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31664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一、单选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氯化钾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钾离子和氯离子B 二氧化硫溶于水能部分转化成离子,故二氧化硫属于弱电解质C 碳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碳酸钡属于弱电解质D 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2.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 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 状态状态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3.已知室温时,0.1 molL-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溶液的pH=4B 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C 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D 由HA 电离出的c(H+) 约为水电离出的c(H+) 的106倍4.已知25 下,醋酸溶液中存在下述关系:K1.75105,其中K的数值是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有关K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时,K值增大B 升高温度,K值增大C 向醋酸溶液中加水,K值增大D 向醋酸溶液中加氢氧化钠,K值增大5.已知25 下,醋酸溶液中各微粒存在下述关系:K1.75105,下列有关说法可能成立的是()A 25 下,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时,K8105B 25 下,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时,K2104C 标准状况下,醋酸溶液中K1.75105D 升高到一定温度,K7.21056.汽车尾气(含烃类、CO、NO与SO2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NO与C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其反应原理是2NO(g)2CO(g)=N2(g)2CO2(g)。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熵增大的反应B 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合适的催化剂C 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高温和催化剂条件只是加快反应的速率D 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因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SO2(g)H2O(g)=H2SO3(l),该过程熵值增大B SO2(g) =S(s)O2(g)H0,S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C SO2(g)2H2S(g)=3S(s)2H2O(l) ,该过程熵值增大D Ba(OH)2(s)2NH4Cl(s)=2BaCl2(s)2NH3(g)2H2O(l),H0,混乱度增加。生成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熵减小,A错误;只使用催化剂便可使尾气发生转化,说明反应能自发进行,B错误;熵减小不利于反应自发,故自发进行的原因和反应放热有关,D错误。7.D【解析】熵值大小与物质的状态、物质的量等有关,生成物中出现气体或气态物质变多,S0,混乱度增加。A中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S0 ,错误;B中H0,S0,G恒大于0,反应不能自发,错误;C中反应物为气体,生成物无气体,S0,错误;D中H0,G恒小于0,反应一定能自发,正确。8.C【解析】A项,1 mol CO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为41 kJ,容器中放出的热量为32.8 kJ,所以实际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0.8 mol,中反应到达平衡时,(CO)80%;B项,由可计算出化学平衡常数为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为1,可计算出容器中CO2的平衡浓度,从而计算出CO2的转化率为80%;D项,v(CO)v(H2O);C项,平衡时两容器中的CO2浓度不相等,。9.D【解析】M容器是恒温恒容下建立的平衡,N容器是恒温恒压下建立的平衡;A项,若x=3,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N容器建立的平衡与恒温恒容下建立的平衡等效,所以达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关系为(M)=(N),故A错误;B项,若x3,由于反应后气体体积增大,N容器建立的平衡相当于恒温恒容下建立的平衡扩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所以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关系为(M)(N),故B错误;C项,若x3,由于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N容器建立的平衡相当于恒温恒容下建立的平衡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的平衡浓度增大,所以C的平衡浓度关系为:c(M)c(N),故C错误;D项,恒温恒压下,x不论为何值,起始时向N容器中充入任意值的C,一边倒后,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都是1:2,为等效平衡,反应物的浓度相同,即平衡后N容器中A的浓度均相等,故D正确;故选D。10.D【解析】由C的百分含量时间变化曲线可知:在相同温度线,增大压强(p2p1),C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有a+bx。在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T1T2),C的百分含量降低,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由C的百分含量时间变化曲线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百分含量减小,与图像不符,故A错误;由C的百分含量时间变化曲线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百分含量减小,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由于反应容器的体积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则温度变化,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故C错误;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质量不变,则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与图像相符合,故D正确,故选D。11.B【解析】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D项错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原料利用率提高,氨气产率增大,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项正确;高温可以加快速率,但不利于提高产率,合成氨是放热反应,低温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氨的生成,温度需要综合速率、反应物转化率和催化剂活性等因素共同决定,500 只是保证催化活性最大,不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错误。12.A【解析】A项,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增大,根据图像,是放热反应,是吸热反应,故正确;B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错误;C项,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故错误;D项,交点是平衡常数相等,但转化率不一定相等,因为开始时充入物质的量(浓度)不知道是否相等,故错误。13.B【解析】A项,化学平衡常数是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故错误;B项,Q=0.5/0.54=82,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v(正)乙丙,故选项A正确。22.A【解析】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反应物R都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是100%,A项正确;pH为2、7、10时,曲线的斜率减小,说明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大,B项错误;图中无法比较同一pH条件下,R的起始浓度与降解速率的关系, C项错误;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2104molL15 min4106molL1min1,D项错误。23.D【解析】根据题意有C(s)H2O(g)=CO(g)H2(g)HakJmol1,2C(s)O2(g)=2CO(g)H22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2得2H2(g)O2(g)=2H2O(g)H(2202a) kJmol1,243649622462(2202a),a130,D正确。24.A【解析】碳的燃烧热H1=a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kJS(s)+2K(s)=K2S(s)H2=bkJ2K(s)+N2(g)+3O2(g)=2KNO3(s)H3=ckJ将方程式3+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则H=xkJ=(3a+bc)kJ,所以x=3a+bc,故选A。25.(1)U形管内液面左边下降、右边升高盐酸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2)7(3)H2H1H3【解析】(1)盐酸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面左边下降、右边升高。(2)实验2中NaOH的浓度增加为实验1的2倍,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实验1中的2倍,溶液升高的温度也应该是实验1的2倍,即温度差是7 。(3)57.3 kJmol1是稀的强酸与强碱生成1 mol H2O(1)和可溶性盐时对应的中和热,当反应中有沉淀生成时,生成沉淀也会增加放出热量,H157.3 kJmol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更多,H257.3 kJmol1;相比生成硫酸钡沉淀放出的热,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更多,综合可得H2H1H3。26.探究过程(2)有大量气体逸出升降(3)气体逸出速度明显变慢升降变缓(4)气体逸出的速率加快升降变快注意事项(1)气密性(3)加入颜料探究结论(1)催化剂加快反应(2)其它条件相同时,浓度越大,反应越快(3)加快反应减缓反应【解析】其他条件相同时浓度越大、速率越快;温度越高、速率越快;催化剂可加快反应。从实验装置可以看出,反应越快,产生气体越多,右侧量气管中液面升降越快,通过液面升降快慢可以对比反应速率的大小。27.(1)正确若是强电解质,则0.010 molL1氨水中c(OH)应为0.010 molL1,pH12a2ba浅0.010 molL1氨水(滴有酚酞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晶体后c(NH)增大,使NH3H2O的电离平衡NH3H2ONHOH逆向移动,从而使溶液的pH降低。可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取一张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0.010 molL1NH4Cl溶液,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跟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出pH,pH7(方案合理即可)(2)中【解析】(1)若NH3H2O是强电解质,则0.010 molL1氨水中c(OH)应为0.010 molL1,pH12。用pH试纸测出0.010 molL1氨水的pH为10,说明NH3H2O没有完全电离,应为弱电解质。若NH3H2O是强电解质,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其pHa2。因为NH3H2O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a、b应满足a2ba。向0.010 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有两种可能:一是氯化铵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NH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加入氨水中使其pH降低;二是NH使NH3H2O的电离平衡NH3H2ONHOH逆向移动,从而使溶液的pH降低,这两种可能均会使溶液颜色变浅,可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NH4Cl为强酸弱碱盐,只需检验NH4Cl溶液的酸碱性,其pH7即可证明NH3H2O是弱电解质。(2)根据电荷守恒知c(H)c(NH)c(Cl)c(OH)、c(NH)c(Cl),则c(H)c(OH),溶液为中性。根据混合后的溶液知,NH3H2O的Kb。28.(1)0.16 mol(2)6【解析】设转化的A为2nmol,则:平衡混合气体n1.4 mol,则,n0.08 mol,x6;转化的A20.08 mol0.16 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