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288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1分)1. (1分)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有人连中三元,“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B .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在称呼上很是讲究,“君”“足下”都是对别人的尊称。C . 古人会以籍贯称呼对方,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D .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豆蔻、始龀、弱冠、不惑、知命、耳顺等。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2. (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 芒种为五月季。“芒”是指稻麦,麦子到此时为始熟,因野里开始(m)漫着新麦的清香,水稻此时则不可种,稻田里也已一片新绿,令人心(kung)神(y)。此时草厚螳螂生,螳螂飞捷如马,故又称“飞马”,它是捕蝉高手,却总意识不到黄雀在后。螳螂两足如斧,故又称“斧虫”,这斧令它自以为螳臂能挡车,这实在是有些可笑。(选自微谈节气)(1)根据拼音写汉字。 mkung y_漫心_神_(2)根据语段内容写一个与螳螂有关的成语。 (3)下列诗句内容与语段所写的节气相符的一项是( ) A . 书架斜斜设,梅花细细香B .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C .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古诗词默写。 (1)蒹葭采采,_。所谓伊人,_。(诗经蒹葭) (2)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坐观垂钓者,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挥手自兹去, _。(李白送友人)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诗句:“_,_。”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美丽景色的语句“_,_。”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6分)4. (1分)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余伤病 _二十余日 _虑不得脱 _得诗三首留衣底 _旋围解 _旌旗十万斩阎罗 _捷报飞来当纸钱 _投身革命即为家 _血雨腥风应有涯 _取义成仁今日事 _5. (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敝帚自珍文人相轻 , 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日:“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 , 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日:“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注】轻,轻视。武仲:即傅毅。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里话:俗语,民间谚语。(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 而固小之_武仲以能属文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3)文中认为“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五、 名著阅读 (共2题;共2分)6. (1分)为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小语组织大家在课堂上交流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 (1)根据下面对人物外貌气质的描写,判断他是谁?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_ 新来的那个人马上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大门牙的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 他烟酒不沾,身材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 _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_(2)主题:“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相关事例”,请填写表格。 人物出生地 出身 相关事例毛泽东湖南湘潭人富农小时候极具反抗精神,渴求读书,考取湖南师范学校;成立新民学会;在_做图书馆助理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秋收起义,建立_根据地,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在江西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_湖南桑植人贫苦农民胆子大,口才好;把哥老会成员收编成红军,长征时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彭德怀湖南湘潭富农司令部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的感到很得意,那是因为_。7. (1分)读名著,完成下表。 知识卡片批注式阅读是指在阅读时,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书名内容批注平凡的世界孙少安读完小学六年级后, 他明白自己的弟弟少平也要开 始读书了,家里是完全负担不起两个人读书的,于是12岁的他就主动辍学在家务农了。_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我们要像保尔一样,身残志坚,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六、 诗歌鉴赏 (共2题;共2分)8. (1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火把从那里出来了火把一个一个地出来了数不清的火把从那边来了美丽的火把耀眼的火把热情的火把金色的火把炽烈的火把人们的脸在火光里显得多么可爱在这样的火光里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节选自长诗火把,写于1940年)(1)此诗的作者是_,他的成名作是_。 (2)全诗借助“火把”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9. (1分)(2012丽水)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1)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_。(2)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分)10.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长街短梦铁凝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了起来。地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四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是再无什么指望。她想到了死。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嘴杂,村着棕色案面上浆糊的嘎巴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这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这时有一位全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她突然不再想去死和写诀别的信。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她甚至觉出方才她那“尽情的绝望”里有一种做作的矫情。她纫了针,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整了绽裂的邮包。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常常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踩得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条老路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我们曾经在公共汽车上与人争吵,为了座位为了拥挤的碰撞。但是永远也记不住那些彼此愤怒着的脸,记住的却是央在车缝里的一束小黄花。那花朵是如此的娇小,每一朵才指甲盖一般大。是谁把它们采来从哪里采来?又为什么要插在这公共汽车的窗缝里呢?怨气冲天的乘客实在难以看见这小小花束的存在,可当你发现了它们才意识到胸中的怒气是多么地没有必要,才恍然悟出,这破旧不堪的汽车上,只因有了这微小的花,它行驶过的街道便足可以称为花的街了。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条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节选自铁凝作品集长街短梦)(1)选文第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方法?请想象并描述一下我的同学在老人求助她的那一瞬间的心理活动。 (2)文章第段写“她纫了针,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可为什么“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嗜杂,衬着棕色桌面上浆糊的嘎巴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这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11. (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4)第段中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八、 小作文 (共1题;共1分)12. (1分)希望中学正在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材料的内容。 【材料】诈骗分子用网络虚拟电话冒充公安局的电话,打给退休在家的张女士,自称是某公安局的警官。诈骗分子称张女士涉嫌犯罪,要求她把自己的银行存款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以协助调查。半信半疑的张女士通过查询得知,某公安局的电话与来电号码是一致的。惊恐之下张女士将十几万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户。等她意识到被骗时,后悔不已。反诈骗专家说,公安机关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往指定的银行账户里存钱。近年来,这类案件令群众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元,许多受害者除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外,还承受着心理上的痛苦。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13. (1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题目: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作文(二)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情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戈壁上两粒种子。“天啊!”一粒种子惊呼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们可怎么活啊!”最后它在抱怨中死了。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用尽力气汲取着每一点水分。它自言自语:“我是一粒种子,我的责任就是为大地添一份绿色。”最后它长成了一棵胡杨,身躯也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经得起风沙。其实,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每个人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会改变整个世界。作文要求: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毕业学校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1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2-1、2-2、2-3、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3-1、3-2、3-3、3-4、3-5、3-6、3-7、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6分)4-1、5-1、5-2、5-3、五、 名著阅读 (共2题;共2分)6-1、6-2、7-1、六、 诗歌鉴赏 (共2题;共2分)8-1、8-2、9-1、9-2、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分)10-1、10-2、10-3、11-1、11-2、11-3、11-4、11-5、八、 小作文 (共1题;共1分)12-1、九、 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