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文理基础调研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9281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文理基础调研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文理基础调研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文理基础调研模拟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文理基础调研模拟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狼的大胡子”的句子主干是“形象来源于大胡子”。B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C . “夜深了,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就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 . “语言,人们用来表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是正确的。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 (1分)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洪宗礼先生执教语文,研究语文,编写教材,l_经六十春秋。他毫无喧哗、埋头耕yn_的纯美品质,他yn_谨、科学、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他虚怀若谷、海纳百chun_的学者风范,无不令人感佩。他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楷模。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朱门酒肉臭,_。_,而伯乐不常有。安得广厦千万间,_!_,弗食,_;_,弗学,_。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艰难处境和矛盾复杂的内心活动的诗句是:_,_。抽刀断水水更流,_。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4.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她死时,乳几不在她的旁倒,/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地的乳儿的名字。/大堆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看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墙河,她含泪的去了。(1) 上面诗歌节选自_,作者是_。 (2)诗中两次咏叹“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这样写突出强调了什么感情? 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5.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里的年味每当岁月的脚步迈进了寒冬腊月,过年的氛围就渐渐浓厚起来了。过年是深刻而久远的记忆,是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厚重情节,就像古街老巷里飘香的陈年老酒。尤其对于身在异乡的游子,伴随着时令的脚步,那种淡淡的思乡的忧愁,就悄悄地荡漾在眼前了。同样是过年,城市和乡村是截然不同的。我在乡村出生,在那里长到19岁。然后到城市里读书工作已经26年了,在城市的时间早已经超过乡村了。但是,每当年临近了,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朋友,自己要回故乡过年。然后就开始留心要带回家的东西,给老人的点心、给大哥的烟酒、给孩子们的新衣服和书籍、给儿时同伴的纪念品等等,统统买回家,放在一起,总会担心到时候走得匆忙忘记了哪一件。在城市生活20多年,我只在城市过了两次年。第一个年是爱人怀了孩子不方便坐长途车;第二次是次年因为孩子太小,后来就再也没有在城市里过年。但就是因为过了这两次,我就再也不愿意过城市里的年了。就像平日一样起床看电视,朋友们互相打个电话问候,吃一顿平时常吃的水饺,同平时的生活哪里有什么两样呢?可是,在乡村里,那是怎样的情景啊!进了腊月,附近几个集镇上的大集就热闹起来了。几个集镇的时间会错开,大集几乎天天有。每个集镇上都会有说书的唱戏的,鞭炮市里鞭炮声响个不停,牛羊市里公单捉对抵架。女人们都会聚集在服装市里选过年的新衣服,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在牛羊市和鞭炮市里凑热闹。孩子会买下一挂一挂的鞭炮回家。下午集散的时候,从集镇到一个个村子的小路上,无数的鞭炮声就炸响在半空里,传扬到一个个村庄,村庄里的人们就会说:有年味了。到了除夕夜,村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每家的孩子都打着灯笼到街上来了,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到处是晃动的灯笼,孩子们追逐着,看看谁的灯笼最亮,谁的灯笼最好看。大年初一是男人的世界。凌晨两三点钟,成串的鞭炮声在各个家庭的院子里响起来了,这是吃水饺前必须的项目。然后,家里的男性长辈就会率领着子孙走出家门,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我们那个村子很大,这个过程总是会持续两三个小时的光景。我们村这些年仅仅高考走出来的学生就有一百多人,大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过年的时候基本都会回来,我们这些人自然成为村里的风景。到了每个家庭,给长辈拜年以后,说说自己所在城市的事情,谈谈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那种殷殷的关切,溢满情怀。从初二开始,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了。乡村所有的道路上,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一直到吃完了元宵,飘荡在乡村里的浓浓的年味才渐渐飘散。我知道我是永远也放不下乡村的年了。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是,在我带他回老家过了几个年以后,他也对于乡村的年一往情深,还没有进腊月,就开始盼望着返乡过年的日子了。(1)仔细阅读第一段画线部分的文字,说说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在城市里读书工作已经26年了,早已超过在乡村生活的时间,但每当年临近了时,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故乡过年? (3)“村庄里的人们就会说:有年昧了”,请你说说这里的“年味”表现在什么地方。 (4)文中最后一段为什么特别写到“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却对乡村的年“一往情深”? (5)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乡村里的年味”?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 (10分)读诗歌 手推车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1938年初(1)这首诗歌从哪方面刻画手推车这一艺术形象? (2)作者通过塑造手推车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3)请简析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7.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 . 入/则无法家拂士C . 然后能/自反也D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B . 然后能自强也 强:强大C . 不知其善也 也:代词,它D . 其饯我于月宫可乎 其:表希望(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西汉经学家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B . 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短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C .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要安排一半的时间去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学学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D . 开头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来深化强调论点。(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8. (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关任务。“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飙升”成为当下网络热议的话题,许多即将升入初中的学弟学妹听说后,感到紧张担忧。请你围绕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学习体会写一篇小作文,向他们介绍学好文言文的方法和经验。要求:(1)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结构完整;(2)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3)字数在150200之间。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任选一题作文。(一)请以“ (爱、快乐、幸福)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自选。材料一: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材料二:一盏明灯,一方亮窗,从冬燃到春,从夏燃到秋。当太阳被月亮替代的时候,当空中淅沥淅沥下着小雨或纷纷扬扬飘着雪花的时候桌上,一本书,一截铅笔,还有纸上躺着的一首诗夜深了/我醒着/梦亮了要求: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认真抒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4-1、4-2、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5-1、5-2、5-3、5-4、5-5、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1、6-2、6-3、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7-1、7-2、7-3、7-4、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8-1、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