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26372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种子在进行下列生理过程中,自由水含量逐渐增加是在A. 成熟的过程中 B. 晒干的过程中C. 萌发的过程中 D. 储藏的过程中【答案】C【解析】种子在成熟的过程中会脱水变硬,自由水含量逐渐减少,A错误;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自由水蒸发散失,含水量逐渐减少,B错误;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分裂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同时种子也通过根部吸水,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逐渐增加,C正确;贮藏的种子一般都是晒干或脱水之后的种子,自由水含量极低,且种子贮藏环境需保持干燥,自由水含量不会增加,D错误。2. 生物体内有70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缺乏Zn2+生物就无法正常生活,这说明无机盐A. 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B. 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C.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 对调节细胞内的浓度有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一般都需要酶的催化,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缺乏Zn2+的生物体内生化反应就不能正常进行,所以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正确答案选C。3. 下列叙述中属于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共同特征的是A. 都含有C、H、0、N四种元素B.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C.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D. 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答案】C【解析】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均属于多糖,均由C、H、0三种元素构成;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纤维素作为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参与细胞的供能。【点睛】糖类的功能:(1)作为主要的能源物质,如淀粉、糖元、葡萄糖;(2)作为结构多糖,如纤维素;(3)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细胞保护,如糖蛋白。(4)参与遗传物质组成,如核糖、脱氧核糖。4. 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0.5molL-1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根据下表的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编号12345加入物质1mL唾液锈铁钉生土豆块熟土豆块生土豆块十稀盐酸实验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A. 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的是1号和3号试管的实验B. 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试管的实验C. 2号和5号试管的实验说明生物催化剂和化学催化剂具有等同的催化效率D. 5号试管的实验说明酶的催化效率不受溶液酸碱度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酶的种类、温度、PH,因此该实验可以证明酶的高效性、专一性、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变量是酶的种类,相同的底物,不同的酶,根据实验结果,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3号与4号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土豆块是否经过高温处理,4号经过高温处理,酶失去活性,因此3号与4号对照说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B错误;2号和5号试管有两个变量,催化剂的种类、PH值,不能说明生物催化剂和化学催化剂具有同等的催化效率,C错误;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酸影响,D错误。【点睛】本题关键要注意:分析时应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价、获取结论。5. 医院确认糖尿病的常用方法及结果是A. 取尿液并加入碘一碘化钾溶液,出现蓝色B. 取尿液并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出现砖红色C. 取尿液并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D. 取尿液并加入苏丹染液,出现橘黄色【答案】B【解析】碘液与淀粉反应出现蓝色,所以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蓝色不能证明尿液中有葡萄糖,A错误;糖尿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葡萄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正确;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说明了蛋白质的存在,C错误;加入苏丹溶液,出现橘黄色,说明了脂肪的存在,而不是葡萄糖,D错误。6.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某些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能够传递信息B. 有些脂质能激发和维持动物第二性征C. 有些固醇类物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D.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答案】D【解析】某些蛋白质如激素活动中能够传递信息,A项正确;有些脂质如性激素维持动物第二性征,B项正确;有些固醇类物质如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C项正确;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不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D项错误。7. 高尔基体靠近细胞核的一面称为形成面,接近细胞膜的一面称为成熟面。下列有关形成面和成熟面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 形成面似核膜,成熟面似内质网膜B. 形成面似内质网膜,成熟面似细胞膜C. 形成面似核膜,成熟面似细胞膜D. 形成面似内质网膜,成熟面似核膜【答案】B【解析】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内质网通过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上进行进一步修饰、加工,所以形成面似内质网;高尔基体通过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所以成熟面似细胞膜;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8. 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的蒸溜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 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B. 蒸溜水大量进人红细胞C. 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D. 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答案】B.9. 在玉米培养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的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Cl-的吸收减少了,但对K+的吸收没有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阴离子A. 妨碍了能量的供应 B. 抑制了被动运输C. 可与C1竞争载体 D. 抑制了细胞呼吸【答案】C【解析】对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说明该种离子没有妨碍能量的供应,A错误;题干信息中“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而钾离子是主动运输,所以不能说明该阴离子是否抑制了被动运输的过程,B错误;由于该种阴离子与氯离子的载体相似,而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氯离子的吸收减少,C正确;题干信息中“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说明细胞呼吸没有受到抑制,D错误。10. 在观察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能证明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A. 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浅 B. 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C. 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 D. 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深【答案】C【解析】发生质壁分离,说明植物细胞在渗透失水,所以液泡会由大变小,紫色会变深,故C正确,A、B、D错误。11. 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A. 线粒体内膜B. 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膜结构C. 内质网膜D. 蓝藻中进行光合作用的膜结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有氧呼吸各个阶段都有ATP生成;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有ATP生成;蓝藻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也有ATP的生成;A、B、D三项都有ATP合成;而内质网是有机物合成的车间,有ATP的消耗,C项不能合成。考点:本题考查ATP的产生场所,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12. 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A. 光能稳定的化学能B.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C.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D.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答案】B【解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该生物膜上有色素,能够发生水的光解,并能合成ATP,即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能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答案是B。【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名师点睛】易错点拨: 1、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两边的水不可轻易约去,因为反应物中的水在光反应阶段消耗,而产物中的水则在暗反应阶段产生。2、催化光反应与暗反应的酶的分布场所不同,前者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后者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13. 珙桐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研究其生长特点,将珙桐幼苗分别放在两个密闭装置中,一组给予光照,一组遮光处理。下列有关珙桐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给予光照的植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能产生ATPB. 遮光处理的植株有机物的含量将减少C. 对遮光组的植株给予光照,叶肉细胞内的C3含量将增加D. 给予光照的装置中02含量可能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正确;遮光处理的植株中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故有机物的含量将减少,B正确;如果对遮光处理的植株突然给予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多,被还原的C3增多,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减少,C错误;给予光照的装置中因为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则装置中氧气含量可能增多、减少或不变,关键是取决于两者的强度大小,D正确。14. 深海处有一种电鳗能通过自身发出高达5000V的生物电来击昏敌人,获得食物,保护自己。电鳗生物电的直接来源是A. 葡萄糖彻底分解 B. 氨基酸彻底分解C. 丙酮酸彻底分解 D. 三磷酸腺苷的分解【答案】D【解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可转化成电鳗的生物电。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其他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和丙酮酸等的彻底分解释放的能量部分要先用于合成ATP,再由ATP直接供能,所以A、B、C错误。15. 老年人有老年斑,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B.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C. 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D. 细胞内脂褐素的积累【答案】D【解析】进入老年后,细胞代谢机能减退,体内脂肪容易发生氧化,产生老年色素这种色素不能排除体外,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于是沉积在细胞体上,从而形成老年斑老年斑是细胞内脂褐素占有的面积增大所致,故选D。16.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白减少B. 经常食用烟熏制品易导致细胞癌变C. 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D. 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答案】C【解析】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性降低,A正确;烟熏制品中含有化学致癌因子,经常食用烟熏制品易导致细胞的癌变,B正确;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有抑癌基因,只是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C错误;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如果性格过于孤僻、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乐意与人交流,就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D正确。17. 下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和核DNA(c)的数量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可以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B. 与中染色体数相同C. 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的变化D. 可以表示细胞分裂完成【答案】C【解析】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两个时期,故A正确;间期过程中进行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含量加倍,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2:0:2,说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C错误;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0:1,代表有丝分裂的末期,表示细胞分裂完成,D正确;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有丝分裂前期以及分裂间期和分裂结束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都相等,所以与中染色体数相同,B正确。18. 下列可准确判断储存的小麦种子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是A. 检测有无C02生成 B. 检测是否有H产生C. 测定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D. 测定有机物的消耗量【答案】C【解析】小麦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从有无二氧化碳的生成判断呼吸方式,A错误;小麦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H,不能从有无H的生成判断呼吸方式,B错误;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比值等于1,细胞进行只有氧呼吸,比值小于1,即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有机物的消耗量与温度、氧气浓度等有关,不能根据有机物的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方式,D错误。19. 依据细胞的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该细胞A. DNA的自我复制 B. 自身的蛋白质合成C. 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 是否含有中心体【答案】C【解析】动物和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都进行DNA的复制,都有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都形成纺锤体,故A、B、D不可靠;由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故细胞质分裂时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而动物细胞只是细胞膜从中央向内部凹陷,最终缢裂成两部分,故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C正确。20. 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制作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后漂洗时间不能超过5minB.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过程C. 实验中压片可以让组织细胞分散开来D. 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和分裂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答案】C【解析】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后漂洗时间约10min,A错误;本实验所观察的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所以不能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过程,B错误;该实验中压片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C正确;由于分裂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所以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多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数目,D错误。21. 下列有关酵母菌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B.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DNAC.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DNAD.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B【解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不管在细胞核内还是细胞质内,都只能是DNA,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总结: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22. 下列哪项杂交组合的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不是1:1:1:1A. XAXaXAY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答案】D【解析】XAXaXAY的子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比例为1:1:1:1,A不符合题意;AaBbaabb 的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1:1:1,B不符合题意;AabbaaBb的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1:1:1,C不符合题意;AaBbAabb 的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1:2:2:1:1,D符合题意。23. 细胞分裂时,能实现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是A. 同源染色体分离 B. 染色体复制 C. 着丝点分裂 D. 染色单体分离【答案】A【解析】根据现代观点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解释,产生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进入代不同配子中,这就是分离定律的实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24. 芦笋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某园艺场发现芦笋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自然条件下,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株,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A. XDXDXDY B. XDXDXdY C. XDXdXdY D. XdXdXDY【答案】D【解析】因为含D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为雄鱼,则选择只能产生Y配子的雄鱼作为父本,即选择XDY作为父本。因为含XD的精子无法受精,因此雌鱼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XDXD,因此需选择基因型为XdXd的雌鱼作为母本,所以杂交组合为XdXdXDY,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5. 已知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共有100个碱基对,其中G有30个,则下列有关其他碱基数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T有20个 B. C有30个C. A+C=100个 D. 嘌呤总碱基数有100个【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双链DNA分子中,根据碱基配对原则,G=C=30个,A=T=1/2(200-30-30)=70个,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A+C=T+G=70+30=100个,所以本题不正确的选项为A。26. 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由没有方向的双链组成B. 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 碱基排列在内侧且互补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有原则D.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碱基对【答案】C【解析】双链DNA分子中,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A错误;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双螺旋结构的外侧,构成其基本骨架,B错误;DNA分子内侧由按照碱基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对构成,C正确;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对依靠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D错误。27. 在唾液淀粉酶的合成过程中,对它的性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 氨基酸 B. 核酸 C. 核糖体 D. 核苷酸【答案】B【解析】唾液淀粉酶属于蛋白质,其合成过程中直接以mRNA中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而mRNA中核苷酸序列又是DNA中相关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的,所以合成唾液淀粉酶的性质是由核酸起决定性作用,正确答案是B。28. 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状、结构和功能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两种细胞A. 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 基因的数量不同C. tRNA的种类不同 D. mRNA不同【答案】D【解析】两种细胞所含的氨基酸种类相同,A错误;同一人体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因此其DNA中的基因数量和种类一般相同,B错误;两种细胞所含的tRNA相同,C错误;神经细胞与肝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两种细胞中的mRNA有所区别,D正确。29. 下图是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共有3种类型的RNAB. 通常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又叫起始密码子C. 该过程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终止密码子位于b端【答案】C30. 下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与该细胞活动关系密切的激素是雄性激素B. 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3条染色单体C. 若上有基因B,则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D. 该细胞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答案】A【解析】因为该细胞中有Y染色体,所以该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雄性激素能够促进精子的发生,A正确;该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该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而Y和X是同源染色体,所以含单体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若上有基因B,则上相应位点的基因也是B,C错误;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要再通过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后才可以参加受精作用,D错误。31. 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使孟德尔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的现象是A.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B.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C. 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D.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答案】B【解析】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是现代对分离定律的解释,A错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使孟德尔根据这个比例提出问题,B正确;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是其演绎推理和实验的结果,C错误;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是其假说内容之一,D错误。32. 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对相对性状可由多对基因控制B.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C.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得到表现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就相同【答案】D【解析】一对相对性状可由一对基因控制也可由多对基因控制,A正确;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正确;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得到表现,如弯曲显性的情况下杂合子表现出显性性状,C正确;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33. “中心法则”表示了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下列有关其描述中错误的是A. 克里克揭示了中心法则B. 正常情况下,过程不可能在人体内发生C. 过程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 虽然过程的产物相同,但所需酶的种类不同【答案】C【解析】克里克最先揭示“中心法则”的内容,A正确;过程分别代表逆转录和RNA的自我复制,一般不发生在人体内,B正确;过程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C错误;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过程为DNA的自我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等,二者的产物都是DNA,D正确。34. 下图为某双链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和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 若该DNA分子片段复制发生差错,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C. 若该DNA分子中AT碱基对比例较高,则热稳定性较高D. 如果复制时转变为“U”,则能产生UG碱基对【答案】B【解析】脱氧核糖和磷酸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由于该片段不一定转录mRNA、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性状一般由等位基因控制等原因,故该DNA分子片段复制发生差错不一定改变生物性状,B正确;G与C之间的氢键数目为3,而A与T之间的氢键数目是2,碱基对之间氢键数目越多,热稳定性越高,所以DNA分子中GC碱基对比例较高,则热稳定性较高,C错误;由于结构上的互补性,U只能与A构成UA碱基对,D错误。35. 下列有关t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 tRNA由两条链组成B. 种tRNA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被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C. 真核细胞中的tRNA在细胞质中合成D. tRNA与核糖体结合在一起【答案】B【解析】tRNA由一条链折叠成“三叶草”的形状组成,A错误;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来编码,因此一种氨基酸可能被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B错误;真核细胞中的tRNA在细胞核中合成,C错误;tRNA把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D错误。【点睛】关于tRNA,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36. 下图表示孟德尔所做的豌豆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据图可知,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B. 为去雄,要待花完全开放后操作C. 为人工授粉,要与同时操作D. 与操作后,需要对处的花进行套袋【答案】D【解析】据图式操作可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A错误;为去雄,要在花未开放时操作,B错误;为人工授粉,要在雌蕊成熟时操作,因此发生在去雄后,C错误;操作后进行套袋,目的是让未开的花继续发育,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操作后进行套袋,目的也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综上分析可知,D选项是正确的。37. 在果蝇的表现型中,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让纯合的红眼长翅雄果蝇与白眼残翅雌果蝇杂交,再让F1中雌雄果蝇杂交,则F2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有A. 4种 B. 6种 C. 9种 D. 12种【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F1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F2中红眼的基因型有2种,长翅基因型有2种,因此,F2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的种类有22=4种,所以正确选项为A。38. 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相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 亲代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有4种,且其比例为1:1:1:1C. 子代灰身大翅脉果蝇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3D. 子代中黑身小翅脉雌果蝇理论上的概率为1/16【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体色和翅脉大小这两对相对性状可以独立遗传,则控制果蝇体色和翅脉大小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F1中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据此判断亲代的基因型为BbEe、Bbee,根据题干信息,雌果蝇的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故其基因型为BbEe,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BE、Be、bE、be,其比例为1111,B正确;F1灰身大翅脉果蝇的基因型为BBEe、BbEe,纯合体的概率为0,C错误;F1中黑身小翅脉雌果蝇的概率为1/41/21/2=1/16,D正确。39. 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说明A. 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B.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D. S型细菌的一些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细胞中【答案】B【解析】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内因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了R型细菌的细胞,并成功表达了某些性状,所以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A不符合题意;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符合题意;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蛋白质、多糖不是遗传物质,C不符合题意;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的体内,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不符合题意。40. 成熟黄瓜果实的颜色由两对基因(R和r、E和e)共同决定,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R、E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只有R存在时表现为橙色;只有E存在时表现为黄色;R、E都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两个亲本杂交,F1中出现3红:1橙:3黄:1白的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成熟黄瓜果实颜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能稳定遗传的红色黄瓜的基因型为RREEC. 上述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RrEerrEeD. F1红果植株进行同株异花受粉,后代果实颜色有3种【答案】D【解析】成熟黄瓜果实的颜色由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R、E都存在时,成熟黄瓜果实表现为红色,基因型可写为R_E_,基因型是纯合时性状才能稳定遗传,B正确;F1中出现3红1橙3黄1白的比例,即R_E_R_eerrE_rree=31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RrEerrEe,C正确;F1中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RrEE(1/3)和RrEe(2/3),进行同株异花受粉(相当于自交),子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D错误。41. 美国科学工作者把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此繁育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复制 D. 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略42. 水稻和小麦的基因突变不包括A. DNA分子双链中,G-C变成TAB. DNA分子双链中,因某种原因增加了一对碱基GCC. DNA分子双链中,因某种原因缺失了一对碱基GCD. DNA分子双链中,因某种原因缺失了大量的基因【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43. 以下关于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物种的个体间都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B.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单位C. 种群的基因频率是稳定不变的D. 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答案】D【解析】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所以同一物种内的个体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A错误、D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B错误;种群的基因频率受突变、迁入和迁出以及自然选择等多种因素而发生改变,C错误。44. 下列对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 转基因细菌的获得是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B. 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理C.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D. “多利”羊的获得是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答案】C【解析】转基因细菌的获得是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A错误;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B错误;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C正确;“多利羊”的获得是利用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理,D错误。45. 下图表示某种生物个体内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乙图中有2个染色体组C. 丙图为初级卵母细胞D. 丙图含有4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乙细胞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每极上的4条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染色体组,B错误;丙细胞也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但每极上的两条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共4条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分裂不均等,所以是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D正确。46.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经调查发现,其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有18、78和4个,则该种群中A、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 36%、64% B. 92%,8% C. 45%,55% D. 57%,43%【答案】D【解析】在这100个个体中共有A和a基因200个,其中,A基因有18278114个,a基因有784286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14200100%57%,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86200100%43%,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47.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有致病基因具有微小的累加效应 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发病率极低A. B. C. D. 【答案】B【解析】一方面多基因遗传病受多对基因控制,每个致病基因都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所以多基因遗传病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并且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高,所以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48. 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情况是A. 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B. 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C. 两者都发生变化D. 两者都不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可知,基因型为Aa的豌豆群体中,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1/2。让其自交一代,得到的第2代豌豆中,AA:Aa:aa1:2:1,因纯合子自交后代仍为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又会出现1/2的杂合子,所以,在此基础上,再让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两代,在其第4代中,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1/2)31/8,AAaa(1-1/8)/27/16,A的基因频率7/161/21/81/2,同理a的基因频率也等于1/2,所以基因频率不变化,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49. 下图所示为最早生活在这个区域的群体,由于屏障的阻碍,已经分离为两个独立的群体,如果群体A生活的环境经历剧烈变化,而群体B的环境比较稳定,则群体A进化的速度可能A. 比群体B的生物进化快B. 比群体B的生物进化慢C. 与群体B的生物进化一样D. 二者之间不能比较【答案】A【解析】由于A处生活环境变化剧烈,对生物进行了多次选择,使生物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方向具有多向性,所以基因频率变化较快,进化也相应较快,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50. 基因库是指A. 一个生物个体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 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某种基因C. 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 一个种群中所有配子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答案】C【解析】种群基因库是指在一个种群中,该种群的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51. 某一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 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B. 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C. 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D. 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答案】A【解析】因为变异适应环境,所以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导致基因频率增加,A正确;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可能不会引起基因频率的增加,B错误;基因频率的增加与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大,C错误;该种群的全体成员不可能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否则基因频率不会改变了,D错误。52.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 产生基因突变 B. 产生自然选择 C. 出现生殖隔离 D. 出现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自然选择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但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误;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即标志着形成了新物种,C正确;地理隔离造成了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错误。53.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而引起的疾病B. 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D.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病的特点所谓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解: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A正确;B、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正确;C、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因此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C正确;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D错误故选:D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54. 低温和秋水仙素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的时期是A. 有丝分裂前期 B. 有丝分裂中期 C. 有丝分裂后期 D. 有丝分裂末期【答案】A【解析】秋水仙素和低温的作用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纺锤体的形成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55.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变异角度分析,这属于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结构变异C. 基因重组 D. 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C【解析】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这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而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名师点睛】1、基因治疗: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的淋巴细胞,治疗复合型免疫缺陷症。2、种类: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注意两者的区别),其中效果比较可靠的是体外基因治疗。(1)体外基因治疗: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再体外完成转移,再筛选成功转移的细胞增植培养,最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如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的转移。(2)体内基因治疗: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直接向人体组织细胞中转移基因的方法。56.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B. 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形态、大小、结构相同的染色体C. 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大小不同D. 卵细胞或精子中的所有染色体【答案】D【解析】二倍体生物配子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因此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一个染色体组就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因此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形态、大小、结构相同的染色体,B正确;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大小一般不同,C正确;多倍体生物形成的卵细胞或精子中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因此卵细胞和精子中的所有染色体不一定是一个染色体组,D错误。57. 因为香蕉是三倍体,所以香蕉A. 有果实,无种子,进行无性生殖B. 无果实,有种子,靠种子繁殖C. 无果实,无种子,进行无性生殖D. 有果实,有种子,靠种子繁殖【答案】A【解析】香蕉是三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形成正常生殖细胞的几率很低,因此三倍体香蕉不能形成种子,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必须通过无性生殖繁殖后代,但是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因此香蕉有果实。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58. 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评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树叶,因此它的颈和前肢变得很长B.英国桦尺蠖工业黑化现象是因桦尺蠖受到煤烟的污染而被熏黑的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具有锐利的目光而捉到野兔,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D.北极熊为了适应北极冰天雪地的环境,个体毛色定向变异成白色【答案】C【解析】长颈鹿吃树叶所以颈和前肢变长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观点,A错误;黑色尺蠖是变异产生,是为了适应煤烟熏黑的环境选择的结果,B错误;野兔和鹰是捕食关系,两者间通过生存斗争互相选择,共同进化,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白色的北极熊适应生存环境而被选择保留了下来,D错误。59. 下列育种方法中,可以改变原有基因结构的是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A项错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也就是基因的增添,缺失,替换,使得基因上碱基对的变化,能够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产生新的基因,B项正确;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C项错误;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只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D项错误。考点:常见的几种育种方式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轻松作答。60. 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4为患者。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 该病可能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C. 若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个该病的致病的基因D. 若2携带致病基因,则1和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答案】B【解析】II4为患者,但其父母均正常,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I3是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II3是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B错误;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I1是杂合子,她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已经经过间期的复制,含2个致病基因,C正确;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I2均为杂合子,他们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D正确。二、非选择题61. 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用C02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C02浓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影响较大的是_植物。(2)图甲a点表示的生理意义是_;b点表示的生理意义是_;对A植物来讲,若光照强度小于b点,光合作用强度_细胞呼吸强度;若土壤中缺乏镁元素,则b点将向_移。(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运输方向是_。(4)若瞬间光照强度从d点增大到e点,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含量将_。(5)增施农家肥可提高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答案】 (1). A (2). 不进行光合作用,表示A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 (3). 植物A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4). 小于 (5). 右 (6). 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 (7). 减少 (8). 可以提高C02的浓度【解析】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图是不同植物随光照强度变化引起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曲线,纵轴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因此该图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净光合作用强度,a点对应的数值是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b是植物A的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点是植物A的光的饱和点,与B相比,植物A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高,因此A可能是阳生植物,B是阴生植物;图乙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应A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1)由图甲可以看出,A植物在b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的强度,在小于b点时,B植物能产生一定的有机物积累,而A植物要消耗一部分有机物,因此在阴雨天光照不足的情况下,A植物受影响最大。(2)图甲中a点表示A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但植物进行细胞呼吸的强度,b点表示植物A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的强度。对A植物来讲,若光照强度小于b点,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若其他条件不变,土壤中缺乏镁元素,由于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反应减慢,则光合强度减慢,而b点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为了增大光合作用强度,则b点右移。(3)在c点,光反应进行,类囊体膜上形成ATP,ADP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方向移动。(4)CO2浓度相同时,随光照强度增强,C3被还原增多,所以C3含量将减少。(5)增施农家肥可增加CO2浓度,促进光合作用速率。【点睛】本题关键要明确图中曲线含义,尤其是甲图中a、b、c三个特殊点的含义。62. 下图是HIV复制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某物质在RNA和DNA分子中有差异,但不含N,该物质是_。(2)HIV进入细胞后,能以_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_,并整合到被感染细胞的染色体上。(3)微小RNA能与互补的mRNA结合形成双链RNA,导致mRNA不能与_结合,从而抑制了基因表达的_过程,使特定基因表达沉默。微小RNA与mRNA互补配对的方式,与上图中不同的配对方式是_。假设RNA干扰技术可以让艾滋病病毒基因沉默,请在图中用“”圈出其中的干扰部位,并用“R”标注。_【答案】 (1). 五碳糖 (2). RNA (3). DNA (4). 核糖体 (5). 翻译 (6). AU配对 (7).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为HIV的复制式繁殖过程,单链的病毒RNA经逆转录形成单链DNA,再经DNA复制,形成双链DNA,然后进入细胞核内,整合到染色体DNA上,其中病毒相关的基因通过转录成RNA,进一步翻译为病毒相关蛋白质,经一系列组装,最后形成完整的HIV,完成其整个繁殖过程。(1)RNA中存在的为核糖,DNA中存在的为脱氧核糖,此两类糖均属于五碳糖,均不含N元素。(2)HIV为RNA病毒,其在细胞中能进行逆转录过程,即以其RNA为模板合成DNA,并整合到感染细胞的染色体上,以完成其繁殖过程。(3)翻译过程中,只有处于单链状态的mRNA才能与核糖体结合,完成翻译过程。如果微小RNA能与互补的mRNA结合形成双链RNA区域,导致mRNA与核糖体无法结合,使翻译过程无法完成,病毒的特定衣壳蛋白无法合成。图中表示DNA,微小RNA与mRNA互补配对中,存在AU、UA配对方式,而DNA中为AT、TA配对方式。图示中细胞核内释放的mRNA(黑曲线)在细胞质中才与核糖体结合,若此时有微小的RNA与mRNA结合干扰,翻译则无法进行,见参考答案圈出部分。【点睛】本题关键要读懂题图中HIV的RNA经逆转录和DNA复制,之后进入并整合到细胞核内染色体DNA,再之后在HIV的基因在核内转录成mRNA,释放到细胞质中合成HIV的衣壳蛋白的系列过程。63. 细胞的分裂、分化和衰老是生物体的重大生命活动,而癌变是由细胞异常分化形成的。癌症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任何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后其可能被激活而引起细胞畸形分化,从而导致细胞的癌变。科学研究表明,细胞的癌变并不一定会导致癌症。攻克癌症是当前医学上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多种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请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内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_(填两项)。(2)早期的癌症可以通过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中晚期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组织中去了,晚期癌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