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课外阅读训练试题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053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课外阅读训练试题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课外阅读训练试题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课外阅读训练试题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课外阅读训练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7题;共125分)1.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奶奶的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1)本文的线索是_,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的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时间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 (2)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3)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4)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可为什么 “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 2. (15分)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房间里的大象刘瑜“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有些时候,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眼前的利益,于是沉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梦。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中越长越大。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1)将房间里的大象与皇帝的新装联系起来思考,回答问题。“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我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难道我不称职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老大臣”为什么有这种心态?在房间里的大象摘录一句话解答。“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概括出皇帝的新装中能证明这句话的情节。(2)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3. (19分)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小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的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 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 , 我的蟋蟀们!Ade , 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1)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每空不超过4个字)例如:_、_、_、_。(2)作者称百草园为“乐园”,就选段看其原因是什么?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3)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4)为什么在“蟋蟀”和“覆盆子”前面加“我的”后面为什么加“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妈妈的额头蒋 平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摘自天津工人报2014年3月18日)(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结合语境,解释第段画线句子加线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4)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5. (15分)阅读何冠军的蓄积爱的“利息”,完成后面小题。最近一段时间,暴雨洪水、九寨沟地震等灾情牵动人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人们守望相助,一幕幕温馨场景暖人心田,于无声中播洒着正能量。有时候,爱与善虽深藏于心底,但总能汩汩流淌、传递温度。学者陈之藩早年留美时,曾接受胡适400美元的资助。他回国后寄支票表示感谢,胡适回信说:“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纯粹的爱心与善行不求回报,而是在每个受助者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以期生根发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爱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爱,哪怕物质再充盈,人们的内心也容易遭遇寒流。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本质上是给予而非获取”。真正的爱,它能在每个人身上唤起生命最深处的生机,只有人人都是给予者,人人才能成为受益者。从个人视角来看,“爱的利息”似乎微不足道,但却能通过传导效应,形成星火燎原之势。青岛“微尘”群体就发端于个体,他们一直以来匿名捐款,促动了更多市民以“微尘”名义投身公益事业。一束微光只能驱散手掌大的影子,一片光则能点亮整个世界。现实中,也应警惕爱的给予被庸俗化。有时候,一些人时时处处追求收益最大化,即便是助人也要精心包装、商业运作、绩效评估,帮与被帮成了“真人秀”;有时候,一些人举着喇叭玩慈善,用“钱山”“钱墙”吊人胃口,使受助者遭遇了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善行义举,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值得鼓励,可是如何施行、分寸何在,应当细细思量。人能影响环境,环境也在塑造着人。一些人时常慨叹道德滑坡,忧虑价值扭曲,但你怎么样,环境就会怎么样,你日行一善,社会就会多一份光热。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是那个营造社会氛围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社会进步。很多事情只需举手之劳,就可以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每个人都是爱的出发点,也是爱的中转站。真诚拥抱世界,用心善待他人,积小善为大爱,爱的利息自然会与日俱增。选自人民日报(_)年08月21日)有删改(1)结合全文,说说爱的“利息”有哪些? (2)文章第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每个人都是爱的出发点,也是爱的中转站”这句话的理解。 6.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幸福没有榜样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侄女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经理;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与爱你的人,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福。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告诉我们: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B . 第二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通过举例子和讲道理,说明“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的观点。C . 作者借一位远房侄女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幸福没有榜样,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D . 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个;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由此可见,幸福没有模式,没有榜样。(2)下列不能证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 . 歌德言“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可见幸福全在于自己的心中。B . 培根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幸福的构建师”,说明幸福没有榜样。心存快乐,就是幸福。C . 雷锋认为“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所以,没有用双手创造财富,没有为人类解放事业,就毫无幸福可言。D . 尼采曾说“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各不相同,对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因此,平凡的日子也是一种幸福。(3)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你会对幸福有更深的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实际,说说现在的你对幸福的理解。7. (30分)阅读从此不与爱抗争,完成后面问题。从此不与爱抗争叠纸飞机正起劲时,忽听同学说,闪!我迅速偏头,一个粉笔头擦着我耳边飞过。嘿,没打着。我正得意地笑着,头顶结结实实地挨了一巴掌,杨老师说:“我让你闪,站后面去!”那天晚饭时,杨老师声色俱厉地批评:“佟来,你就不能争点气?”她边说边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我一惊,从凳子上滑下来。我说:“杨老师,你让我坐后面吧,我坐第一排都挡住后边的同学了。”“坐第一排我都看不住你,坐后面你还不翻天了?”她愤怒地指着我:“在家你不用叫我老师!”“哦,”我地重新叫了一声:“妈。”她拂袖而去。那时,我觉得没有比有一个当老师的妈更糟糕的事了,而且,我妈还是我的班主任。因为是她的儿子,监督我的人特别多。老师们都说:佟来,要给你妈争气呀。同学都说:老师的孩子还捣乱!在她的严格管教和复杂的舆论氛围下,小小的我度日如年,天天盼着赶紧上初中。没想到,上初中后,她每周都要到我们学校探访一次。我的几个小学同学为此嘲笑我,并把我当年遭遇粉笔头袭击的事描述得绘声绘色,这让我在班里威信扫地。那时,我下定决心离开她,考到远远的县城读书。初中毕业,我以全校第3名的成绩被县里的重点高中录取。成绩下来,她吃惊地看着我,眼神里有一种陌生,好像眼前站着的不是我。她抬手想抚摸我的脑袋,可又迟疑着放下了,只喃喃自语:“佟来长大了,懂事了”语调从未有过的温柔。不知什么时候,她看我的眼神不再那样凌厉,而是有些喜悦、欣慰和不知所措。那是我最惬意的一个暑假,我随心所欲地做着一切。我看到了她的气愤和不满,但因为出色的成绩,我不再唯唯诺诺地躲避她的眼神,总不等她发火就站起来,以高出她半头的气势压倒她的火气开学了,县城离镇上30公里,我住校。在远离杨老师的学校里,我得到了我向往的自由。我成了班里第一个学会网络游戏并为之着迷的学生。起初,我只在不回家的周末去网吧,之后晚上也偷偷地溜去玩,再后来,就逃课。批评、记过已成了家常便饭高一下学期我在网吧和人打架,学校终于做出了开除我的决定。我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灰溜溜地逃回家,对她道出了原委那一刻,屋子里静极了,连一根羽毛落地都能听见,她一句话也不说,大颗大颗的泪珠无声地滚落“妈,”我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她不动,我又喊了她一声,她才醒悟过来,一把抓住我:“佟来,快带我去找你们的校长!”她认错、乞求,说尽了好话。记忆中的杨老师那么骄傲,可在校长面前竟卑微如草芥,她流着泪说:校长,求求您了!我紧抿着双唇,所有年少的叛逆被她的眼泪和乞求击打成碎片,那一刻,我心如刀割。两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一所知名大学。大二开学不久,在我的极力邀请下,她来北京看我。一出站台,她就紧紧拉住我的手,像一个害怕走丢的孩子。走到宿舍楼口,她整整头发拉拉衣角,又去搽皮鞋上的灰尘,弯下腰的一瞬间。我感到她的笨拙。她和当年迅速将粉笔头砸向我的杨老师判若两人她轻声说:你们学校可真大,学生也多呀!此时的她眼里闪现的自卑让我心疼。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她坚韧、强大,而那一刻我发现她那么脆弱、不堪一击。我伸出手,将她拥在怀里,就这样拥着她一起走。从此以后,我不会再和一颗爱我的心抗争,永远不!(1)结合具体语境,在第段空白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哦,”我地重新叫了一声:“妈。”她拂袖而去。(2)文章围绕着“年少的叛逆”写了那几件事?请分条简要概括。(3)请从修辞和描写两个角度欣赏第段画线的句子。(4)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方面即可)(5)结合文意,说说第段中画直线句子的作用。(6)读完全文,结合你与同学或者家长相处的生活实际,谈谈的感受。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56分)8. (2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淡笑有鸿儒( )花之隐逸者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B . 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C .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 .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5)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9.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住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词。冠白冠_人尽来贺_谓老人曰_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3)文中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0.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_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_媵人持汤沃灌汤:_腰白玉之环,左佩刀,腰:_(2)翻译下列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4)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7题;共125分)1-1、1-2、1-3、1-4、2-1、2-2、2-3、3-1、3-2、3-3、3-4、4-1、4-2、4-3、4-4、5-1、5-2、5-3、6-1、6-2、6-3、7-1、7-2、7-3、7-4、7-5、7-6、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56分)8-1、8-2、8-3、8-4、8-5、9-1、9-2、9-3、10-1、10-2、10-3、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