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083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1. (8分)古诗文名句积累。(用正楷书写) 漫漫情怀总是诗,见雨也多情。李商隐巴蜀思友,“何当共剪西窗烛,_”,是最缠绵的雨;赵师秀等待会友,“_,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喧闹的雨;陆游僵卧孤村,“_,_”,是最凄苦的雨。漫漫情怀是诗,也是文,乐器成了那寄托情思的载体。王维有佛性,竹里馆中的“_,_”两句,传递的是一份宁静淡泊;刘禹锡则不乏豪气,“_,_”(陋室铭),展现了一种洒脱豪迈。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2. (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字词。惩山北之塞_ 杂然相许_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 河曲智叟亡以应_(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 . 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C .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D . 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甚矣,汝之不惠。(4)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5)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3. (11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 ,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 , 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 , 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虎丘:苏州名胜。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钩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尝秋夜坐钓月矶_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_(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3)翻译下列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并试着找出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31分)4. (3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又到腊肉飘香时旸蹈又听冬风吟,又见雪花飘。冬天的被窝就像磁铁,充满了吸引力,可一股醇厚的肉香却势不可挡地把我拽了出来。是腊肉!我惊叹这如此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寻香而去,我发现阳台上竟然高高地挂着四大块腊肉,想必是母亲从老家带来的吧。小时候,住在山村里,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宰猪,腌肉,整个小山村里到处飘荡着腊肉的香味。在我的印记里,腊肉同雪、冰、年一样,是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时候,我甚至固执地以为,如果没有腊肉,就没有冬天,更没有年。做腊肉时,大人们用大板刀砍下几块新鲜猪肉,抹上点儿盐、花椒、葱末,然后用铁钩挂在屋檐下,风吹日晒半个月左右,取下来便成了最为普通的腊肉。倘若遇到霜降或遭遇大雪,幸得大自然的恩泽,这腊肉便更多了几分天然的味道。易经记载:“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就是说,在太阳底下晒,再用柴火烟熏火烤,才能得到真正的腊肉。两千多年来,这个小山村世代按照易经里的法子在传承着这乡间的美味。乡亲们用房前屋后的松柏枝熏烤过的腊肉味道更浓。大人们点燃松柏枝“噼里啪啦”地熏肉,小孩儿们则在一旁伴装干活,往火堆里加枝,其实个个都想闻闻肉香解解馋。那个年代,一年到头也难得吃到几次肉。随着火势的加大,肉里的油不断溢出,一个劲儿地往外冒,再顺着光滑的肉皮,缓缓地往下滴,滴到柴火堆里,便发出“吱吱”的声响,火苗也就更大、更旺。为避免焦糊,熏肉要不停地翻转,直到熏得发黄。过之后再挂到墙上或重新挂回屋檐继续风吹日晒,就成了真正的腊肉。尽管每家都有腊肉,但数量不多,总的来说,还算是稀货和贵重食品。所以谁家办个喜事儿,来了贵客的,没了腊肉,便向邻居家借,但一定要还,否则“借了不还,再借就难”了。当然,也免不了归还时的客气推操。有时候不小心把肉掉在地上,倘若正好有人经过,便可以白捡了去,他们也无话可说,这也算是一种有趣的风俗吧。腊肉的香味实在太诱人,失窃的事也时有发生,但并非真正的毛贼作崇,而都是自家的孩子为解馋而为。偶尔我们几个小伙伴会轮流从自家屋檐下“偷”上一块腊肉,然后一起躲进林子里,找块空地,拾些干柴,支个架子,就开始烤肉吃,味道香极了。但也正是这个香味经常“出卖”我们,时常招来几里开外的家人。倘若谁家父母要把孩子带回去,人可以走,但肉要留下。如此这般,父母便不舍得,情愿让自己的孩子也饱食一顿。这其实是我们冥思苦想出来,颇为得意的一计良策。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春节没有回家,父母便从偏远的山区,通过邮局给我寄来了两大块腊肉。我和几个同学用电炉子煮着吃,满楼道里弥漫着腊肉的香味,竟然好几次把宿舍看门的大爷给引来了,还带了酒非要同我们干两盅。吃着腊肉,喝着小酒,才算解了我的思乡之苦啊。又到腊肉飘香时,家乡的小山村,恐怕早已到处是松柏枝“噼里啪啦”熏肉的景象了吧。(选自2019年2月知识窗,有删改)(1)文章段回忆了与“腊肉”有关的生活,仿照示例,在横线上依序填入相应的内容。 晒腊肉A_B_偷腊肉C_(2)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冬天的被窝就像磁铁,充满了吸引力,可一股醇厚的肉香却势不可挡地把我拽了出来。(结合划线词赏析)随着火势的加大,肉里的油不断溢出,一个劲儿地往外冒,再顺着光滑的肉皮,缓缓地往下滴,滴到柴火堆里,便发出“吱吱”的声响,火苗也就更大、更旺。(从描写角度赏析)(3)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全文情感说说你对第段“偷肉”这一情节的理解。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第二天早晨护送我到周恩来的司令部去的,就是列宁儿童团的一个团员。司令部原来是一个不怕轰炸的小屋,四面围着许多同样的小屋,农民都若无其事地位在那里,尽管他们是处在战区中间,而且他们中间还有个东路红军司令。我心里不由得想,红军能够这样不惹人注目地开进一个地方,是不是红军受到农民欢迎的原因?附近驻扎一些军队似乎一点也没有破坏农村的宁静。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是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了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办公桌。哨兵向他报告我的到来的时候,周恩来正伏案在看电报。“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周恩来说。“我们知道这一些就够了。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到苏区来的,不是我们,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_,作者是_。 (2)结合选段内容说说作者刻画周恩来形象运用了怎么样的手法 (3)联系原著说说斯诺眼中的周恩来是个怎么样的人?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6. (11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激起了同学们探月的热情,学校就此举办“携手嫦娥落月,梦系中华强国”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小题。 (1)对以下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 . 图1笔法圆润流畅,笔画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特点是“因形立意”。B . 图2由小篆演变而来,书写效果略微宽扁,奔放纵逸,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C . 图3由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画平正。D . 图4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时笔画之间相互牵连。(2)下列词语中“月”字的意思与其他三组不同的一项是( ) A . 日积月累B . 披星戴月C . 月明风清D . 山高月小(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会拨动我们的心弦,牵动我们的情思。“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它是一切美的想象的总汇。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雄浑高古之美由此,在中国人心里,月亮不又是一幅绝美的画吗?A . 第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月亮是触发人们内心情感的美好形象。B . 第句引用“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强调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之情。C . 第句运用排比,形象地写出了月亮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美感。D . 第句运用比喻和反问,生动有力地表现出中国人心里因为有了如画的月亮而喜悦的心情。(4)阅读第三组整理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从远古神话“嫦娥奔月”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梦”已经做了几千年。2019年1月3日,以中国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命名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甲)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并按计划完成了与月球车“玉兔二号”的分离。接下来“玉兔二号”将执行一系列探测任务,并向地球传回关于月球背面岩石和尘埃的更多信息。为 国际交流合作(乙)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不仅携带了中国的实验项目,还搭载了荷兰、德国、瑞典和沙特阿拉伯四国的科学载荷。国外媒体密切关注的同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欧洲航天局国际关系部门负责人卡尔伯奎斯特说:“ , 这将让世界更加了解月球。”对文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着陆(zhu) 载荷(h) “加”的第一笔是撇B.着陆(zho) 载荷(h) “加”的第一笔是撇C.着陆(zhu) 载荷(h) “加”的第一笔是横折钩D.着陆(zho) 载荷(h) “加”的第一笔是横折钩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处填入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增进 嫦娥四号是第一次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B.提高 嫦娥四号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C.提高 嫦娥四号是第一次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D.增进 嫦娥四号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破折号 (乙)逗号 B.(甲)破折号 (乙)分号C.(甲)冒号 (乙)分号 D.(甲)冒号 (乙)逗号请你阅读材料,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下联补充完整。上联:嫦娥会天外嫦娥下联:玉兔_玉兔(5)下列关于“月”的诗句与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宋B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风”)直到夜郎西李白唐C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甫唐D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宋(6)请你在下列语句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嫦娥四号(_)填补了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_)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虽然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壮举,但是我国的航天事业依然任重道远。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作文: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作文。徐亮的无题:千年前的一位诗人昨夜/把母亲的针线缝在诗里/他知道/身上的棉衣/是母亲用爱和着泪缝的/千年后的一位诗人/把载着自己的爱和悲哀的纸船儿/抛进大海/祈求着它能流进母亲的梦里/因为那里是她最可依赖的地方/我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盛着一份针线/无声地航入了海空上的月亮/那月光静抚万好/覆盖了千古的悲欢/是为着上天的悲悯么/我哭了。汪国真的慈母心:半是喜悦/半是悲哀/最难与人言的/是慈母的情怀/盼望/果子成熟/成熟了/又怕掉下来。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请你重温那段真情,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写出来。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1-1、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2-1、2-2、2-3、2-4、2-5、3-1、3-2、3-3、3-4、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31分)4-1、4-2、4-3、4-4、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5-1、5-2、5-3、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6-1、6-2、6-3、6-4、6-5、6-6、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