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25654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计60分)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闭幕万达院线、中国电影等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不断上涨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制作精良的综艺节目热播随着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百姓将会欣赏到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A B C D2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从自然之人向社会之人过渡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文化之”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结果于个人、于社会却是大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的。“以文化之”对个人影响不同的原因是 A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也影响着人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感悟的过程 D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优秀文化能够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文化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类的精神家园A. B. C. D. 4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某校积极开展“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比赛、传统美德我践行等文化活动,并在校园里设立名言警句文化长廊、古今中外名人介绍走廊等,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这样做的依据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更持久A. B. C. D. 5有位作家对孩子讲到: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有意义、有时间工作的能力,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尊严,你就有成就感。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段话是强调A.思维方式和思考深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良好的文化素养优化人的生活态度C.用功读书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D.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特定功能,是为了提高人的成就感和尊严感6自xx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 A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彰显着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C反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增强 D表明文化交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7xx为农历鸡年。鸡,在中国被赋予“文、武、勇、信、义”五德,而韩国人谈到鸡时,一般会与“活泼”“吵闹”联系在一起。中韩两国对“鸡”形象的理解A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B蕴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C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表明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联8. xx5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文博会专门增设了丝绸之路馆,优选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国内15个丝绸之路城市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及演艺等内容参展,以促进沿线国家地区文化产业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材料表明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等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能克服时空局限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功不可没A. B. C. D. 9.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蕴含着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决定着城市的生存发展方向A. B. C. D. 10. 下列关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理解、包容和吸收所有的外来文化A. B. C. D. 11. 下列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正确的有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 B. C. D. 12. 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是指 A. 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B. 要认同其它民族的文化C. 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 D. 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13.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不仅火遍了神州,其热度更是持续不退。在节日播出期间,打开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来自大河上下江南塞北的朋友,许多人都在“指点江山”,更有人恨不能冲入百人团比赛一把,收视率居高不下。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赢得更高的收视率是因为 它唤起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崇它创新了文化传播的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大众所喜闻乐见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发挥了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继承传统、推陈出新A. B. C. D. 14.“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是 A. 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B. 一味地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C.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 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15为过春节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在过去的岁月,似乎没有放鞭炮的春节,就没有了年味儿。但是xx的春节和元宵节,当人们面对大气污染,雾霾来袭,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许多的居民自觉地不放烟花爆竹和少放烟花爆竹。这说明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 应该摒弃传统习俗,创造新文化A B C D16. “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口号所传递的信息是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应尊重文化差异A B C D17.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这表明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C. 传统文化积极推动社会发展 D. 传统文化是财富,要全面承袭传统文化18. 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以大海为主线,围绕“扬帆未来”为主题,通过钢琴与提琴对话,在大海啊,故乡的乐曲中,背景呈现了中国大雁塔,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等。由材料可以看出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A. B. C. D.19.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自5个自治区的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这是因为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A. B. C. D. 20. 2017年12月6日,联合国xx“地球卫士奖”揭晓: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奖。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 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A. B. C. D. 21、2017年5月14日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千年之约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晚会中各种诗情画意的场景、浓郁的中国文化印记,彰显了华夏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不仅惊艳了国人,更惊艳了世界。这表明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 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A B C D22.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材料说明 千年传承的习俗体现传统文化的绝对稳定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A. B. C. D. 23. 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 创造新文化 B. 提出新问题 C. 文化继承 D.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4、“民惟邦本”这一观念出自尚书:“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观念。当前,在党内集中推广“民惟邦本”这一传统的廉政文化思想,传承亲民、保民的价值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党员素养,使其自觉抵制腐朽、堕落思想的侵蚀。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具有积极作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发展A B C D25有学者在评论战狼II的成功时指出,文艺太注重于照搬传统,容易被形式拘束,更局限了当代人的视野格局,唯有立足于精神内核,着眼于时代大局,中国的文艺文化才能发扬传统、超越传统,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开拓。材料启示我们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文化发展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A B C D26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崾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文化回归是民族文化永谋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A B C D27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但在当下,特别是在城市中,方言裹着人们的乡愁渐渐走远,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对于方言文化,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方言文化是地域文化,其流失是优胜劣汰的选择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趋势方言文化不能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方言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应重视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A B C D28目前一我国与100多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以“文化年国家年”“交流年”为主题开艘了各类大型国家文化活动下列对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促进世界各种文化趋于融合C更好地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 D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9、“小粉红”群体指关注时事热点,敢于在公开场合表达爱国情感,传播正能量的一批年轻力量。这一群体的崛起,从一个侧面表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爱国主义有了更多的共识和行动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A B C D30、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计40分)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年来,网络文化产业呈高速增长,以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广大青少年文化消费的主要领域。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守护未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分论坛上,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贺军科指出,网络是未成年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渠道、交往平台,要努力让未成年人拥有清朗、洁净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更加安全、健康成长。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 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洁净网络环境的依据。(12分)32.(16分)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些传唱甚广的节日童谣,因其朗朗上口,经年不衰。“柳叶绿,桃花红。放风筝,去踏青。”“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月亮圆,瓜果甜。吃月饼,庆团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晚仿佛是年夜饭的一道“大餐”, 已经成为中国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1983年至今,央视春晚已经走过35个年头。35年挡不住人们的春晚情结,人们既对其寄予厚望,但又常常感叹其“令人失望”:脱离群众、缺乏生活化、没有新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文中对应的传统节日名称,并谈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7分)(2)假如请你为xx春晚出谋划策,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你的想法(9分)33(12分)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如果从1916年,上海申报首次刊登圣诞节广告算起,xx的12月25日是中国舆论界为耶稣庆祝的第101个生日。在中国过圣诞节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几年来此话题颇多,有的人认为应该过,而且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过圣诞,为自己放松找一个借口,让圣诞节融入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种寻找快乐的方式吧。而有的人认为不应该过,自己又不是西方人,中国有自己的节日,为什么非要过西方的节日呢?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习俗,这样才有一个国家的特色。弄不懂为什么有些人任何东西都要学老外?难道外国的月亮就格外圆吗?xx各地的平安夜的哄闹过后,人群渐次散去,恢复平静的城市,留下满身的疲惫,还有满域遍地的“海量”垃圾。“圣诞垃圾”成为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狂欢后的无奈。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在面对洋节流行的情况下,我国把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的理由。(12分)1 选择题1-5 CCBAB 6-10 CADBA 11-15 ACACC16-20 BBACD 21-25 DBDAD 26-30 ADBAD31(12分).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良好的网络环境,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洁净清朗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培养健全人格;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良好的网络环境,能使未成年人受到优秀网络文化的熏陶,受益终身;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32.(1)节日名称(3分):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分)(2)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春晚创新要贴近百姓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立足于社会实践。(3分)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创新。(3分)3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助于我们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4分)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把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助于激发中华儿女建设伟大祖国的爱国热情。(4分)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