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362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A卷一、 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 (共1题;共8分)1. (8分)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 . 戍鼓断行人,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B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C . 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D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E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F .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一上高城万里愁,_。(许浑咸阳城东楼)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怒而飞,_。(庄子北冥有鱼)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商末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来饿死了,后世许多诗人在表明自己心志的时候都会用此典,请写出你在初中三年所学含有“采薇”一词的诗句。“_,_”。“_,_”。二、 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8分) (共7题;共18分)2. (2分)选出划线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 ) A . 确凿(zo) 拗过去(o) 盔甲(ku) 蝉蜕(tu)B . 倜傥(t) 锡箔(b) 珊瑚(shn) 桑葚(shn)C . 斑蝥(mo) 秕谷(b) 攒成(cun) 菜畦(q)D . 油蛉(lng) 臃肿(yng) 宿儒(s) 似乎(sh)3. (2分)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星光璀璨,汉字是它的基石。B .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C .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令人流连忘返。D . 高明的画家会在画面上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4. (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传统节目的文化变迁,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正如春节凝聚了琴瑟和鸣的亲情、慎终追远的家风和孝悌忠信的追求,传统节日里蕴藏着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文化基因,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要让文化品格与现实生活融合统一,更好地服务人们。只有自觉珍视传统节日,才能更好地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A . 第句中,“琴瑟和鸣”多比喻夫妻情笃和好用在此处不恰当。B . 第句中“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C . 第句有语病,可以修改为:在“更好地服务人们”后添加“的生活”D . “文化基因”是主谓短语,“只有自觉珍视传统节日,才能更好地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条件复句。5.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去逝了,咏迷们甚是悲伤。(把“去逝”改为“去世”)B . 数学实在是太难了,对我一点也不感兴趣。(删掉“对”)C . 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把“呼伦贝尔大草原”改为“江南原野”)D . 他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把“栩栩如生”改为“惟妙惟肖”)6. (2分)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 有个成语,叫做不识丁,_。_,_。_,如文天祥的诗中就有“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已陶然”的诗句。所以说人目不识丁或不识一字,就不免带有贬义目不识丁又叫眼不识丁“丁”字的写法,就那么一横一竖钩,确实是简单不过了意思是说连个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A . B . C . D . 7. (2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B .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的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C . 明天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D . 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8. (6分)亲爱的同学,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携手并唐,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活动创意: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两项。 A:竟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B:_C:_D: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3)“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4)读书现状调查表 学段调查项目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1.5小时1.2小时0.5小时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27.8%35.8%45.6%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_。三、 浅层次阅读理解(22分) (共3题;共22分)9. (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A)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如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对生产流水线工人的替代、智能化信息系统对手工作业的替代等。(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B)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认为:AI(人工智能)技术会升级换代,进入20时代。它将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发,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另一个关于A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潘云鹤认为,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对他的印象如何。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到期检查,甚至在你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选自读者有删改)(C)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比如,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的研究人员平均年薪都有50万美元,如此令人羡慕的岗位也存在被替代的可能。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互联网逐漸成为唯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看似变得多而自由,但其实由于人工智能的原因,垄断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也就变得容易了。此外,人工智能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2016年的围棋人机对弈中,谷歌设计开发的阿法狗与韩国的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达到了3000美元。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选自微信公众号“失飞的纸飞机”有删改)(1)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B . 通过“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可以断言,未来学生的文化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会大大提高。C . 目前,在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包括最普通研究人员在内的大部分岗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替代。D .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别人无法掌控我们需要的信息,信息量将更加丰富,信息使用更加自由。(2)下列有关“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成本的降低。B . AI(人工智能)技术会升级换代,进入20时代。它将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C . 人脑和电脑直接联合工作,形成了“脑机混合”增强版智能,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无限提高。D . “双刃剑”是指人工智能有利也有弊。人工智能发展的危害就是有可能影响就业(机器排斥人工)、垄断信息、运行成本高企。(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到那个时候”指30年后,起限制作用,明确了具体时间和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B . 本选文重点说明“人工智能”发展的美好前景。C . AI的能力无可估量,也许有一天,人类会被“AI”完全控制,世界将变得更为秩序井然。D . “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样的改变。”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0. (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和他的花圃亦夫父亲是个中学教师,而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总是穿着古板的制服,推着他那辆擦得锃亮如新的旧自行车,在灰头土脸的乡亲们的问候声中,神情威严地穿过两排泥屋夹成的乡街。父亲的古板和威严确立他在家中至尊地位的同时,也使我们和他变得疏远。那时,我们弟兄三人最惧怕的就是学校的假期。休假在家的父亲使小院中的一切活动充满秩序,而这种秩序时刻令人感到窒息。父亲结束了他三十余年教龄回到乡村的时候,我们都已在遥远的城市中安家立业。空荡荡的小院中只剩下了年迈的母亲和分给她的一亩薄田。而父亲带回来的,也只有几箱旧书和一床用了多年的铺盖。少年的记忆使我们对卸下重任的父亲充满信心,我们相信他足以将退休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足以在乡村中维持以往的尊严。但事实很快证明,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推测。那一年我出差之后回老家休假,父亲忧心忡忡地说:“咱家那亩地恰在瓜区,四周皆瓜,咱们要是种庄稼会显得很不合群。”我劝他不要想得太多,但父亲却在尝试与人换地未果后,毅然决定自己也要栽种西瓜。随后父亲上集市选种、买书学习,忙碌了一番,地里的瓜秧果然也出了苗。待我走时,田里的瓜蔓已铺满一片,头茬瓜长得已有拳头大小。临行前两三天,父亲说:“咱今日去搭瓜庵吧,你走后我就住在地里。”我大惑不解,待瓜熟防贼尚要一个多月,何必自找罪受。但后来猜测父亲作为教书人,或许喜欢那种归隐的情调,便顺从了他的做法。后来的事是母亲告诉我们的。那年父亲的瓜秧比谁家的都茂盛,但瓜熟时节却没能收获一个熟瓜。父亲在孤零零的棚庵里苦守的所得,只是一堆后来被人割去沤肥的秧蔓。尽管父亲有不菲的退休金,尽管乡邻们对此事的谈笑充满善意,但这件事仍极大地刺伤了父亲。那段日子父亲变得孩子般孤独与忧伤,这种忧伤使我们在感到可笑与不可理喻的同时,也对父亲有了真正的理解。在规劝和央告了多少次后,父亲和母亲终于同意以自食其力者的身份,去哥所在城市的加工厂里做看门人了。看门人的职责是父亲自己定的,其中包括毫无必要的“绿化环境、每日早晚清扫院子两遍、工作时间严禁与亲友谈话”之类的条款,这使得身为企业主的哥哭笑不得。在父亲几次认真的书面报告之后,哥在并不宽敞的小院中为父亲腾出了一块花圃。父亲在下班后辛勤地劳作其中,这不仅常常使他累得腰酸背痛,也给本来就多病的母亲添了许多需要清洗的衣物。北方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终日照射着这座城市楼群间孤零零的小院。父亲晚饭后总是搬把竹椅坐在花圃旁读书。父亲患有眼疾,傍晚的光线暗弱昏黑。但哥没有劝阻父亲,他知道读书只是父亲一个稚气的借口,他所守候的是至今仍埋在泥土里的花籽。群花终于如期地开放了。尽管那全然是些随处可见的平常花草,可父亲却特意用哥的手提电话给远在另外城市的我和小弟打来了电话,不厌其烦地描绘每种花的形状和颜色,并兴奋地说他明年将再另辟新圃,栽种蔬菜甚至瓜果。我在电话里听见了父亲身旁的哥的笑声。哥的笑声使我胸中涌动着一种久违的亲情,使少年时代的许多无聊的琐事,温暖地闪亮在记忆之中。那些对任何人都无足轻重的花草,因为父亲而异常美丽地开放在我们的生活中。(1)文章围绕父亲写了哪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父亲退休回到乡村,_;父亲在哥的企业做看门人,_。(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北方的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终日照射着这座城市楼群间孤零零的小院。(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可父亲却特意用哥的手提电话给远在另外城市的我和小弟打来了电话,不厌其烦地描绘每种花的形状和颜色。(划线词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心理?)(3)文章开头两段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同学们有不同看法,请对此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对话。 :文章主要写父亲退休后的生活,以第三段开头,直入主题,更加干净利落。:开头两段刻画出一个朴素而严肃的乡村中学教师形象,丰富了“父亲”这个人物。:文章是个整体,我认为_。(4)文章结尾语带双关,意蕴丰富,谈谈你的解读。 11. (14.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解释文中划线的文言词。女还_特与婴儿戏耳_(2)下列句子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其子随之而泣B . 曾子欲捕彘杀之C . 妻止之D . 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四、 深层阅读理解(22分) (共2题;共22分)12. (8.0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3)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4)“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13. (14.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素质在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旅馆里,一个城里人和一个乡下人相遇了。城里人是来“乡村游”的,本来他打算回城,却错过了回城的最后一班车。乡下人是打工回家的,本来他想直接回家,也错过了回家的最后一班车。城里人先到,登记时,他要包下一个房间,可是服务员说,乡村不比城里,不管你有多少钱,因为床位有限,一个人只能住一个床位,其他床位还得留给其他人住。这样,后到的乡下人就跟城里人同住一室。乡下人进来时,城里人已经洗漱好了,正躺在床上一边悠闲地抽着烟,一边看电视。“你好。”乡下人跟城里人打招呼,城里人在鼻子里哼了一声,算是作答。乡下人没有理会城里人的冷淡态度,他把一个蛇皮口袋随意地放在了床边,这是他的全部行李了。乡下人看了城里人一眼,开始脱鞋。立时,一股臭味弥漫开来,城里人皱了一下眉头。“什么素质?”城里人暗暗地嘀咕了一句。这个细节被乡下人捕捉到了,他的脸红了一下,赶忙提着鞋进了卫生间。在卫生间里,乡下人用香皂把脚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还把脚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确信没有臭味了,才放心地走了出来,顺手把他的那双鞋放到了窗台外面。趁着乡下人去卫生间,城里人把钱包从公文包里拿出来,藏在了枕头下。过了一会儿,他想了想,又把钱包重新拿出来放在床垫底下,并用力地压了压。乡下人显然心情不错,他吹着口哨,躺在那富有弹性的床上,惬意地伸了一个懒腰,说:“真舒服啊。”然后,他递给城里人一支烟,城里人摆摆手,拒绝了。城里人从自己的包里拿出烟来自己抽上。看城里人没有与自己交流的意思,乡下人把刚张开的嘴巴闭上了。屋子里只有电视机的声音,播放的是一部爱情电视剧。乡下人津津有味地看着。城里人则东一眼西一眼地瞟,显得心神不宁。过了一会儿,城里人的手机响了。“亲爱的,我真是倒霉透了,赶不上回城的车了,”城里人开始抱怨,“现在住在一个该死的旅馆里,床铺硬得像石头,空气也不好,还不安全。”城里人说着,看了乡下人一眼。接完电话,城里人的情绪一直不好,一直抽着闷烟。乡下人的手机也响了,“老婆,是你吗?我明天就到家了,你等着我啊。我告诉你啊,我现在住在旅馆里,这床可舒服啦,软软的,被子白得直晃人的眼睛,下次我带你来享受享受。什么?花钱?挣钱不是为了享受吗?辛苦挣来快活用,你说是不是?”乡下人高兴得手舞足蹈。时间在流逝。不知道是因为接了老婆的电话激动,还是因为电视节目吸引着乡下人,总之,乡下人精神状态一直很好,丝毫没有要入睡的迹象。乡下人不睡,城里人自然也不敢睡。因为他的钱包里有一万元钱呢。乡下人也挺难受的。他也希望城里人尽快入睡,他挤了一天火车,已经很疲倦了,但他不敢睡,因为他的鼾声很大。城里人和乡下人彼此就这样各怀心事地对峙着。城里人心情烦躁地变换着电视频道,乡下人接连不断地抽着烟。乡下人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只是第二天早上,乡下人醒来时,城里人已经走了。乡下人看着城里人乱糟糟的床铺,说了句,城里人怎么这么没素质。乡下人仔细地把自己的床铺整理好,又把城里人留下的乱糟糟的床铺也整理好后,才提着蛇皮口袋出了门。那不起眼的蛇皮口袋里,也装着一笔钱,不多不少,刚好一万元。(选自短小说)(1)善用对比是本文一大特色。根据提示,结合文章内容,完成表格里的情节概括。 人物城里人乡下人情节对比_热情打招呼,洗脚,晾鞋怕钱被偷,把钱包藏在床垫底下_跟妻子打电话,不停地抱怨_担心钱被偷,一夜无眠,清早匆匆离开_(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卫生间里,乡下人用香皂把脚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还把脚凑到鼻子前闻了闻,确信没有臭味了,才放心地走了出来,顺手把他的那双鞋放到了窗台外面。(3)小说结尾处才交代“那不起眼的蛇皮口袋里,也装着一笔钱,不多不少,刚好一万元”,这样写妙在哪里? (4)城里人、乡下人都认为对方素质低,原因是什么?文章以“素质”为题,其深刻含义是什么?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素质的认识。 五、 写作(50分) (共1题;共50分)14. (50分)人生在世,总少不了陪伴。这些陪伴,常常来自亲人、师长、同学或朋友。有时,某些陪伴还可能来自陌生人或竞争对手有没有一种陪伴,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很温暖呢?请以“最温暖的陪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文中不得出现含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 (共1题;共8分)1-1、1-2、1-3、二、 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8分) (共7题;共18分)2-1、3-1、4-1、5-1、6-1、7-1、8-1、8-2、8-3、8-4、三、 浅层次阅读理解(22分) (共3题;共22分)9-1、9-2、9-3、10-1、10-2、10-3、10-4、11-1、11-2、11-3、11-4、四、 深层阅读理解(22分) (共2题;共22分)12-1、12-2、12-3、12-4、13-1、13-2、13-3、13-4、五、 写作(50分) (共1题;共50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