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31540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V)一、单项选择题(30*1=30)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形成B神权与王权结合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袭制确立2. 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朱允炆,攻占都城南京,赶跑了当时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帝宝座,史称明成祖。他虽然成功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但后来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 )A是以武力夺取皇位的B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C违背封建道德规范D不符合封建史家的利益3. 史学家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一机构后称( )A军机处B枢密院C内阁D兵部4. 有人总结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特点有“第一,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第三,士人定期赴试。”这一制度是( )A征辟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察举制5.世界文明史中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6. 按照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 )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BCD7. 右面两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与合作的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 )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ABCD8. 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C形成责任制内阁D进行议会改革9. 1900年德国皇帝曾发表演讲,要求德国军队在中国采取大范围的报复措施:“你们一定要发挥古老的普鲁士民族的勤奋能干的作风,做为基督徒,在忍受痛苦中展示你们自己,在你们的旗帜和武器所代表的荣誉和胜利的引导下,用你们的军纪和纪律给全世界作出一个范例。”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B德意志民族好战与民主的双重性格C德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10.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促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B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C导致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D推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1.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关税自主权内河航运权九龙司地方一区香港岛ABCD12.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13. 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 )A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B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C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D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14. 近代一位法国特使在他的撕裂北京的那一年中写道:“北直隶海湾(渤海湾)挤满了各式小船,都在忙着搬运士兵他们有的是哥萨克骑兵,有的是奥国兵,有的是德国兵,有的是英国的海军他们是奉命来打仗的”该材料记述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 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的首要问题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工农相结合道路B中国革命中心应从城市转向农村C应以独立武装斗争挽救中国革命D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6.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南昌起义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八七会议”17. “遵义云开迎曙色,毛公舵稳展奇谋。”是作者创作油画的主题。对其中“曙色”的理解正确的是( )A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18. 马克思、恩格斯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宣言迄今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这一“政治文献”出现的主要条件是()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B欧洲政治经济学理论C近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 1936年12月15日胡适以北平各大学校长的名义发电报给张学良:“陕中之变,举国震惊。足下应念国难家仇,悬崖勒马,护送介公出险。若执迷不悟,足下当为国家民族之罪人矣。”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A西安事变有违民众意愿B蒋介石有较高社会声望C团结抗日成为举国共识D民族危机加剧社会分化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B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C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D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21. 1948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中指示道:“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攻打锦州发生于()A辽沈战役期间B淮海战役期间C平津战役期间 D渡江战役期间22.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该政治态度直接导致了( )A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出现B反战、反沙皇专制的革命浪潮C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D吿俄国公民书的发表23. xx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4. 1949年,这串“东海捧出的珍珠”再次与“母亲”分离。为了让她早日“回来”,邓小平提出( )A“九二共识”B“九条方针”C“一国两制”构想D八项主张25.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26.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此次访问()A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倡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C提出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办法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7.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8. xx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29. xx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30.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AABBCCDD2、 材料解析题(2*10分=20分) 31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二: 曾高度评价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近期多次抨击当今美国式的三权制衡体制,认为分权制衡对行政造成太多掣肘,削弱了政府的自主性,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并发出美国式政治无路可走的哀叹。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5分)(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5分)32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伸,更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材料二: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是权力分配的根本性调整,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加速于18世纪末;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可以表述为“他者的崛起”。 美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者的崛起”的具体表现。并指出“他者崛起”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高一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5ABACD6-10CABDA11-15BBBDC16-20CCDCB21-25ACACC26-30BCAAB31.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创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2分)(2)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分权制衡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利于政权的稳定,如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效率低下;民主建设既借鉴吸取,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任答三点即可)(5分)32.答案:(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3分)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取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收复失土,台湾回归祖国;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创始成员国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任意两点2分)(2)表现:欧共体、日本、中国、俄罗斯及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等多种力量崛起(2分)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任意两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