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3 记叙文阅读(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902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3 记叙文阅读(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3 记叙文阅读(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3 记叙文阅读(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3 记叙文阅读(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10题;共187分)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生命之芯李雪峰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摇曳着一片苍翠,连一束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不停地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到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也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妻子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把泥土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动)(1)阅读选文,完成图表。时间描写内容叶落特点情感暮秋悠闲去年中秋“一下子、一夜工夫、早早地”(2)本文第段中写道“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作者产生敬意的原因。(3)这篇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对葡萄藤进行了生动地描绘,请你细细品味,然后选取文中相关语句进行赏析。(不超过150字)2.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借给你的温暖江文胜(A)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地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B)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 , 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某某年某月某日。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1)请从“王老汉”的角度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2)小说中A,B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小说的结尾在设置上有何妙处? (4)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3.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放射性同位素核辐射的主角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并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放射性,并不是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称为“稳定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_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_种。一般来说,原子质量很大的金属,像钚、铀、镭等,都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以及铀元素全部带有放射性。另外某些原子质量小的同位素也带有放射性,如碳14、钴60。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会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这就是所谓的“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衰变的时候,可放射射线、射线、射线,射线、射线对人体危害不大,而射线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会诱发人体基因突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换言之,半衰期是指某个样品中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短的只有几天、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不到1秒钟。长的却达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亿年、几十亿年,例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为30年,钚239为24000年,铀238则为447亿年。半衰期越短,其原子越不稳定。经过连接的几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会因衰变而减至初始活度的l/2、1/4、1/8,等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预测任何时候的剩余活度。随着数量的减少,放射性同位素所发出的辐射也相应地减少。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线能够破坏活的细胞,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在医疗上,可以用来杀菌消灭微生物,并且可以用来杀灭癌细胞等。放射线也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它可以用来观察固体内部的目标,就像X射线那样用于病灶的检查。在工业上,放射性也有很多应用,例如用射线来测量纸的厚度,用射线照片来检查机器内部结构等。当然,如果应用不当,核辐射也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1)选文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3)第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下列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4. (17分)阅读,完成后面问题女教师村里新来了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姓陈。陈老师来报到的那天,正逢着下雪天,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村子遮掩住了。陈老师是乘县教育局的小车子来的,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陈老师想从车上下来走着进村,可去接陈老师的村里人不肯,硬是把她阻在了车里面。村长说:陈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城里人不能受冻。村里的人于是用肩膀把车子抬进了村里。陈老师去的是村小,其实村里压根儿就这一所学校,村长说,在大山里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已经相当不错了。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玩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村长说,村里只能给娃儿们围大操场,盖校舍根本就不敢想。陈老师眼睛湿湿的,几天后她将寝室搬到操场边,陈老师对村长说:“我会看着新校舍建起来的。”“想不想走出大山去?”有一次在课堂上她问学生。“想!老师,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城里?”学生们睁着一双双大眼睛问。“那要看你们的本事,不读书是出不去的。”“那我们不出去了。”下面的学生争着说。“为啥?”陈老师惊问。“读书太累。”“你们全是混蛋!”她气得把教科书往墙上砸过去。看见老师生气,这些小学生怕全缩着小脑袋不做声了,教室内一下子变得静静的。窗外,雪花满天飞舞着,“啪啪”打在窗上,在玻璃窗上绽开一朵朵好看的小花。“再问你们一遍,想读书吗?”陈老师坚持着最后的忍耐。学生们也许是受惊吓了,这时候谁也不敢吭声。“今天我在操场上爬给你们看,你们想读书了我再来上课。”陈老师一甩头,猛地打开教室的门出去了。“陈老师!”学生们呼啦一下惊叫着也跟着往门外跑。学生们齐齐地拥在矮矮的走廊下,寒风中狂飞的雪花呼呼地扑向他们的小脸。陈老师单薄的身子跪在雪地上,任凭冰冷的雪花无情地摧残她秀美的头发,妙张开手臂用十根手指狠狠地抓着雪泥,像乞讨者似的一步一步往前爬。“老师,我们错了。”学生们急得哭了起来。“老师,别这样,你的裤子磨破了。”学生们一个个跑过去想搀扶她。“滚开,让我爬下去。”她在雪地上尖声地叫着。“我们不滚开,我们要老师去课堂。”“想读书吗?”“想。”学生们哭着跪在雪地上。“黑板上写着什么字?”“走出大山去。”大家一个字一个字地背着陈老师刚教的话。“继续念。”“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 ”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操场上响亮地响起。“都回教室去吧,老师想听你们的读书声。”陈老师满脸泪花地拥抱着孩子们。雪越下越大,这是大山里好多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陈老师终于从雪地上站了起来。(1)读完本文第三段后你有何感受?请写出来。(2)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用了“混蛋”、“砸”等词语却不会影响陈老师的美好形象,为什么?(3)联系上下文,回答关于“走出大山去”的问题。从“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 ”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你听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心声?“走出大山去”的含义是什么?(4)结合选文,分析陈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5)结尾对雪景的描写富含深意,请谈谈你的理解。5.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记忆的版图林清玄一位长辈到大陆探亲回来,说到他在家乡遇到兄弟,相对地坐了半天还不敢相认,因为已经一丝一毫都认不出来了。在他的记忆里,哥哥弟弟都还是剃着光头,蹲在庭前玩泥巴的样子,这是他离开家乡时的影像,经过四十年还清晰一如昨日。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记忆如新,反而真实的人物是那样陌生,找不到与记忆的一丝重叠之处。更使他惊诧的是,他住过的三合院完全不见了,家前的路不见了,甚至家后面的山铲平了,家前的海也已退到了远方。他说:“我哥哥指着我们站立的地方,说那是我们从前的家,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如果不是有亲人告诉我,只有我自己站在那里的话,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住过十七年的地方。”这使他迷茫了,从前的记忆是真实的,眼前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但在时间空间中流过时,两者却都模糊,成为两个丝毫不相连的梦境。在此地时,回观彼处是梦,在彼地时,思及此处也是梦了。到最后,反而是记忆中的版图最真实,虽然记忆中的情景已然彻底消失了。这位长辈回来后怅惘了很久,认为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缘故,才让他难以跳接起记忆中沦落的事物,其实不然,有时不必走太远,不必经过太久的时光,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怅惘。我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坐在台北松江路六福客栈的咖啡厅时,总会指着咖啡厅的地板,说:“你们相不相信,这一场块是我小时候卧室的所在,我就睡在这个地方,打开窗户就是稻田,白天可以听到蝉声,夜里可以听到青蛙唱歌,这想起来就像是梦一样了。”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记忆的版图在我们的心中是真实的,它就如同照相机拍下的静照,这里有我走过的一条路,爬过的一座山;那里有我游过泳、捞过虾的河流;还有我年幼天真值得缅怀的身影。这版图一经确定,有如照相纸在定影液中定影,再也无法改变,于是,当我们越过时空,发现版图改变了,心里就仿佛受到伤害,甚至对时间空间都感到遗憾与酸楚了。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美丽无方,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其实,在记忆中的事物原来可能不是那么美好的,当时比现在流离、颠沛、贫困,甚至面临了逃难的骨肉离散的苦厄,但由于距离,觉得也可以承受了。现在的真实也不一定丑陋,只是改变了,而我们竟无法承担这种改变。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无非都是一些形式的展现。记忆的版图,乃是从前的现实;现在的生活,终将成为未来记忆的版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真实的自我始终没有改变。【注】“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语出李煜词,在文中意为离乡时间久,距离远。(1)第段中提到“我环顾四周竞流下泪来”,结合上下文看,“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2)下面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记忆的版图”为题。(4)联系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人生感悟有什么不同。【链接材料】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节选自普里什文林中小溪)6. (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问题。最后成熟的果子深秋的一天,我来到屋后的苹果园。果农的窝棚已空,夕阳下,几只小鸟在上面理着羽毛;苹果树的叶子稀疏金黄,微风吹来,不时地飘向我脚下的小路。就在我沉醉于属于我的这片世界时,我发现了一只苹果。它挂在一个树杈的中间,大小如我的拳头。显然,这是一只被忘了采摘的苹果。因为它生的非常隐蔽,如果不是我恰好在那个位置抬起头,根本就发现不了它。要不要摘下那只苹果,我犹豫了好一会儿。最后,我还是决定不去动它,我想看看,一只苹果,在没有人提前采摘的情况下,会怎样一种结果。立冬、小雪、冬至、大寒,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我第五十二次去看它的时候,这只苹果不见了。也许是从它身边吹过的一阵风过猛了点,也许是它已不愿呆在枝头,总之,在我寻找它的时候,它正躺在树下的枯叶堆里。自从搬到郊外,我无数次来到这漫步。从果农摘下第一批清涩的果子,到收获结束后,果农运走的最后一批,我都购买和品尝过。它的外形是那样饱满圆润,它的色泽是那样金黄厚重。这只苹果被我带回家后,在我的书房里又呆了近两个月。直到有一天,儿子问我:“妈妈,你在那弄的那只苹果,怎么那么甜?”我这才知道,果园里最后那只苹果已被儿子吃了。不过,从那天起,我也不再为儿子的顽皮、无知和不懂事而苦恼;也是从那天起,对那些及早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的家长,我不再羡慕。因为我散步时偶然发现的那只苹果,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最后成熟的果子最甜,并且最不容易腐烂。(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_树杈隐蔽(2)作者为什么没去摘那只被忘了的苹果?(用文中原话回答)(3)“立冬、小雪、冬至、大寒,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作者写这一连串的时间词说明作者对这只被忘了的苹果怎样的态度?(4)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作者体会到的人生哲理。(5)“最后成熟的果子最甜,并且最不容易烂”,你是这样认为的吗?7.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换糖刘国芳孩子跟着母亲去外婆家,路有点儿远,坐了一上午的车。才到不久,孩子就听到外面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走出来,看见一个人挑着一副担子,那丁丁当当的声音,就是这个挑担子的人敲出来的。孩子不知道这个人在做什么,就跟在后面。见孩子跟着,挑担子的人就说:“拿东西来换糖。”挑担子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孩子知道了,这是个换糖的人。孩子住在大城市里,没人换糖或者说没见过换糖的,现在听说牙膏皮也可以换糖,孩子就来劲儿了,孩子掉头就跑了回去。孩子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牙膏皮。随后,孩子得到很小的一块糖。把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津甜津甜。孩子吃着糖回家时,母亲很惊讶,说:“你吃的什么?”孩子说:“糖。”母亲说:“哪来的?”孩子说:“牙膏皮换的。”母亲听了,更惊讶,说:“那么脏的东西,能吃?”孩子的外婆也在边上,说:“那是麦芽糖,怎么不能吃?”第二天,孩子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知道换糖的来了,又跟在后面。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他,就说:“拿东西来换糖。”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孩子又跑回家,这回,孩子找了一块烂铁来。孩子又得到一小块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很甜很甜。孩子后来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就会从家里找东西出来。好多次好多次以后,孩子就觉得家里再找不出什么东西来。没有东西换糖,孩子只能跟在后面。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就说:“拿东西来换糖。”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孩子说:“没东西了。”孩子说着,仍跟在后面。孩子的母亲,这天看见孩子跟着换糖的,便把孩子拉了回来,说:“回去,不怕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呀?”孩子嘟嘟嘴。天天都有换糖的人到村里来,孩子也天天听得到丁丁当当的声音。这天,换糖人又来了,孩子仍像以前一样,又跟着。换糖的人出村了,孩子仍跟着。换糖人见孩子还跟着,就说:“你还跟着我做什么?”孩子笑笑。换糖人说:“你再跟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孩子仍笑。换糖人见孩子不肯走,就放下担子,敲了一小块糖给孩子。孩子吃着糖,不跟了。换糖人走了,不见了。孩子这时转身想回家,但忽然,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孩子一听到这声音就来劲儿了,寻着声音过去,跟在后面。换糖人看孩子跟着,也说:“拿东西来换糖。”孩子说:“没东西了。”说罢,孩子仍跟着。天不早了。孩子这时离村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但跟在换糖人后面,孩子一点儿也不害怕。天黑后,换糖人发现孩子还跟在后面,换糖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跟在后面呀?”孩子笑笑。换糖人说:“现在天黑了,你住哪儿呀?”孩子说:“我外婆家住邓坊村。”换糖人说:“十多里,你怎么回去呀?”孩子没回答,仍笑。这天,是换糖人把孩子送回村的。一到村里,孩子就认识路了,孩子跑回家去。但到家后,孩子没看到一个人,外婆还有母亲,一个人都不见。孩子就害怕了,哇一声哭了起来。在孩子哭着时,孩子的外婆和母亲回来了。见了孩子,她们一把搂着,带着哭腔说:“你回来了呀,我们以为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哩。”(选自湛江文艺2018年第11期)(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金:小说以“换糖”为题,文中的孩子分别用什么东西来换糖呢?小语:我知道,孩子先用“_”来换糖,再找了“_”来换糖。小文:是的,小说中明确写了孩子两次“换糖”的事情,后来,孩子没有东西换了,但换糖人还是_。(2)联系上下文,揣摩相关句子,完成下列问题。 小东要在课堂上朗读下面这段话,请你指导他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并简要说明理由。换糖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跟在后面呀?”孩子笑笑。文中6次出现了“仍”字,请结合文意,分析这个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说一说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4)读了这篇小说,小金、小东、小语因小说主旨产生了分歧。你赞成谁的看法呢?请作出选择,并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理由。 小金:我觉得这篇小说在歌颂真善美。小东:我觉得这篇小说反映的其实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小语:我觉得这篇小说折射出了中国社会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_。8. (18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社戏(选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1)品味文中画线句中加点的“踊跃”一词的表达效果。(2)结合社戏全文,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9. (17分)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问:“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1)说说你对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理解。 (2)试赏析第段画线句子“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 (3)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这句话的理解。 10. (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母亲的来信(苏)克拉夫琴科母亲来信了。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 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 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 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喧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馀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 工资再寄吧。”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1)文章开头“母亲来信了”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什么感情?信的开头、结尾和中间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态度经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文中写道文卡计划工资花费时引入他路遇家乡熟人的内容,从记叙的顺序上看,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这一安排具有怎样的作用?(5)从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母亲?(6)文章的结尾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请你想象一下文卡看到这张三卢布的纸币时的反应,并将你的想象情景描述出来。第 21 页 共 21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10题;共187分)1-1、1-2、1-3、2-1、2-2、2-3、2-4、3-1、3-2、3-3、3-4、4-1、4-2、4-3、4-4、4-5、5-1、5-2、5-3、5-4、6-1、6-2、6-3、6-4、6-5、7-1、7-2、7-3、7-4、8-1、8-2、9-1、9-2、9-3、9-4、10-1、10-2、10-3、10-4、10-5、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