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7812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学无术的人,总是喜欢夸夸其谈,发些海阔天空的议论。B . 面对小丑滑稽的表演,最严肃的陈教练也忍俊不禁地笑了。C . 经过全盘谋划、励精图治,属于整个团队的成功不期而至。D . 每个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奋斗者都应该有海市蜃楼般的梦想。2. (2分)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子,无语病一句的选项是( )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见字如面再到朗读者,播出的文化类节目近期“出尽风头”。对此有人说,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来了。董卿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她说:“文化类节目真的很难做,有人觉得这个节且会不会老百姓看不懂,可是首期最后一位嘉宾、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他应该说是节目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也是离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较远的一位,但他的讲述却引起了最多的关注、赞赏。我觉得文化类节目需要更精心的设计,并不在于大众是否熟悉嘉宾的事情,而是他的进述能不能调动我们的共鸣。”A . 第句B . 第句C . 第句D . 第句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_,望峰息心; 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3)庭中有奇树,绿叫发华滋。_,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_, _。 (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 _, _。_, 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i_,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_。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qi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 (4分)阅读课文 致橡树,回答问题。 (1)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2)“紧握”和“相触”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3)诗歌中的“木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2016十堰)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见渔人,乃大惊 乃:就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B . 无论魏晋 无论:更不用说便要还家 要:要求C . 问今是何世 是:表判断吾尝疑乎是 是:这句话D . 未果,寻病终 寻:很久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B . 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C . 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D . 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4)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概括。7.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超然台记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 , 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节选自古文观止)注释:比:连续,常常 葺:修理房屋 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 瀹(yu):煮。(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释舟楫之安/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 . 狱讼充斥/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曹刿论战)C . 而蔽采椽之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D . 放意肆志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3)小文同学读到“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一句,觉得很神奇。他找到的答案是,一年头发由白转黑,是因为他天天吃枸杞和菊花。你同意他的理解吗?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位置所见所忆所感南面、东面西面、北面马耳、常山A _好奇庐山卢敖羡慕穆陵关姜太公、齐桓公B _潍水韩信哀叹(5)登临超然台,苏轼为什么会想起这么多古人? 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8.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相信你,能行!“气死我了,成绩差还要偷看,作弊!”数学老师边嚷边推着两名学生走进了办公室。班主任一看,是一班两名“双差生”,他们垂着头。涨红着脸,胆颤心惊地等着训斥。看到他们的样子,班主任克制住火气,把他俩拉到身边,亲切地说:“是不是考试时作弊呀?那好,老师就给你俩讲一个作弊的故事”。“十几年前,有一个孩子成绩比你俩还差,又调皮捣蛋,是个十人看见九摇头,阎王看见伸舌头的讨厌鬼。作业、考试不是抄袭就偷看作弊,老师们对他也没办法。五年级时,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这个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进行一次摸底测验。”“那他又偷看了?”李峰已没有了先前恐惧,插话道。“是啊,他还作弊。可正当他拿出一本作文选准备抄作文时,却发现新的语文老师竟然站在他的身后,而且用一双威严的眼睛盯着他!”“惨了,惨了,这下是吃不了兜着走,他有苦受了。”须军也被故事吸引,竟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担忧起来。“是啊,当时他心里也这么想。可是新的语文老师却没有发火,而是用一种亲切的、充满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一只手轻轻地把作文选合上,尔后在他的肩头轻轻一拍,一字一顿地说:“好好写,自己写,相信你,能行!”“这老师多好啊!”两孩子轻声感叹着。“是啊,那孩子心里激动极了,鼻子酸酸的,直想哭。因为读书至今,他从没有被一位老师这样真诚地信任过!他得一下子有无尽的自信和动力在他身上聚集:老师相信我能,我一定能行!”“后来,他把老师的那句相信你,能行!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痛改前非,成绩一点点赶了上来。几年过后,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从一名差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觉得你俩一点儿也不比故事的他笨,只要他们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克服缺点,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不会比他差!你们说行不行?”“行!”两人异口同声地高声回答,走出办公室,去向数学老师认错了。几天后,他们的课桌上写着五个字:“相信你,能行!”(1)班主任老师的故事中的孩子是谁? (2)故事中的“他”由差变好的原因是什么? (3)促使李峰、须军转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简要回答。 (4)文中两位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目前被称之为_教育。 (5)假如你的成绩不够理想,读了本文后作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9. (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向往乡村的鞋匠布拉斯科从前有一个鞋匠,住在自家门窗紧闭的鞋店里。所谓鞋店,不过是一间阁楼。他一边干活,一边透过仅有的一扇窗户望着太阳,也唯有这扇窗户,才给这位不幸的鞋匠师傅送来光线。我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南方的一个城镇。可是普照大地的太阳,一天里只有两三个钟头的时间给穷鞋匠的家送进去一条窄窄的阳光。可怜的鞋匠通过小窗户,遥望着蔚蓝的天空,一面做活,一面叹息,他向往着未曾见过面的大自然。“多好的天气,能出去走走该有多好啊!”他时常大声地说。当某位顾客给他送来住在对面的马车夫的一双肮脏的皮靴时,他总要问,“外面天气好吗?”“好极了!四月艳阳天,不冷不热。”鞋匠师傅的叹息更加深沉了,接过靴子,狠狠地往角落里一扔,说,“你们运气真好,星期六来取靴子吧!”他试图用歌声来解闷,他不停地哼哼呀呀,一直唱到天黑下来:“向往自由,而又得不到自由的人,无异于死亡,其实他早已不复存在了。”每天他都渴望地凝视着天空,长吁短叹,直到夜幕降临。这个不幸的人倒很喜欢黑夜,因为他那悲惨的命运使他在黑夜来临之前是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的。一天,一个同楼住的主顾,带着一双要修的皮鞋,来到他的阁楼。见面以后,由于鞋匠向他诉苦,说他总也见不到所渴望的乡村,那人便对他说:“是啊,加斯帕尔。所以我认为赶驴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赶驴的人?”“对。他们来来往往,饱享着新鲜的空气,闻着芳馨的花草。他们是大自然的主人。那确实是一种最美好的工作。”主顾走后,加斯帕尔陷入沉思,一夜没有睡着,第二天一清早下定了决心。 “让侄子照管店里的事,我要用攒下的50元钱买一头驴,做一个赶驴的人。”于是他便照着想的做了,八天后他成了一个搬运夫。 “多么好的天气啊!空气多么新鲜啊!现在才是过真正的生活,才是没有让我在那屋顶下的黑洞里杠过一生的大好时光。”加斯帕尔开始了第一次出行,他一边采撷路旁的花朵,一边放声歌唱。他走了将近一英里,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加斯帕尔如愿以偿,成了田野的独一无二的主人。在他拐弯的时候,突然窜出三个人来,大声喊道:“不许动!”一个人把驴抢去骑上仓惶逃走了。第二个人抓住他,第三个人把他剥个精光,怕他追赶,又用棍子狠狠地打了他50下,打得他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要是在城里,肯定会有人听到他的呼救声,然而在这里却没人听得见。在光天化日之下,歹徒竟敢这样胆大妄为。他拼命地呼喊:“救命啊!救命啊!我要死了!”将近五分钟的时候,一个农夫赶着马车打这里经过,把他救起来,用毯子襄上,拉进城去,送到他家门口。他的侄子和邻居见状大惊,纷纷前来寻问,但他一言不发,有许多天没有听到他讲过一句话。有一天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楼梯上忽然传来要到乡间去旅行一趟的声音:“咱们一会儿就动身。”“多好的天气!叫表兄也一块去吧!”加斯帕尔一个人呆在阁楼里,轻蔑地抬头望了一眼天空说:“多好的天气!挨一顿狠揍就更妙了!”(1)请从鞋匠的视角,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_。发展:_。高潮:_。结局:_。(2)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多好的天气 , 能出去走走该有多好啊!多么好的天气啊!空气多么新鲜啊!现在才是过真正的生活,才是没有让我在那屋顶下的黑洞里枉过一生的大好时光。多好的天气!挨一顿狠揍就更妙了!(3)联系全文,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你是否认同文中鞋匠的人生态度?请联系全文,并结合鞋匠的行为,简述理由。 (5)小说常常围绕“变”来塑造人物,文中的加斯帕尔也是。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并参照示例结合相关情节阐述人物的“变”。 A匡超人儒林外史 B祥子骆驼祥子示例:宋江:人称“及时雨”。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对来投奔他的人没有不收留的,但后来改“聚义堂”为“忠义堂”,主动接受招安,最后悲剧收场,为了青史留名竟还害了同伴性命。10. (15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青春胜利了。伤寒没有能夺走保尔的生命。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 , 又回到了人间。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紧靠窗户的樱桃树枝上,神气十足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麻雀,它不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熬过来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窗户,低声说。母亲吃惊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麻雀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笑。百花盛开的春天到来了。保尔开始考虑回基辅的问题。他已经康复到能够走路了,不过体内还潜伏着别的什么病。有一天,他在园子里散步,突然感到脊椎一阵剧痛,随即摔倒在地上。他费了好大劲,才慢慢挪到屋里。第二天,医生给他做了详细的检查,摸到他脊椎上有一个深坑,惊讶地叫了一声,问:“这儿怎么有个坑?”“大夫,这是公路上的石头给崩的。在罗夫诺城下,一颗三吋炮弹在我背后的公路上炸开了花”“那你是怎么走路的?没什么影响吗?”“没有。当时我躺了两个来钟头,接着又继续骑马了。这是头一回发作。”医生皱着眉头,仔细地检查了那个坑。“亲爱的,这可是非常讨厌的事情。脊椎是不喜欢这种震动的。但愿它以后别再发作了。穿上衣服吧,柯察金同志。”医生掩饰不住自己的忧虑,同情地看着这个病人。但是,他想到明天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那里有他的朋友和心爱的人们,他又高兴了。那个大城市的雄伟的景象,蓬勃的生气,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汽车的喇叭声都使他为之神往。然而最吸引他的,还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和熏黑了的车间,机器,还有那滑轮的轻微的沙沙声。他向往那巨轮飞速旋转、空气中散发着机油气味的地方,向往那已经习惯了的一切。(1)文段选自前苏联著名作家_的名作_。 (2)“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请结合全书,用简要的语言把保尔“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的内容概括出来。 (3)选文有着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句子,请找出一句自然环境描写或社会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下面两题,选做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左右;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 、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1)有人说:“走着走着,我就长大了。”是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有前行,自然就有怀念。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个地方,会珍藏着我们的秘密,镌刻着我们的足迹,生长着我们的信念,承载着我们的悲欢离合请以“怀念的日子”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00后个性张扬,勇于创新,爱追星,想独立,最自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是一个特别阳光具有活力的群体请以“我是00后”为题,写一篇作文。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1、3-2、3-3、3-4、3-5、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1、5-2、5-3、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1、6-2、6-3、6-4、7-1、7-2、7-3、7-4、7-5、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8-1、8-2、8-3、8-4、8-5、9-1、9-2、9-3、9-4、9-5、10-1、10-2、10-3、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