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27047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按周礼,天子用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而季氏只能四佾,却用了八佾。春秋时期,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季氏财力雄厚 B. 卿大夫势力强大C. 季氏越级夺权 D. 分封制趋于崩溃2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 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 完全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D. 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3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A. 弘瞻对封建等级的漠视 B. 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C. 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 D. 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4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重用身边人参与军国大事 B. 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 宋代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军事权 D. 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5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 秦朝郡县制 B. 西汉郡国并行制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6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如陕西曾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用泥制陶瓷的事实 D.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7明太祖朱元璋为解决丞相专权而废除丞相制度,由一些低级别的翰林学士协助处理政务,给皇帝提供建议。明成祖以后,由于继任皇帝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内阁成员的权力开始扩大,有了票拟的权力,并开始出任一些高级官职,内阁成为明朝统治的核心机构。由此可见明朝的内阁A. 已经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B. 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C. 已经成为正式机构 D. 地位和权力有所上升8古雅典城邦的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A五百人议事会 B陪审法庭C十将军委员会 D陶片放逐法9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0在英国政治文明的历程中,“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向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盘踞了几百年的地盘进攻工业资产阶级无疑是绝对获益者”。这里的“它”指A“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制内阁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11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但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12参与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汉密尔顿说:“美国的繁荣取决于自己的联合。”这说明A美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联邦制度的形成B美国的联邦共和政体确立于18世纪70年代C美国宪法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D美国实行邦联体制有利于经济的繁荣13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141890年,在德国主政28年的宰相俾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政见不合而辞职。这表明当时的德国A宰相对议会负责 B宰相对皇帝负责C实行责任制内阁 D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5有一幅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是A. 东南沿海五口通商 B. 允许在华设厂C. 可往内地游历、传教 D. 在北京设使馆区16“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客观上有一定积极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 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开始走向近代化C. 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D. 专制君权受到冲击17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A. 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 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C. 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 D. 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18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没有英国的侵略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B英国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C只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D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19美国史学家柯文在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论述了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经历者的义和团和神话化的义和团。这表明作者A. 全盘质疑义和团运动的真实 B. 认为神话化的义和团毫无价值C. 多视角多途径研究历史问题 D. 肯定亲历者的资料都真实可信20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成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21. 下列内容是某一时期江西地区流行的标语和歌谣,这说明A土地革命得到农民拥护 B革命中心开始转向农村C土地私有制被彻底废除D武装斗争任务基本完成。22下面是1940年毛泽东致蒋介石的一封信。毛泽东盛赞蒋介石,主要是因为他A. 组织东北抗日联军 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 倡议国共两党合作 D. 组织正面战场抗战23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上方印有1942年,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C. 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 国民党军队开始消极抗战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出:在中小学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这一举措凸显出A.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C.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D. 中国长期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25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26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二.非选择题(48分)27(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 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第六条: 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人民保留。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材料三 1920年代,“联省自治”思潮风靡一时,时事新报、改造杂志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从各个角度探讨了“联省自治”的紧迫性和可行性,许多名流包括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胡适等都站到了这一行列中。在吴佩孚公开提出“武力统一”的主张后,各省军阀纷纷主张自治,最早是湖南军阀赵恒惕,其后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陕西、江苏、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纷纷跟进,省宪运动潮流激荡全国,广东军阀陈炯明认为,“古今万国不外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大抵国小民寡,集权之制容或可行,否则无不用分权制者。美之合众,德之联邦,皆分权制。英之帝国,其属地如澳洲,加拿大等皆完全自治,实为分权之尤”。他认为中国广土众民,只能实行分权自治,才可养成“民治精神”,建设民主。摘自中华百年祭政治卷(1)针对材料一中所提问题,秦始皇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与之前的措施(政策)相比,其有何进步性?(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联邦制确立的背景及其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民国初年“联省自治”运动高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认识。(6分)28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皇帝问:英国是否富?大臣答:彼国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皇帝问:何以见得?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是说明彼国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皇帝说:说的是。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材料三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的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曹操11人,诸葛亮8人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请回答:(1)材料一中,嘉庆皇帝和大臣对英国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材料三中,崇拜孙文的人数仅次于孔孟,名列第三。这能反映什么问题?12分(2)用史实说明,孙中山是怎样“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8分历史答案12345678910111213DABCBDDDADDA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BBBDBCBADCDDA27(1)措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4分)进步性: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历朝所沿用;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6)(2)背景:独立战争后确立的松散邦联体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秩序,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2分)特点:联邦至上,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宪的前提下制订宪法和法律;联邦与各州分享权力,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4分)(3)原因:内忧外患下,知识分子为消除内乱割据和实现民主富强而大力宣传推动;地方军阀以“联省自治”为旗帜抗衡统一,力图割据自保;受欧美国家联邦制的影响。(6分,)(4)认识:地方自治性过强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动荡不安;过度集权则使地方丧失活力,阻碍社会发展进步。(6分)28(1)不对。英国比中国富强;英国富强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快,而不是因为沾了中国茶叶的光。是指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孙中山在当时的中国威望很高;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逐渐为人们所接受12分(2)孙中山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成立兴中会和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