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一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36722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一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一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一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阶段一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日记、信札、家谱、账本、碑铭、地图、辞典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会不断地扩大。所以从“三言二拍”里头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也为大家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没有这么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山海经。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传说或神话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里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一类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山海经看成史书了。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头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该归于史部,但其中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将其看成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份在,仍可以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先生就写了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份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先王亥为最杰出的例子。上面是说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学作品,当然也能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文学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认为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癉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做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摘编自周振鹏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B. 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C. 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D. 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B. 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C. 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D. 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B. 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C. 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D. “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赵春亮在侯兆川这块地界上,二小儿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二小儿自幼眼瞎,几乎全盲,每天拖一根竹棍,走街闯巷,卖唱乞讨。每到一个村子,二小儿就拿出竹板,“当、当、当”敲打几下,循着响声,有人便陆续从家里走出来:“二小儿来了?”二小儿“嗯”一声,摸索着找块儿石头,坐下,自说自话:“我叫崔光活,光活不死的意思。”大伙谁也不加理会,仍然喊他二小儿。只要不是农忙季节,乡亲们大都会拿着手中的活儿,围聚在二小儿周围,谈天说地,逗二小儿开心。二小儿就像个巨大的磁铁,总能迅速聚拢起一个不小的人场。“笑几声!二小儿!”有人喊。“笑啥呀?”二小儿反问,但不等人答话,二小儿便“嘎嘎、嘎嘎、嘎嘎”地笑起来。二小儿的笑声很有特点,像是一只孤单的鸭子抻着脖子鸣叫,两个音节一组,一声高一声低,颇具节奏。二小儿的笑声刚起,大伙的笑声就铺天盖地地响起,瞬间将二小儿的笑声堙没了。二小儿止住笑,抖开一块脏兮兮的红布,摸索着铺开,再伸手从分辨不出颜色的挎包里掏出卦牌来,小心翼翼地摆放好。二小儿的笑声就像开戏的铃声,接下来幕布缓缓拉开,一场好戏便上演了。大伙笑一阵子,也便淅淅沥沥止住了。有人说:“二小儿,又拿算卦骗钱,一点也不准呢!”说归说,仍会有很多人走到二小儿面前,明知故问:“算一卦多少钱?”“五毛。”“便宜点两毛!”也不待二小儿答应,就伸手去抽卦牌了,抽出三张,依次交给二小儿。二小儿便摸索着打开卦牌,先用右手拇指摸索几下,然后凑到眼前仔细辨认。接着便给算卦的人讲卦:“好事呀,最近家里定会进财。”“哪有什么财呀?花钱如流水,好久都没有进财了!”抽卦的人反驳。“收礼了吗?”“没有!”“粜粮食了吗?”“也没有!”“鸡下蛋了吧?”“鸡下蛋也算啊?”“算!算!当然算!这就算是应验了啊。”二小儿一边说一边如释重负地摸索打开第二张卦牌。二小儿的卦牌无非就是“老三篇”,进财、动土、遇小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将他准备讲给抽卦人的卦辞背出来。卦算完了,二小儿接过递来的票子,凑到眼前仔细辨认一番,心满意足地塞进上衣兜里,等着下一个顾客。围聚的人越来越多,时间也临近中午。有人提议:“二小儿,唱一段吧!”二小儿站起来,摸出竹板开始敲打,锣鼓声、铙钹声、二胡声,诸多乐器的声响源源不断地从二小儿口中发出,惟妙惟肖,热闹非凡。二小儿唱的曲子多半是乡亲们耳熟能详的戏曲,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吊孝等,所唱的却大都是旦角,二小儿手捏手绢,翘起兰花指,扭捏作态,不时惹得听众哄堂大笑。唱过两三段,就该吃饭了,乡亲们吃啥,二小儿吃啥,连给自家男人准备的鸡蛋汤,也会有二小儿的一份。吃饱喝足,二小儿择一处向阳或背风处,眯眼小憩,休息足了,起身敲着棍子,“哒哒哒”地回去。在乡亲们的意识里,二小儿从未被看作是一名乞讨者,而是整个村子最受欢迎的客人。有人说,二小儿有个哥哥,在云南某地当县长呢,也曾把二小儿接了过去,二小儿在那住了一段时间,觉得实在没意思,便瞒着哥哥偷偷溜了回来。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倒是二小儿临终前,床前聚集了不少偷偷抹泪的乡亲,让很多有儿有女的人也羡慕不已,都说二小儿前世积了德。那天,二小儿艰难地扭了扭头,看看身边的乡亲,灰暗无神的眼眶里竟然溢满了浑浊的泪水。“这么多年,侯兆川的乡亲们待我不薄啊,我知足了!”二小儿说,“拜托各位,请在我的墓碑上刻上我的大名崔光活,光活不死.”二小儿的声音逐渐小了下去。“你放心吧二小儿,你叫崔光活!”乡亲们回答。“我还得问大伙一句,”二小儿双唇翕动,像是一条濒死的鱼,“这么多年,我虽然要吃要喝,但也给乡亲们带去了很多开心和欢乐,你们说是不是啊?”说完,侧着耳朵等待众人回答。在场的乡亲们已经有人泣不成声,赶紧点头说:“那是,我们都把你当亲人呢。”二小儿走得很安详。没有了二小儿,侯兆川乡亲们的生活突然索然寡味了好长时间。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二小儿是侯兆川“响当当的人物”,不仅因为他会算卦,会唱曲,更因为他出身不凡,有一个当县长的哥哥。B.二小儿临终前“床前聚集了不少偷偷抹泪的乡亲”,甚至有人泣不成声,因为乡亲们已经把二小儿当成了他们的亲人,他们为二小儿的离去而伤心。C. 二小儿的卦牌无非就是“老三篇”,进财、动土、遇小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将他准备讲给抽卦人的卦辞完整地背出来。且明知是骗钱,但人们还会抽卦牌、算卦,说明侯兆川的人都很愚昧、无聊。D.小说结尾说“没有了二小儿,侯兆川乡亲们的生活突然索然寡味了好长时间。”说明二小儿就是乡亲们生活中的调味料,没有了他,生活里就少了味道。5二小儿不过是一个走街闯巷,卖唱乞讨的乞者,可是在侯兆川乡亲们的意识里,他是整个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客人,为什么?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6二小儿临终前请乡亲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他的大名崔光活,乡亲们说:“你放心吧,你叫崔光活!”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木心,向美而生孙君飞木心晚年时的照片,高大挺拔,依然英俊潇洒,是一个成熟到不用一颦一笑就极具魅力的绅士。可以想象19岁的木心会多么英气逼人、韶华独宠,他却偏偏借口养病,雇人挑了两大箱书,随他独上在冬天里山风刺骨、景致荒凉的莫干山。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里,木心看博学严谨、孜孜以求完美、“肯吃苦、勤练习”的福楼拜,也看尼采,他曾说年轻人应该读读尼采,可以给人的精神补钙。一个人住在山上苦学,条件并不好,白天靠天光,夜晚靠烛火,开始还有肉吃,后来连肉丝也没有,木心调侃这种餐食是由散文成了五言绝句。他披一床被子,埋头练笔和写作美学论文,手背起了冻疮也不曾停止。木心去杭州读艺专,又去上海读美专,凭借的是他对美的向往、美对他的需要,而不单单是所谓的人生规划。木心也是热血男儿,在学生运动中,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跳上大卡车,再跳下大卡车。行动、生活、人生,他一样不缺,并不是为了美而忘掉一切的人。他的热血却跟其他年轻人不同,多了些浪漫温情,也多了些澄澈和自我,“白天闹革命,晚上点上一支蜡烛弹肖邦。”因为短暂地投奔过新四军,木心被开除学籍,又遭国民党通缉,只好避走台湾,后返回大陆。他开始在部队做宣传工作,因患有肺结核,一边咳血,一边扭秧歌。接下来,他的家在运动中被查抄三次,结果数箱画作、藏书被抄走,全家人被日夜监视,木心的姐姐遭批斗身亡,姐夫被关进“牛棚”,木心自己被囚禁18个月,三根手指被折断。曾经花团锦簇的家族一时破败不堪,关于生存的段落全是“被字句”。然而美依然在生命的深处闪耀虽然美在世间已经片甲不留,但它在人心间奇迹般的完好无损。对于木心来说,只要美还有一锥之地,他就可以顽强地活下去。他在白色的纸上画出键盘,每夜都在这无声的键盘上弹奏莫扎特和肖邦。他还在烟纸背后写作,在写交代材料的纸上写作,没有灯火,就凭着感觉在纸上盲写,前后竟写下65万字!“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木心说。在这个世界上,王子要比奴隶更接近美,更有尊严来谈论美,但当时的木心是被囚禁的苦难王子啊,美在引领和支撑他,他也在感动和培育美。更加可敬的是木心在存世的文字中没有声嘶力竭,没有血泪控诉,他广博至沉默,温润至舍身化玉。不是没有想到过死,木心说:“平常日子我会想自杀,文化大革命以来,绝不死,回家把自己养得好好的。我尊重阿赫玛托娃,强者尊重强者。”以死殉道是一种强,以生殉道也是一种强,生应该比死更美更强。美不仅仅是春风化雨,它在苦难时更可成为护心护灵魂的“宙斯之盾”,因为它美、它真、它善,它唤起的是更广博的爱,而不是更尖锐的恨。木心说,是信仰,护佑他渡过劫难,最后终于“一字一字地救出自己”。1982年,木心旅居美国。在纽约,他给一帮年轻的艺术家讲“世界文学史”:“风雪夜,听我说书者五六人;阴雨,七八人;风和日丽,十人。无论听者几何,都高兴,别无他想。”在木心这里,美从来都不是独享。美的生命在于传播流转,在于一种美带来更多的美。一起听木心“说书”的陈丹青将他的讲稿整理成逾40万字的文学回忆录于xx出版,堪称一部脍炙人口的美之巨著。在此书出版前的xx年12月,木心叶落归根,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摘编自孙君飞木心,向美而生)相关链接世上的确是有这样一些作品,被人鲜明地分成两个阵营:一路喜欢得如醉如痴;一路则厌烦到看都不想看第二眼。木心的作品就是这样。(张毅静一个文学的鲁滨逊)大陆评论家们不熟悉他的腔调,把他的曲高和寡误以为是“木心的尴尬”,认为高不成低不就,既不能对现有的文化人产生影响,也不能使没有文化的人对他发生兴趣。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木心年轻时韶华独宠,却借口养病,带两大箱书上山,在废弃的房子里苦读福楼拜和尼采,认为他们可以给自己的精神补钙。B.木心在纸画的键盘上弹奏莫扎特和肖邦,意在以音乐之美对抗人生痛苦,从中汲取顽强的能力从而得以在黑暗年代生存下去。C.第段中“宙斯之盾”一句运用比喻,借用西方神话故事,形象地表现了美在苦难时给予木心的保护,突出了美的强大力量。D.无论处于安定优越还是磨难颠沛,木心一直不改初衷。向美而生,与美为伴,谱写了他广博温润、顽强坚韧、浪漫传奇的一生。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从木心去杭州读艺专,又去上海读美专的求学经历可以见出他对美的向往,不单单是所谓的人生规划,更是内心热血天性的体现。B.在木心看来,美护佑他渡过劫难,使他的心灵在苦难中得到救赎,因而它能唤起更广博的爱,而不是更尖锐的恨。C.木心对美从不独享,他在纽约讲“世界文学史”,无论听者众寡,能够将美传播流转,用一种美带来更多的美,他便觉得快乐。D.木心的作品并不被人们广泛接受,说明美只在他的内心,既不能对现有的文化人产生影响,也不能使没有文化的人对他发生兴趣。9.请结合材料分析木心一生如何“向美而生”。(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10.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系颈以组 组:绳子B诸将或言诛秦王 或:通“惑”,迷惑地C吾当王关中 王:称王D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犒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谥号是古代帝王、后妃、贵族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所获得的一个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刘邦起于沛县,所以以“沛公”为谥号。B秦王赢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C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后来西汉都城紧邻咸阳,所以咸阳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分为本纪、世家、书、表和列传五个部分。12.下列各项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邦为人宽容,信守道义。子婴投降以后,不少将领主张诛杀秦王,而刘邦则从道义的角度出发,认为不应该杀死投降的人。B.刘邦没有贪图小利,而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刘邦进占咸阳以来,没有夺取秦朝的珍宝,并且体恤百姓长期遭受苛法的迫害,与百姓约法三章,赢得了大家支持。C.刘邦没有主见,常常受制于谋士,有人劝刘邦据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而刘邦没有深思熟虑便轻易答应,这也间接导致了曹无伤的叛变。D.刘邦处事果断,心狠手辣。得知曹无伤告密后,回到营中立刻诛杀曹无伤。13翻译(10分)(1)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5分)(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春夕旅怀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14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D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E“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15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2)再别康桥中“ , ”与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徐志摩再别康桥)(3)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文字平易近人。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片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供孩子上学和赡养老人全靠这生意了我的文章写得不好,请你帮我修改,就算是狗尾续貂了。在葛大马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掌握和熟悉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B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C虽然它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D我省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1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B.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C.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D.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_。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_,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_,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21根据下面这首小诗,展开想象,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5分)错误:三月的跫音不响/春闱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是个过客/不是归人。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22.作文(60分)材料一:上海16岁女生武亦妹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00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材料二: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过五关斩六将,在决赛中击败北大文学硕士彭敏,最终夺得“中国诗词”第三季总冠军。他被如此评价:“海为就是天龙八部里那种扫地僧。他根本就不管江湖中的事,但是他一旦出手,就会震惊整个江湖。”材料三: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5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阅读完以上三则材料之后,你有何感想和看法?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1. A A项,本文引用的王国维古史新证中话的意思是,一些历史学家疑古太过,就连尧舜禹是否存在都怀疑,这是不对的,并不能由此推出“如果能充分就不会”。 2. C “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错,原文是“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3. D原因分析错误,神话传说是文学,而文学作品在大多史学家眼里并非史料。4. C. (A项因为“有一个当县长的哥哥”错。B“侯兆川的人都很愚昧、无聊”错。D项“二小儿就是乡亲们生活中的调味料,没有了他,生活里就少了味道。”错,因为二小儿给乡亲们带来过许多快乐,乡亲们把二小儿当成了他们的亲人,二小儿不在了,乡亲们思念他。)5.从二小儿的角度:(1)二小儿才华出众。他会算卦,会唱曲,会口技。“诸多乐器的声响源源不断地从二小儿口中发出,惟妙惟肖,热闹非凡”,“手捏手绢,翘起兰花指,扭捏作态,不时惹得听众哄堂大笑。”给乡亲们带来了许多快乐。(2)二小儿乐观开朗,他的笑声很有特点,能感染他人。“二小儿的笑声刚起,大伙的笑声就铺天盖地地响起,瞬间将二小儿的笑声湮没了。”(一点2分,两点3分)从侯兆川的乡亲们的角度:(3)二小儿走街串巷,卖唱乞讨,与侯兆川的乡亲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有了深厚的感情。几乎所有人都能将他的卦辞背出来,且“乡亲们吃啥,二小儿吃啥,连给自家男人准备的鸡蛋汤,也会有二小儿的一份。”(2分)6.(1)这一情节呼应了小说开头二小儿自说自话“我叫崔光活,光活不死的意思”的内容,使得小说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情节结构)(2)小说开头二小儿说他叫崔光活时,“大伙谁也不加理会,仍然喊他二小儿”。到他临终前,乡亲们说“你放心吧二小儿,你叫崔光活!”一开始人们并没有接纳二小儿,而最后已经从心地里接纳了他,把他当成了亲人。这样就增强了小说的层次感。(情节结构)(3)二小儿反复强调自己叫“崔光活,光活不死的意思”,临死不忘请乡亲们把他的大名刻到墓碑上,突出表现了二小儿这样一个自幼眼瞎,几乎全盲的乞者对生命的强烈渴望,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渴望成就了他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每点2分)7.A(“认为他们”错,文中仅提到读尼采可以给人的精神补钙)8. C(2分)(A项求学经历不单是人生规划,主要是对美的向往,“热血天性”则是木心在艺术外也注学生运动的原因;B项颠倒因果,第段“因为它真、它善”,题干是“因而”;D项只是厌烦木心的人的看法。)9.木心韶华独宠却一个人上山,在美的引领下苦读、写作,汲取文学之美。在痛苦的年代,因为美木心变得坚强,拥有了守护心灵的“宙斯之盾”,得以渡过劫难。年老的木心给年轻人讲“世界文学史”,分享传播美,美使他豁达平和。(每点2分,答对任何两点得满分)10、B(或,有的人)11、A(沛公是他活着时侯就有的称号,不是谥号)12、C(“刘邦没有主见,常常受制于谋士”以偏概全;“这也间接导致了曹无伤的叛变无中生有)13(1)沛公使一百多人马跟随自己(或“带着一百多人马)奔驰到鸿门,拜见项羽并向他谢罪(或道歉)。(从、驱、谢各1分,句意1分)(2)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可递眼色),并多次(或再三)举起他所佩戴的玉玦来提醒(或暗示、示意)他,但项王沉默着没有回应。(目、三、示各1分,句意1分)14. AB D第3句是梦中之景,C“动”是动辄之意,“书”是书信之意,E言外之意是既然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什么还留滞他乡呢?15.春光易逝之叹。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表达了深深的感叹;羁旅思乡之情。借“子规”、“三更月”的意象以及梦中之景写出了游子思乡羁旅孤独之情;仕途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传达出诗人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年华老去之悲。从第三联中写诗人揽镜自照白发生可以看出;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含有归隐田园之意。(答对1点两分,答对3点5分)16.(1)到了颓圮的篱墙。(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17.B 略18. DA项,“就是逐渐掌握和熟悉”语序不当,应该是“熟悉和掌握”。B项“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C项“虽然它有那么多的涟漪”语序不当,“虽然”放在“它”后面。19.D略20. (1). 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2). 固定植株的位置 (3). 之所以称其为假根21. 暮春,柳絮,江南。她在苦苦等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不是那个归人,只是个过客,她的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22.略参考译文: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