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690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10 文言文全解(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37分)1. (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注释】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诸众多,一些,这些。游玩耍。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着。走跑。信然的确是这样。(1)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俄而雪骤_撒盐空中差可拟_尝与诸小儿游_唯戎不动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未若柳絮因风起。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3)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 . 取之 , 信然。C . 学而时习之。D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 (7分)比较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岳飞论马)【注释】骥(j):良马。称:衡量。斛(h):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介胄:披上战甲。酉:酉时,指傍晚。褫(ch):解除,解下。受大:指饮食量大。力裕:力量充沛。(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故常奇之比行百余里安求其能千里也一食或尽粟一石(2)下面各组中划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不以千里称也。骥不称其力。B . 其真无马邪? 称其德也。C . 执策而临之。介胄而驰。D . 虽有千里之能。 故常奇之3. (7分)(2013宁波)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故人不独亲其亲 _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 .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 .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 . 所恶有甚于死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4. (9分)文言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 . 可爱者甚蕃(多)C . 陶后鲜有闻(少)D . 宜乎众矣(适宜)(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简要回答问题。(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_(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_(4)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 . 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C . “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 . 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5. (2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张良奇遇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尝:_有一老父,衣褐 衣:_良因怪之 因: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父去里所,复还,日:“孺子可教矣!”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3)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6.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 , 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宋学士文集)【注释】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陇:田埂。诸:许多。辄:总是(常常)、就。已而:不久。曷:通“何”,为什么。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会稽:地名,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韩性:人名。事:服侍、对待。被:通“披”,这里是穿,戴的意思(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窃入学舍 , 听诸生诵书/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 . 冕因去 , 依僧寺以居。/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C . 已而复如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D . 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2)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不同的项是( ) A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弈B . 择其善者而从之C .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D . 学而时习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4)本文记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王冕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称赞的?你读后有怎样的启示? 7.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 , 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 ,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秦观龙井题名记)【注】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霁:雨过天晴。酌:舀取。(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以书邀余入山( )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 )濯足于惠因涧( )(2)和“殆非人间之境”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 . 心之所向B . 知之为知之C .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也D . 至之市(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谒 辨 才 于 朝 音 堂(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8. (6分)阅读捕蛇者说,完成后面小题。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请用“/”为下面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几死者数矣。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2)解释下列画线词。当其租入 乡邻之生日蹙 时而献焉 往往而死者相藉 (3)下列画线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专其利三世矣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B . 时而献焉 余闻而愈悲C . 故为之说 野语有之曰D . 告之于帝 苛政猛于虎(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文中加点部分蒋氏的两次“戚”,各因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什么而“悲”?请用自己的话叙述。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范滂传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察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注】汝南征羌:郡县名。厉:磨练。掾属:下属的官。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猥:众多。叨秽:贪污腐败。简札:指奏章。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塞:消弭,平息。(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会日迫促”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土砾凸者为丘B . 以其境过清C .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D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B . 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C . 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D . 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道和县令郭揖的行为表现了对范滂的无比敬仰。(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疑有私故 即自诣狱 引与俱亡 (4)翻译下列句子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10.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表”是古代向帝王_的一种文体,作者_(人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恢弘志士之气_陟罚臧否_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遂许先帝以驱驰_(3)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遗愿,临行前在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强调的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4)诸葛亮为蜀汉的江山大业一生戎马倥偬鞠躬尽瘁,第六段作者自叙身世志向,追述刘备三顾茅庐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5)请说说本文结尾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37分)1-1、1-2、1-3、1-4、2-1、2-2、3-1、3-2、3-3、3-4、4-1、4-2、4-3、4-4、4-5、5-1、5-2、5-3、6-1、6-2、6-3、6-4、7-1、7-2、7-3、7-4、8-1、8-2、8-3、8-4、8-5、9-1、9-2、9-3、9-4、10-1、10-2、10-3、10-4、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