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6029105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I)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古代散文阅读 (本题共12个小题,共34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14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1.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 秦军汜(s)南 夜缒(zhu)而出 佚(y)之狐 B. 共(gng)其乏困 若不阙(ju)秦 许君焦瑕(xi) C. 秦伯说(yu)杞( q )子杨孙戍(sh)之 D. 逢(fng)孙微夫(f)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不知(zh) 2.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 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 何厌之有 B.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以其无礼于晋 4.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58题 (12分)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 荆轲刺秦王5下列词或短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忤视(w) 夏无且(qi) 变徵之声(zh) 振慑(sh)B收盛(chng) 更虑之(gng) 图穷匕见(jin) 卒起不意(c)C嗔目(chn) 和而歌(h) 箕踞以骂(j) 以药淬之(cu)D说见臣(yu) 被八创(chung) 给贡职(j) 愿得谒之(y)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又前而为歌曰 乃朝服,设九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使使以闻大王 箕踞以骂曰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皆白衣冠以送之 A. B. C. D. 7.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8.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3分)(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3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5题。(8分)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9.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相追之 相:他,代其父 B王赦其罪,上惠也 惠:恩赐C不私其父 私:偏袒 D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放10.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不当伏罪 子其治事矣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王赦其罪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1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阿避:指阿谀和逃避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 立政:指树立政绩C废法纵罪,非忠也 废法:指废弃法律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傅:捆绑12.“过听杀人,自拘当死”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A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B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C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D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8 小题,共 26 分)(一)课内诗歌鉴赏(8分)13. 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2分 )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14. 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有三句话可以回答“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这三句话是: , , 。(2分)15. 有人说,沁园春长沙一扫旧词里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颇有“秋日胜春朝”的意趣。请你举例印证这种说法。(4分)(二)课外诗歌鉴赏(8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释蓬蒿:一种野生杂草。仅从其枝叶看,与菊有某些类似之处。 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6. 这首诗歌中“湿”“满”用得很好,请简要分析表达效果。(4分)17.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菊这一形象的理解。(4分)(三)默写(10分)18.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19.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 ,换了人间。20.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21.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之皆垂泪涕泣。有前而为歌曰:“ , !”22. 曾子曰:“ 夫子之道, !”子曰:“ 巧言乱德,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20分)宋朝的雨 陈富强 (1)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2)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3)我建议你去苏堤。 (4)雨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5)呈现在你眼前的是l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泅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6)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7)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l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8)机会终于在时隔1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l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且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 (9)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而挖葑泥筑堤是他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 (10)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 (11)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 (12)有史以来与西湖相关的,你知道能与苏东坡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却留下了一世英名。 (13)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14)你撑开一把丝绸做的雨伞,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2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 )(4分)A作者说“我建议你去苏堤”是因为在苏堤既能欣赏幽静的美景,又能了解苏轼造福于民的伟绩。B作者引用饮湖上初晴后雨,将苏轼作品和“苏堤春晓”作比较,突出了苏堤的非凡价值。C如果苏轼没有屡遭贬谪而是仕途顺利,那么他很有可能就写出更多的流芳百世的伟大作品。D苏轼和白居易都懂得珍惜文化和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很短暂,却能造福杭州和杭州百姓。E苏轼认为整治西湖不仅可以美化杭州,还可以开发和增强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五方面的功能。24.作者在文中主要歌颂了苏轼的功绩和人格,却以“宋朝的雨”为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25. 上文在表达上使用了第二人称“你”。你认为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4分)26. 苏堤的南端有一座苏东坡纪念馆,人们在参观中不仅能读到苏轼的经典诗词,还能了解到他在当太守时的功绩。假如你就是一名参观者,你会在纪念馆的留言薄上写下怎样的感言?(6分)四、语言文字(本题共5小题,共10分)2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B.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报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2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 B. C. D30.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4分)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师父回答:“_。”五、作文(60分)31. 请以“牵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见闻、感受、经历、看法,也可以记叙、议论、抒情。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 案一、古代散文阅读 (本题共12题,共34分)(一)1、C 2、C 3、A(每题2分) 4、(1)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鄙1分,远1分,通顺1分) (2)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大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东1分,封1分,阙1分,焉1分,通顺1分)(二)5、C 6、C 7、D(每题2分) 8、(1)现在听说秦王悬赏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购买将军的人头,你打算怎么办?( 倒装句1分,奈何1分,通顺1分) (2)这样,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被动句1分,岂1分,通顺1分)(三)9、A 10、D 11、D 12、B(每题2分)参考译文: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2、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8 小题,共 26 分)(一)课内诗歌鉴赏(8分)13、D(2分)1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分)15、从词的上阕由“看”字所总领的七句诗,可以体验到树林染上了红色,秋水碧绿清澄,水面千帆竞发,雄鹰翱翔长空,鱼儿轻快游动,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充满了生命的壮美和力度。(4分)(二)课外诗歌鉴赏(8分) 答:16、 “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4分) 17、 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4分)(3) 默写(10分)答案18、怅寥廓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东临碣石 萧瑟秋风今又是 20、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21、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2、忠恕而已矣 小不忍则乱大谋3、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20分)23、BC(4分)24、(1)雨是全文的线索。(2)蒙蒙细雨,衬出西湖独特的韵致,同时也渲染了一种迷离空濛的意境,为“邂逅苏轼”的想象提供背景。(3)苏轼用心血和智慧构筑了了苏堤,造福于民,这种人格和胸襟犹如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后人。(6分)25、用第二人称“你”以对话的口吻行文,拉近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苏轼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真的在苏堤邂逅苏轼;使叙述和抒情更加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4分)26、感言内容:对苏轼的评价:或联系现实、联系自我,表达最深的感触。形式:语言简洁明了。(6分)四、语言文字(本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10分)27、【答案】D、【解析】A、搭配不当。“要求”和“具有”之间应该有个词语作“具有”的主语。B、语义重复。“堪称”即“可以称”与句中的“可”有重复C、不合逻辑。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须眉”为男子的代称。“老年职工”就包含男女,主宾构不成比较。28、【答案】A29、【答案】C【解析】是总括句强调“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放在首句提纲挈领,句都在阐述食品安全的“各环节”,应该作为一组紧随其后;“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消除各环节的隐患”包括监管和执法两个方面,先监管,在法律严惩 最后达到效果,所以顺序为。30、答案:示例: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解析: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联系上下文语境。首先要理解,师父的回答是针对徒弟的提问“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其次是分析,问题暗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第一次没经验时高处小心和第二次有经验时低处小心。最后是概括,概括时要结合上述两层内容,准确揭示表象背后的意义。考生可以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答案。五、作文(60分)31、见高中作文读本第四讲“牵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