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852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五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版五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版五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五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孩子,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_ ,成功前最_。坚持住,你就会迎来_,迎来_,迎来_。A . 渺茫 绝望 黎明 成功 胜利B . 渺茫 绝望 成功 黎明 胜利C . 绝望 渺茫 胜利 成功 黎明D . 绝望 渺茫 黎明 胜利 成功2. (2分)下列对句子的语病分析及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只有守住底线,相关互联网企业就能把握好科技创新的风口,站在社会发展的潮头。(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有.就”应改为“只要.就”)B . “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没有语病)C .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影响了中国。(语序不当,“世界”和“中国”应调换顺序)D . 中国去年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的专利、商标和工业设计申请达110万份,而关国仅有58.9万份,几乎比中国少了一倍。(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一倍”应改为“一半”)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名句积累与运用。 (1)子曰:“父母在,不远游,_。”(论语里仁) (2)老骥伏枥,_。(曹操龟虽寿) (3)烽火连三月,_。(杜甫春望) (4)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三峡中渔者歌曰:“_,_”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死明志,光照千古的名句是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4. (8分)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相得益章 _改为_ 眼花燎乱 _改为_变换多姿 _改为_ 一拍既合 _改为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5. (2分)仿写句子。你是严冬里的炭火,_,你是湍流中踏脚石,_,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摸不着的阳光,啊,友情,你在哪里?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6.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以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精定。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1)下面“疾”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符合“各疾趋出”的一项是( ) A . 病B . 厌恶C . 憎恨,嫉妒D . 快速,急速(2)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河 水 倾 泼 丈 余 鸡 鸣 犬 吠 满 城 中。(3)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哪些现象表现地震是“非常之奇变”的? 7. (16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乙】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 , 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战国策魏策二【注释】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谗言:坏话。(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及其家穿井 _丁氏对曰 _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 _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 _(2)下面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 . 两狼之并驱如故B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 . 得一人之使D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4)说一说你从甲、乙两则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8. (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拒绝阅读就是拒绝美好一个人对文化品的需求程度,实际上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反映。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高文化素养的。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一门心思追逐财富,每天不肯拿出哪怕一个小时来阅读。其实,这些人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不懂得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一个只是拥有财富而没有文化的人,不过是财富的管家罢了。现在的大学里也在发生着让人痛心的事,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是一个专业工具罢了。比如两个弹奏钢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他们最后的区别是: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专业知识可以获得文凭,可以成为硕士、博士,但那不是文化。一个社会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没有这样的文化追求,是可怜的,也是不可能和谐发展的。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空虚。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了文化的归属感。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我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文明的渴望和追求。很多华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购买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课。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管理者,仅仅精于自己家族和企业的业务领域,而对于社会文明则茫然无知。这样的茫然和无知,导致的后果是他们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漠视。中国慈善事业的严重滞后,富人缺少同情、帮助弱者的善良情怀,就是这种缺失的直接后果。说到底,就是文化的严重缺失。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放眼我们的社会,有哪些人心怀着巨大而崇高的社会责任心在认真地阅读?我们现在不缺少财富,缺少的是文化素养,是巨大的社会责任心,是善良的人文情怀。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一个社会的价值核心,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良心。阅读使人丰富文化知识,提升道德品格,涵养崇高情怀。而一个人只有培植了崇高品格,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谈论的“阅读”不是指对专业教科书的学习,更多的是指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阅读。B . 一门心思追逐财富、缺乏文化阅读容易导致对社会文明的无知和社会责任的缺失。C . 作者拿钢琴家和钢琴演员的事例进行对比,揭示了“文化阅读能够让人发展得更好,挣钱更多”的道理。D . 很多海外华人从中国购买大量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课,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获得文化归属感。(2)下面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开头点明阅读与文化素养的关系,结尾揭示阅读与道德、品格、情怀等人文素养的关系,虽一线贯通,却始终未能点题。B .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指出拒绝阅读的弊端,中间列举三类人因各种原因而缺少文化阅读的事实,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揭示阅读的重大意义。C . 本文层次分明。第段论述大学生缺少文化阅读的弊端;第段举海外华人因孩子缺乏中华文明而苦恼的事例,论述了文化阅读的重要性;第段举富人缺少文化素养的事例论述文化缺失的后果。三个层次,条理分明,井然有序。D . 文章各部分衔接紧密,如第段“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这一句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下列对文章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思路严密,如第段中“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管理者”与第段的画线句形成照应。B . 这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性文章,没有明确的思路和线索,思维跳跃而随意,从大学生到海外华人,又突然跳到富二代、富三代等。C . 第段用现在大多数人不肯花时间读书这一现象引出后面的论述,第段从大学生、海外华人、国内富人的事实展开论证,得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这个结论。D . 第段中“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贴切地揭示了财富、文化素养与人的关系。9. (18分)小说阅读 碑(节选)孙犁树枝开始摇动,霜雪大块地往下落。风来了,雾也渐渐稀薄。枪声响到河南岸,人们全掩藏到堤后面去了雾腾起,河流显出来,河两边水浅的地方,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流却更浑浊汹涌了。他们渐渐看见一小队黑衣服的战士,冲着这里跑来。他们弯着身子飞跑,跑一阵就又转回身去伏在地上射击。他们分成了三组,显然是一组对付着一面的敌人。敌人也近了,敌人从三个方向包围上来,形成了一个弓背。这一小队黑衣服的战士就是这个弓的弦,是这弦牵动着那个弓背,三面的敌人迅速地逼近他们。“那穿黑衣裳的是我们八路军! 夜里过去的。”小菊兴奋又担心地,大声告诉她身边的人。这一小队人马,在平原上且战且走。他们每个人单独作战,又连结成了一个整体,自己留神是为的保护别人。在平原上初冬清晨的霜雾里,他们找到每一个可以掩蔽自己的东西:小壕沟、地边树、坟头和碑座、大窑疙瘩和小树林。他们在那涂满霜雪的小麦地里滚过来了。 这自然是撤退,是突围。他们一个人抵挡着那么些个敌人。A三面的敌人像一团旋转的黄蜂,他们飞上飞下,迫害着地面上的一条蜈蚣。蜈蚣受伤,并且颤抖了一下,但就是受伤的颤抖,也在观战人的心里形成了悲壮的感觉。人们面前的土地是这样的平整和无边际。B一小队人滚动在上面,就像一排灿烂的流星撞击在深夜的天空里,每一丝的光都在人们的心上划过了。战争已经靠近河岸。子弹从观战人们的头顶上吱吱地飞过去。人们低下头来,感到一种绝望的悲哀。他们能渡过这条河吗?能过来可就平安了。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敌人一扑面子压过来,炮火落到河岸上,尘土和泥块,掩盖了那一小队人。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他们在炮火里出来,身子像火一样热,心和肺全要爆炸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本,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他们万分艰难地走到老金的家里。村北里也响起枪来,村里大乱了。母女两个强拉硬扯地给他们脱下冻在身上的衣服,小菊又忙着到东间把自己的新棉裤换下来,把家人过冬的棉衣服叫他们穿上,抱出他们的湿衣服去,埋在土里。大娘含着两眼热泪说:“你们不能待着,还得走,敌人进村了!”她送他们到村西的小交通沟里,叫他们到李庄去。那里再暖身子吃饭吧。她流着泪问:“同志!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老李呢?”“李连长死在河里了。”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滚过来,纵身到这弃流不息的水里。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1)阅读全文,从李连长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经过:_结果:_(2)第三段中多次出现“他们”,指代的内容一样吗?请简要说明。 (3)请从 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并从感情基调、重音、停连、语气等角度阐述你的朗读设计。A:三面的敌人像一团旋转的黄蜂,他们飞上飞下,迫害着地面上的一条蜈蚣。B:一小队人滚动在上面,就像一排灿烂的流星撞击在深夜的天空里,每一丝的光都在人们的心上划过了。(4)一般情况下,纪念碑是纪念英雄的,可本文的结尾却说“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小文对此很困惑,请你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帮他解惑。 10. (5分)名著阅读。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把自己比作一只鸟,谈谈这样写的表达效果。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请以“拒绝”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书写工整规范。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3-1、3-2、3-3、3-4、3-5、3-6、3-7、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5-1、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6-1、6-2、6-3、7-1、7-2、7-3、7-4、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8-1、8-2、8-3、9-1、9-2、9-3、9-4、10-1、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