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0879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8题;共54分)1. (2分)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确凿(zu) 菜畦(q) 斑蝥(mo) 秕谷(b)B . 蝉蜕(tu) 锡箔(p) 一绺(l) 风靡(m)C . 嗫嚅(r) 胆怯(qi) 蹭破(cng) 攥干(zun)D . 高擎(qng) 叵测(p) 倜傥(t) 枸杞(q)2. (2分)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锤练(lin) 干涸(g) 惟妙惟肖(xio)B . 凋零(dio) 陌生(m) 深恶痛疾(w)C . 和煦(x) 挑衅(tio) 走头无路(tu)D . 校对(xio) 窥探(ku) 仓海桑田(cn)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5月24日的莽山“山谷风铃节”上,近万支风铃和风车将温泉区装饰成了童话般的世界,令人叹为观止。B .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C . 在郴州市青少年宫庆“六一”文艺汇演中,孩子们惟妙惟肖的小品表演让观众忍俊不禁地笑了。D . 4月9日,郴州市“禁毒知识”比赛正在进行,杨乐同学准备充分,对答如流 , 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B . 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C . 王爷爷的菜基本上全卖完了。D . 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5. (2分)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 . 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C . 大屏幕上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D .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6.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B .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C . 孙权劝学选自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纪传体史书。D .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现代女作家萧红,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7. (2分)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服用后使人的情绪、思维发生变化致幻剂,是人类使用时间最长的毒品改变时间观念,令身心失调它存在于某种蕈类中,是印第安人在宗教仪式上使人产生幻觉的药物其症状与精神分裂相似A . B . C . D . 8. (40分)阅读清秋书简,回答下列问题。清秋书简潘纤云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谱在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有删改)(1)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2)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3)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5)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6)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7)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8)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37分)9. (10分)根据要求默写。 (1)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2)燕子来时新社,_。(晏殊破阵子) (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衣服,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_,_。”(用原文回答) (4)中国诗以其特有的意象,构筑成一座民族风情浓郁的精神家园。请在本诗中任选两个意象(名词),分别写出一句古诗词。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10. (8分)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本词作者是_朝(朝代)政治家、文学家_(名字)(2)词的上阕写景,以一“异”字统领,其“异”表现为:_(用原句子回答)(3)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11. (4分)请根据你课外阅读的积累,完成下面的填空。 (1)昆虫记是一部“昆虫的史诗”,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卷帙浩繁、色彩绚丽的画卷,描绘了一个个大自然的精灵,其中有_,“它们的尾巴上像挂了一盏灯似的,用来表达对快乐生活的美好祝愿”;黄蜂是一个不知动脑筋的建筑家,它们虽然能够建造出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巢穴,却“完全不具备_的能力”;_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一队潜水艇。 (2)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_和“过大草地”两个重要事件,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险和红军的伟大精神。 12. (15分)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茫茫宇宙,气象万千。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1)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活动三: 活动四: (2)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玉兰和红杏你从上文中读出有关物候现象的什么信息,请写出探究的结果。(3)也许你在远足过程中看到一些破坏自然、污染环境的现象,请你为保护自然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三、 阅读与理解 (共3题;共65分)13. (2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黑棉裤张书超又梦见我那条黑棉裤。那年春上,去走亲戚。出了村子,沿河而行,要有二十多里地。已经很热了,我却穿着棉裤。走走停停,站在树荫下,看锄地的人们,都穿着夹衣,有的干脆穿了汗衫,将外衣挂在地头的树枝上,像一面旗帜,猎猎作响。那旗帜的外衣,撩着我的心 , 我看那衣裳,眼发直发绿。我脱下薄薄的棉袄,里面也有汗衫,可惜汗衫已经太旧,白的变成黑的。脱下,冒掉热气,赶紧捂上。棉裤厚厚的,一冬就这么过来。但棉裤不能随便脱,厚裤管挽不起来。从亲戚家回来,棉裤无论如何再也捂不下去了。父亲从地里回来,翻出我的夹裤,可惜夹裤膝盖和屁股都有破洞,还没有拆洗。穿上一试,裤筒只到半腿上,正在长身体的我,夹裤显然太短了。父亲很焦急:“你看,你看要是你妈在就好了”妈已经不在了,而我却着急要换夹衣。农活已经够父亲忙了,他还要做饭。我中学的课程并不怎么紧张,衣裳父亲又不会弄,我不想让他再出去寻人。我反而安慰父亲:“还是我来吧。”这一夜,把油灯凑到近处,一剪一针地拆去棉裤上的缝线。气息无声,灯焰有形,闪烁的灯焰烧了额前的头发,咝咝响。但我还是不敢大意,棉裤是土布做的,已穿了好几年,也曾在染缸里泡过两次。布面划丝划得薄如蝉翼,针尖用力失当,就会撕开牛眼一般的洞来。尽管我如此小心,这牛眼大洞还是有几处。第二天,将拆开的棉裤洗衣干净了,晾得半干,迫不及待地往村西的染坊送去。出得门,才发现身上的旧夹裤实在可笑,可笑得不好见人,只好回身翻出一件单裤,罩在外面,这才屁颠地撂出长腿,夺门而去。老远的,就望见染坊前的场地上,飘扬着黑色的旗帜。出缸的染布有黑有蓝,但远外看,都是一色。随着风,灌入鼻的是新鲜的香香酸酸的染布味道,心尖就醉得发抖。染坊师傅对我颇有好感,因为我父亲是他成家的媒人。他的手因常和染青打交道,黑成乌鸡的爪子。他用这乌鸡的爪子抖开我的旧棉裤,眉间坠三条沟,如“川”字。他说:“划丝得过很了,出不了染缸的。”见我失望的神情,他拿出一包煮青:“好歹只可对付一季,你拿回去轻轻煮一下,这包煮青就不要钱了。你看,我这染坊也要关门了,这时候,有几个还穿土布啊,又恁旧!”我走出好远,又被他叫回去:“算了,还是我来吧。”这时,我才记起,还带了一块旧布,用来补那牛眼大洞,这布也需一块儿染色。他问道:“想不起,你没上十岁吧?”“九岁。”他长长叹息一声:“唉,真是的,没娘的孩子!”没娘的孩子,被逼如此用心细心。如擀面条,够不着,就踩小凳子,没有苦不苦的,不擀就吃不上。待布出了染缸,抖在太阳地,就有筛子大的眼睛。鸡爪师傅戏谑说:“箩面都不中,筛沙还行。”但我还是满心欢喜。它已是表里如新,对付一个冬季是一个冬季。那年代,不能讲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只能是新的不来,旧的一定不去。但我不会缝制。暑假里,翻五十里山路,请姑姑。姑姑有一手好针线,缝制棉衣棉裤的同时,还要给我做一双千层底布鞋。年底,染坊倒闭了。(1)本文标题的作用是_。 (2)作者围绕“黑棉裤”主要写了四件事,根据提示加以概括。天气很热还穿棉裤走亲戚_翻山路请姑姑缝制棉衣棉裤(3)品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那旗帜的外衣,撩着我的心。眉间坠三条沟,如“川”字。(4)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布面划丝划得薄如蝉翼,针尖用力失当,就会撕开牛眼一般的洞来。(5)文中的“我”,一个九岁的孩子,没了娘,连条像样的夹裤都没有,面对父亲的焦急和染坊师傅的叹息,“我”的反应如何?纵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文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回忆往事,读来虽辛酸却不悲凉,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处来,作简要分析。 14. (2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最后一次演讲(节选)闻一多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里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1)文段中“千百万个李公朴”的意思是什么? (2)文段中“光明”指什么?“打破这个黑暗”意味着什么? (3)“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意思?(4)这段文字用了很多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说说段末两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从文中你感觉李公朴是个怎样的人? 15. (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朱晖守信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节选自后汉书)【注释】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名称:名声,名望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赈赡:救济,周济(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 乃把晖臂曰 ( ) 举手未敢对 ( ) 子孙窃怪之 (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A . 属予作文以记之B . 固以怪之矣C . 扶苏以数谏故D . 以虫蚁为兽(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4)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16. (5分)根据要求作文。请以“那段温暖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以记叙为主,也要有适当的抒情、议论;不少于600 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8题;共54分)1-1、2-1、3-1、4-1、5-1、6-1、7-1、8-1、8-2、8-3、8-4、8-5、8-6、8-7、8-8、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37分)9-1、9-2、9-3、9-4、10-1、10-2、10-3、11-1、11-2、12-1、12-2、12-3、三、 阅读与理解 (共3题;共65分)13-1、13-2、13-3、13-4、13-5、13-6、14-1、14-2、14-3、14-4、14-5、15-1、15-2、15-3、15-4、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