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344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9:诗歌鉴赏(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诗歌鉴赏 (共20题;共143分)1. (2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相关问题。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的心情。(2)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2. (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2)从情最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四联。 3. (10分)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前面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4.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小题。 行舟李益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第一,二两句的画面。 (2)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 (3分)读杜甫春望后完成后面练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根据该诗填空。 首联两句描写了城池_之景。颈联两句抒写了诗人_之情。(2)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孤帆一片日边来B . 白发三千丈C . 感时花溅泪D . 身世浮沉雨打萍(3)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连花鸟都恨别惊心,为离愁增添了凄凉的氛围。B . “感时”“恨别”表现了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忧困思家之情具体可感。C . 表现了诗人为花鸟的不幸遭遇而万分悲痛、忧伤的心情。D . 以乐景写哀,花鸟本是写春之物,诗人却对花落泪,见鸟惊心,足以体现诗人内心的忧烦与苦痛。6. (6分)古诗阅读 南湖早春唐 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谪贬为江州司马。返照:阳光倒影。不道:不是说。(1)“乱点碎红山杏发”一句中的“乱”字用的精妙,请简要赏析。 (2)同为白居易的早春游湖诗,与钱塘湖春行相比,南湖早春表达的情感复杂一些,既有_,又多了_. 7. (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樵夫词(清)朱景素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竞挑蝴蝶下山来。【注】樵夫:砍柴的人。(1)从题目开始通读全诗(包括注释),是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采用这种方法读诗,然后合理想象,描绘“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一句所表现出来的画面。 (2)第四句中“竞挑蝴蝶下山来”中“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8. (10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的上阕写_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_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2)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9. (2分)古诗阅读春日宋陈与义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海棠唐郑 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注释)莫愁:古乐府中所传美女,善歌谣。 梁广:唐代画家,擅画花鸟。(1)从海棠中找出与春日一诗中“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写法相似的诗句“_,_”。然后结合其中一诗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表现景物之美的。 10. (3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曲池荷(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选自全唐诗)(1)“绕”与“覆”两词分别从“_”和“_”两个方面传达出夜荷的神韵。 (2)指出诗歌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 11.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词中押韵的字分别是_。 (2)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历来被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简要分析。 12. (10分)阅读山行,完成对话。 山 行清 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注释】蘼芜(m w):香草名。13.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崔国辅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连畏相失,并著木兰舟。【注】溆(x):指水塘边。本诗意蕴丰厚,景致优美。请发挥想象,描述“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这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14. (6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上秋居马 戴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尽力。(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意境。 (2)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感情?请简要概述。 15. (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B . 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C . 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D . 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B . 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C . 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D . 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16. (6分)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固飞。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释】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蛱(ji6)蝶:蝴蝶。(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等语句,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的“_”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上面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做赏析。 17. (6分)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夜宿七盘岭(唐)沈俭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首联破题,说自己将作远游,此刻夜宿七盘岭。“独游”显示出无限失意的情绪。颔联即写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地表现出高卧的情趣,通过诗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_。颈联是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空”字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可作这样的赏析:_。【注】这首诗作于作者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平仲:银杏的别称。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18. (15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后面的题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1)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请任选一组分析其表达技巧。 19.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钱塘江宋李觏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注】觏:读gu。涵:包含。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1)这首诗描绘了_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_”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0. (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被贬谪到西北边塞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B . 首联写了诗人轻车简从,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奔赴目的地。C . 颔联借蓬草和归雁自喻,既言事又写景,表达了诗人飘零之感。D . 颈联把广阔的自然景象同诗人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一起。(2)尾联运用“窦宪大破匈奴记功燕然山”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诗歌鉴赏 (共20题;共143分)1-1、1-2、2-1、2-2、3-1、3-2、4-1、4-2、5-1、5-2、5-3、6-1、6-2、7-1、7-2、8-1、8-2、9-1、9-2、10-1、10-2、11-1、11-2、11-3、12-1、13-1、14-1、14-2、14-3、15-1、15-2、16-1、16-2、17-1、18-1、18-2、19-1、19-2、20-1、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