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6616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监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 , 可见编导很有水平。B . 这几天来校参观的人真多,车辆络绎不绝。C . 走到车站,我注意到有个人对我面面相觑。D . 第九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考题默默无闻 , 令人失望。2. (2分)(2011哈尔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B . 积累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积累的飞跃C . 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D . 翻开诗人卷著,我们处处听得雨景,看得雨声,品得雨味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3分)3. (13分)(2014黄冈)古诗词名句填写(1)_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黄鹤一去不复返,_。(崔颢黄鹤楼)(3)杜甫的望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 , _。(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句子是:_ , _。(5)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_。”(6)离愁是对相聚的期盼,正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所写:_ , _。(7)历代文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悠悠流水,拨动了几多情思。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与水有关的连续两句古诗句:_ , _。(8)许多仁人志士都抱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阐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表达了“_ , _”的报国志向。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看吧。”她qio cu_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趁这个机会,我 po gn wn d_,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n xing_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等它克服了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 shn ci y y_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 (4分)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句,构成排比。爸妈,别太溺爱我,不然你的爱意会变成羁绊的绳索,被束缚的骏马又如何能驰骋广阔的草原;爸妈,别太溺爱我,_,_;爸妈,别太溺爱我,_,_。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6. (1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下面划线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同舍生皆被绮绣B . 食之不能尽其材C . 蝉则千转不穷D . 策之不以其道(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3)你从作者的求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的秘诀?(4)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7. (2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表”是古代向帝王_的一种文体,作者_(人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恢弘志士之气_陟罚臧否_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遂许先帝以驱驰_(3)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遗愿,临行前在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强调的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4)诸葛亮为蜀汉的江山大业一生戎马倥偬鞠躬尽瘁,第六段作者自叙身世志向,追述刘备三顾茅庐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5)请说说本文结尾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6分)8. (17分)阅读课内语段,回答后面问题。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 l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叉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1)本文的体裁是_。这篇雪被收在鲁迅的_里。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江南的雪?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朔方的雪有着怎样的特点?画线的句子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4)第段中画横线句子写出了江南雪的什么特点?包含着怎样的意思? 9. (2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孤独温暖的旅程铁凝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1989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说好。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派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是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法)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于是我又常想,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1)作者在回忆汪曾祺先生的时候,既有与汪老的直接接触,也有从书本中了解的汪老。阅读文章填写表格。事件印象_目光温和而又剔透下放沽源研究土豆_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带着自己采集、晾干的蘑菇回京,并为家人烹制_(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文中作者说汪曾祺先生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结合文章分别回答“温和”“剔透”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在这里肆虐 , 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这句话中分析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文中“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从文章看,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汪曾祺?(4)文章的标题“孤独温暖的旅程”有什么含意?(5)第段中“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汪曾祺为什么说“人是孤儿”。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作文:花朵从未因风雨而停止开放,土地也未因丰收而变得懒惰。人生旅途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但决不能在失败的悲痛中把时光消磨,只要生命还有脉搏,就让我们拥抱生活。请以“与 拥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八、 中国名著 (共1题;共4分)11. (4分)红星照耀中国是_国著名记者 _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_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_的真实情况。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3分)3-1、3-2、3-3、3-4、3-5、3-6、3-7、3-8、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1、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6-1、6-2、6-3、6-4、7-1、7-2、7-3、7-4、7-5、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6分)8-1、8-2、8-3、8-4、9-1、9-2、9-3、9-4、9-5、9-6、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中国名著 (共1题;共4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