。)参考译文: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第一名。受职修撰。晋升冼马、担任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升任谕德。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被破格提升为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非常蛮横霸道,朱国祚写信给巡按御史曹楷,让他揭发陈奉的罪行,皇上发怒,着点将曹楷逮捕,陈奉也因此被撤职。当时皇长子的储位还没有确定,冠礼、婚礼都超过了期限,朱国祚多次上疏进谏.外戚之臣郑国泰请求先举行冠礼、婚礼,后册立储位.朱国祚,上疏直言:“本朝(规定)外戚不能干预政事.册立大典,不是郑国泰所应当说的.况且先册立,后举行冠礼、婚礼,其仪仗冠服的制度,祝醮、敕戒的辞令,升降、坐立的位次,朝贺拜舞的礼节,因名分加以区别,因区别制定礼节,很是严格并且分明.一旦失掉秩序,名分将会错乱.(即使说我)违背累朝祖宗的制度,背离皇上的诏令,触犯天下的舆论,我都是这个话.”朱国祚担任尚书近两年,为确定皇位继承人上了几十奏疏,储位最终确立。云南巡抚陈用宾进贡土特产,朱国祚弹劾他。不久朱国祚转任左侍郎,改任吏部。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逾越礼制,皇上不查问,朱国祚于是称病回乡。光宗即位,因为朱国祚曾在府邸侍奉,特下圣旨拜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密要务.朱国祚于天启元年(1621)六月返回朝廷。不久又被加封为太子太保,晋升文渊阁大学士。朱国祚平素行事清正谨慎,坚持以国家大局为重,有长者风范。第二年会试,按旧制,汇总裁决只用内阁一人,这一科却用了何宗彦和朱国祚两人,有人讥讽他是因为迎合皇帝旨意而受到特别任用的.朱国祚在完成有关事宜后,就请求辞职,皇上下褒奖他的诏书不允许他辞职.都御史邹元标侍讲经筵时摔倒了,皇帝派遣中使来问罪。朱国祚进言:“元标在先朝因为直言而受到杖行,所以行动犹且不便。”皇帝因此改变神色。刑部尚书王纪被魏忠贤所驱逐,朱国祚与人联合上疏申救,又单独上奏疏为他抗争。王纪担任礼部侍郎时,曾因某事触犯过朱国祚。.天启三年,朱国祚晋封为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任武英殿大学士.他上十三道奏疏请求退休,皇上下诏加封他为少傅兼太子太傅,特许他乘坐驿车告老还乡.朱国祚在回乡的第二年逝世.。被追封为太傅,谥号文恪.答案:14、(1)C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15、(2)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4分)赏析: 在这首诗里,诗人对崇徽公主不仅是怜其远嫁,哀其不幸,而且从政治上指明产生这个悲剧的原因.这就使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 诗从对比开始.诗人的眼前出现了当年崇徽公主远嫁时的凄凉清景.“啁啾”是形容鸟的细碎鸣叫声,白居易燕诗:“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作者在这里倾注了自己对她的怜惜同情.“青家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在感情上更进一层,同时,诗人的思绪也回到了现实.“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而用了一个“魂”字,则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同时也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形象,她满眼含着哀怨的泪水在“翠崖遗迹”之间飘荡.青草年年绿,此恨绵绵无绝期.接下来作者奇峰突起,发出议论:“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诗人发自肺腑地提问:自古以来,有几个肉食者能为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又有多少美丽可爱的女子遭受远嫁的厄运,成为对外执行妥协政策的牺牲品?“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此联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文公语录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对于这样的盛誉,它当之无愧.末联,作者笔锋一转,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而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 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惜、愤慨直至无可奈何的叹息,在时间上,则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期,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而边境却军备废弛,受到东北部契丹和西北部西夏的不断侵扰.尽管欧阳修等少数大臣主张选将练兵,巩固边防,可是宋朝还是苟且偷安,忍辱求和.诗人为国家蒙受的耻辱而感到羞愧、愤慨,但又对此无能为力.在这痛苦的心情中,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这样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抓住诗歌中的相关艺术手法、联系诗人、背景、诗作以及注解进行分析.16.(1)御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17.C 18.A 19.B 20.在不太忙的时候 拨冗 参加活动 莅临指导 垂询 咨询 事项 事宜 多少知道了 以了解 (每空一分) 21我向往一种剧烈状态,叫作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飞翔的海燕,任雷鸣电闪。我向往一种纠结状态,叫作紧张,紧张就像夜色里赶路的旅人,任月出月落。我向往一种激情状态,叫作奋进,奋进就像大海上航行的帆船,任浪打风吹。(每句2分)(首先应依据示例内容,对所给材料进行整合归类;同时,要明确仿写的句子与所给示例结构相同,形式一致。) 22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