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31033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A 私田的大量开垦B 商人地位提高C 诸子百家争鸣D 诸侯重视教育2.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 )A.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B.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 C.“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 D.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 3. 下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它表明两汉时期( )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次4653%法观念法、刑4648次1230%财富观念利、财、富4765次1261%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171%A社会价值观儒学化 B法家思想退出政治舞台C商人政治势力强大 D国家政权实现了平民化4.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 ) A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B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C体现了敬天法祖观念D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该诗反映( )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6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 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7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中对某人的书的评价是“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此人是( ) A 李贽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8.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称“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 )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后者兼顾知识与美德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9.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尼古拉五世积极倡导文艺复兴运动B教皇企图借文艺复兴维护统治C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D这些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10.以下是16世纪东西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 ) 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 李贽“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A挑战权威 B否定神性C崇尚理性 D倡导民主11.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 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B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C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D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12.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它( )A.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C.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D.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13.下表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推知,我国古代( )学科地理医学数学物理天文比重17.80%23.80%16.70%3.40%22.90%学科生物农学化学工程技术比重8.90%8.50%3.80%11.90%15.70%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14.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15.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B.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16.1846年9月23日,德国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系中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它 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17.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它”是( )A. 蒸汽机B. 内燃机C. 发电机D. 信息技术19.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0.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21.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盛行,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针对孔教的争议( )A造成了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B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对立C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变革D推动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22.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任鸿隽主张( )A. 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B. 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C. 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显得重要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23.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近时“志士舌敝唇焦,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尤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A反对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B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C反对渐进式的资产阶级革命D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24.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25.老百姓概括邓小平理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个梨儿四只鸡,五十加一百。”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改革开放和搞经济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那么所谓“三个梨儿”指的是( )A. 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 B. 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宗教,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息。材料二 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次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化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的背景。(8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以及对文明发展的启示。(10分)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深感“创巨痛深”,因此“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铎之言”他们接过林則徐、魏源所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采西学,设局厂,谋自强,掀起了一场以“求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这一以“师夷智”为新内涵的经世运动,不仅给经世学注入了新内容,将晚清经世实学思湖推向高湖,而且造成中国文化结构的异动,为近代“新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摘编自黄长义晚清经世实学的流变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抨击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1)根据材科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师夷智”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1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l9世纪末20世纪初“抨击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8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欧洲乃至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