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343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1分)1. (1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童年通过描写阿廖沙的成长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B .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南京求学,以及在仙台学医受到歧视和侮辱,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C . “呼保义”是宋江的绰号之一,这个绰号既表现宋江的谦虚(“保义”是宋代最低武官名),又表现其对朝廷和皇帝保持忠义的态度。D .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从农村来到北京后,选择拉洋车为生,他在为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二、 字词书写 (共2题;共2分)2. (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_。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辰,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_于喧xio_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一边着眼现实,随时采xi_,收获希望。3. (1分)字形与字音练习。y_jingx x_nng沙_抽噎发_窣窣毛刺刺嘟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4. (7分)默写 (1)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不知何处吹芦管,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 (7)“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四、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8分)5. (1分)解释划线文言词语。 落英缤纷_欣然规往_日光下澈_悄怆幽邃_罔不因势象形_曾不盈寸_6. (3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普少习吏事习: 家人发箧视之发:太祖常劝以读书以:碎裂案牍掷地碎裂: (2)翻译下面的句子。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3)有一个成语出自选文的第一节,请你找出并解释。成语: , 意思是: (4)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赵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5)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赵普)七月卒,年七十一。上(赵太祖)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代国家)臣也 , 朕甚惜之!”请从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画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请从选文中找出根据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7. (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鲁肃传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操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困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困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 , 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注】搡卖:标价出售。摞,通“标”。过候:拜访。囝(qn):圆形的粮仓。侨、札:指郑国子产、吴国季札事,以之比喻朋友结交。纲纪:法度。(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益知其奇_不足与立事_以赈穷弊结士为务_南到居巢就瑜_(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3)翻译下面的句子。 家富于财,性好施与。(4)鲁肃在乱世之中“甚得乡邑欢心”,周瑜、袁术闻其名,亦对其刮目相待。选文记述了鲁肃哪些为人称道的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周瑜智勇双全,深谙文韬武略,是杰出的儒将。陈寿在三国志中将鲁肃与其并举,称赞二人俱为“奇才”,足见鲁肃有过人之处。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鲁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8. (1分)名著阅读相对于中心人物而言,文学作品中还活跃着许许多多个性鲜明、颇具特色的次要人物,他们或衬托主要人物,或推动情节的发展。请你从下列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这样的人物完成下列表格。骆驼祥子 海底两万里 红岩 创业史 西游记作品名称作者朝代/国籍人物名称性格特点相关情节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分)9. (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漫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1)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并举例分析。 (2)“鱼”在文章结构和表现主题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品析语言。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句话在用词、修辞上都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成就”的含义是什么?)(4)“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教会了作者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10. (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段中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1. (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紫色青春,步步都是考验,也许,你生活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困难,每一场挫折,都似乎是它给你的考验,来磨练出你的意志,锻造出你的刚强,发挥出你的力量,胜利就在眼前,做最后的冲刺,把握好时机,拼出你自己,打造出自己的光辉形象。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吧!不要使自己沮丧,不要使自己后悔!请以“我不后悔”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文体:不少于500;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1分)1-1、二、 字词书写 (共2题;共2分)2-1、3-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4-1、4-2、4-3、4-4、4-5、4-6、4-7、四、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8分)5-1、6-1、6-2、6-3、6-4、6-5、7-1、7-2、7-3、7-4、7-5、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8-1、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分)9-1、9-2、9-3、9-4、10-1、10-2、10-3、10-4、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