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2989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主旨情感 (共10题;共79分)1. (7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题。赏析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6分)(2011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3. (10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写出了什么样的秋末之景?有什么作用?(2)“断肠人在天涯”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作者借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10分)古诗鉴赏,按要求答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 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翻译后两句,并说说作者以落花自喻的用意。5. (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两小题。孤 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最后两句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6. (6分)(2014济南)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醉别江楼橘柚”,直叙其事,并交代了地点和季节。B . “江风引雨入舟凉”,写出了诗人迎风沐雨的畅快。C . 诗人想象,朋友不久就要到达潇湘,那时夜泊江上,孤月高悬,两岸猿啼声声入梦。D . 末句的“长”字写猿声,使人想起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7. (4分)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注释】求浆:要水喝。耿:闪闪发光的样子。(1)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游山西村和本诗都描写了乡村风光,但各有侧重,请写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8.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忆江南(唐)自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本诗中能体现江南景色特点的句子是:_(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9. (15分)对下面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 . 诗人在观沧海时见到了山岛、百草、洪波等实景。B . 面对萧瑟秋风,诗人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也表现出了一丝凋衰感伤的情调。C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D . 诗的最后两句,是为了和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关系。10. (4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比喻有何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二、 描述画面 (共4题;共40分)11. (10分)阅读下面的曲,完成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本首曲中“昏鸦”的意思是_。(2)下列对本首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本曲中最能体现季节特征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B . 本曲色彩丰富,勾勒出了一幅游子悲秋图。C . 本曲前三句通过多个景物,烘托了悲凉,萧瑟的氛围。D . 本曲前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游子的羁旅秋思。12. (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钟山即事 (宋) 王安石河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13. (10分)阅读唐朝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一诗,完成小题。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 ,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注】外弟:表弟。十年离乱:指安史之乱。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沧海事:指世事变化之大,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1)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_”;七,八句转入“_”。(2)诗中从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的诗句是:_,_。(3)揣摩“秋山又几重”中“秋”字所包含的内容。14. (10分)阅读诗文,回答相关问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做赏析。三、 品味炼字 (共3题;共27分)15. (10分)(2015上海)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问题【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1)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乙句:_丙句:_(2)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B . 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C . 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D . 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16. (7分)(2011盐城)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17.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 ”,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2)本词上篇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场面,下片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四、 名句赏析 (共2题;共17分)18.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燕山春暮明张羽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1)诗歌一,二句从哪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暮春之景,有何作用? (2)近体诗最忌讳词语的重复使用,但本诗三、四句的两个“江”字和两个“归”字却用的恰到好处,为什么? 19. (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月螺川早发明王猷定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拔残星。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注】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棹(zho):船桨。孤亭:这里指螺江。(1)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五、 表现手法 (共3题;共24分)20. (8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多雨的江南江南多雨呵!我多雨的江南多雨的江南的雨是无声的极细极细的雨多雨的江南的雨是不知不觉便湿了窗棂和花裙的雨多雨的江南有泥泞的小路有叼鱼郎掠过时滚动着水珠的团荷有散发着温热气息的水牛粗糙的皮肤有湿润的故作愁态的紫丁香和野百合有带点儿哑声的小花狗亲昵的嗓音有不肯上升而四处弥漫的柴草淡蓝色的烟气有平静的游鱼吐出一圈圈的泡沫的池水哦,多雨的江南有恬静的积雨云般的思绪多雨的江南有好多好多湿漉漉的记忆有采莲船摇荡的记忆有地米菜清苦的记忆有桃花溪中洗衣的姐妹悄声说话的记忆有杨柳岸边忧愁惜别的记忆有河面上雨丝编织着火把和吆喝的记忆有纸伞斜撑跋涉于泥泞的记忆多雨的江南的记忆像山葡萄一样繁多多雨的江南的记忆像山葡萄一样酸涩而又甘甜江南是多雨的我的多雨的江南多雨的江南的土地有好多好多的种子多雨的江南的雨总在细细密密地同种子议论着萌发的机缘(1)本诗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从诗中提供的信息看,江南的雨有什么特点? (3)诗中为什么说江南的记忆是“湿漉漉”的? (4)品析诗句。多雨的江南的记忆像山葡萄一样酸涩而又甘甜(5)你喜爱多雨的江南吗?试谈谈自己的理由。 21. (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山行【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释】枥:同“栎”,落叶乔木。(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B . 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C . 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D . 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B . 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C . 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D . 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22. (10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4)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主旨情感 (共10题;共79分)1-1、1-2、2-1、2-2、3-1、3-2、4-1、4-2、5-1、5-2、6-1、6-2、7-1、7-2、8-1、8-2、9-1、10-1、10-2、二、 描述画面 (共4题;共40分)11-1、11-2、12-1、12-2、13-1、13-2、13-3、14-1、14-2、三、 品味炼字 (共3题;共27分)15-1、15-2、16-1、16-2、17-1、17-2、四、 名句赏析 (共2题;共17分)18-1、18-2、19-1、19-2、五、 表现手法 (共3题;共24分)20-1、20-2、20-3、20-4、20-5、21-1、21-2、22-1、22-2、22-3、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