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024632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课 题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安排共(2)课时课程标准 课标P28 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并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学习目标1.经历分析和建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1,2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法,教师引导教学准备希沃白板,课件课前作业1、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修改人: )环节 一情景引入还记得本章开始时梯子下滑的问题吗?在这个问题中,梯子顶端下滑1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大于1米,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 如果梯子长度是13米,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分组讨论:怎么设未知数?在这个问题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来列方程?涉及到解的取舍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检验,决定解到底是多少。活动目的:以学生所熟悉的梯子下滑问题为素材,以前面所学的勾股定理中边长的关系为切入点,用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支点,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课中作业:检查解题过程是否规范完整环节二探究新知见课本P53页例1: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中点。一艘军舰从A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1海里)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审清题意,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粗线条解决。在讲解过程中可逐步分解难点:审清题意;找准各条有关线段的长度关系;建立方程模型,之后求解。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因此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审清题意,让学生自己反复审题,弄清各量之间的关系,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问题,并在这个前提下抓住图形中各条线段所表示的量,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分析题意遇到困难时,教学中可设置问题串分解难点: (1)要求DE的长,需要如何设未知数? (2)怎样建立含DE未知数的等量关系?从已知条件中能找到吗? (3)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 (4)选定后,三条边长都是已知的吗?DE,DF,EF分别是多少?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逐层分析,在分组讨论后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即: 速度等量:V军舰=2V补给船 时间等量:t军舰=t补给船 三边数量关系:弄清图形中线段长表示的量:已知AB=BC=200海里,DE表示补给船的路程,ABBE表示军舰的路程。学生在此基础上选准未知数,用未知数表示出线段:DE、EF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并判断解的合理性。课中作业 完善解题过程环节三巩固练习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7cm,一条直角边比另一条直角边长1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的面积是多少?2.如图:在RtACB中,C=90,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3.在宽为20m,长为32m的矩形耕地上,修筑同样宽的三条道路(两条纵向,一条横向,横向与纵向互相垂直),把耕地分成大小相等的六块作试验田,要使试验田面积为570平方米,问道路应为多宽?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悟?还有哪些困惑?课本P53 随堂练习课后作业设计: 1.课本45页习题2.9 1题、2、3、4题2.全品学练考作业手册 习题2.9(修改人: )板书设计: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例题规范解析教学反思:本课是学生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的应用课,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进行过方程应用的训练,对于方程的实际应用并不陌生,虽然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训练,但本课对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本课采用启发式、问题讨论式、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以教材提供的素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迁移,找出解决问题的新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助学习,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的分析,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更好地进行学习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