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589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在原文横线上填上四字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_,互相挤着、撞着,_,_,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_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A . 畅畅快快 推推搡搡 千军万马 前呼后拥B . 千军万马 畅畅快快 前呼后拥 推推搡搡C . 畅畅快快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千军万马D . 千军万马 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 畅畅快快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B . “阳光体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大力提倡。C . 我们要防止校车安全事故不再发生。D . 希望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参加“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按要求用课文原句默写。 (1)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刘桢赠从弟) (3)馨香盈怀袖,_。(庭中有奇树) (4)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_,_。 (5)将崔颢的黄鹤楼默写完整。 _,_。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阅读下面文字,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看吧,由澄_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当m_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突然间,我hung_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语言文字的奥秘了。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节目将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出现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歌曲,其中也不乏经典的面孔和声音,比如陈力演唱的87版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和杨洪基老师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都是老歌曲,但是他们一张口就能把观众带回那个桃花树下读西厢的红楼梦中,又或者是群雄并起吞吐天下的三国纷争之中。(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这期节目做宣传。 儿女情长 英雄气壮 如花美眷 干云霄 似虹豪气 劳牵挂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相与步于中庭_念无与为乐者_盖竹柏影也_(2)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词,把作者的喜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B . 作者描写的“积水”“藻”“荇”,其实是写皎洁的月光。C . 本文表达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D . “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了作者被贬期间知己难寻,迫不得已去寻找张怀民。7. (12分)文言文阅读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欲助毌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逐并害之。康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晋书嵇康传)【注释】康:即嵇康,“竹林七贤”之一,下文的山涛、向秀也在其列。谮(zn):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安:吕安(人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_非毁典谟 _帝寻悟而恨焉 _(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 . 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B .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C . 先帝不以臣卑鄙D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5)“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卧龙一词是徐庶赞美好友诸葛亮的,钟会也说嵇康是“卧龙”,你如何理解?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轮廓袁哲生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晩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和父亲迟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一双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筋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自杀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想死的念头。接近联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作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或是快速跨过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的盒子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 , 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有删改)(1)文中叙述了那些事例来体现“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2)理解下列划线词的语境含义。 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3)第段为什么要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 (4)试对文中第段划线句子“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作简要赏析。 (5)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可是文中无一处“轮廓”出现,作者这样拟题是不是已经离题了? 9.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彭荆风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描写老人行礼的神态,表达了老人对小姑娘诚挚的感激之情。B .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闪出”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C . “她姐姐很受感动”,“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她后来照料小茅屋的感情因素。D . 选段插叙了解放军建小茅屋和梨花照料小茅屋两件事,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和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2)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文按照事件发生顺序组织材料,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展开情节,时间跨度从十年前到现在。B . 文章采用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直接描写的人物有“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间接描写的人物是梨花姑娘和解放军。C . 梨花姑娘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她虽然没出场,但通过其他人物的介绍,她的形象光彩照人,作者正是通过对梨花姑娘以及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示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从而歌颂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D . 文中多次提到梨花,开头变写,中间虚实映衬,结尾人花并提,并引用诗句,升华主题。(3)文章的标题是“驿路梨花”,字面的意义是驿路上的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它还指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含义?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学习中的答题,是对是错,明朗清晰;而人生中的答卷,对错之间,界定模糊;成长中的一个误解,一次弯行,都有可能酿造美丽,让我们从中获得收益,成就自我。请以“美丽的错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600字。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很多红军领导人和他们感人的故事,下列故事中的“他”是谁?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有力。他很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喜欢的马被敌人俘虏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了。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_他是“行伍”出身,他小时候被继母赶出家门,做过各种工作,童年遭受了各种苦难。他十八岁当上了排长,参加了推翻当时一个姓胡的督军的密谋。_他貌不惊人,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在长征途中,他把马给走累的同志骑,自己大部分步行。每次作战不管大小,事前总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_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1、6-2、6-3、7-1、7-2、7-3、7-4、7-5、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1、8-2、8-3、8-4、8-5、9-1、9-2、9-3、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