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686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B . 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C .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D .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杭州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秀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B . 这次人事调整,要严肃纪律,对那些媚上欺下、跑官要官者要坚决给予处理。C . 阅读文章,切不可断章取义 , 只注重一句一段的局部,割裂其与全文的联系。D .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3. (2分)下列文学常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社戏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善良淳朴、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B .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C . 在沙乡年鉴中,利奥波德分12个月,记录了他那贫瘠荒凉的沙乡农场一年四季的物候风景、生活趣事和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思考。D . 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与尚书礼记论语春秋并称“五经”。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4. (7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自非亭午夜分,_。(郦道元三峡) (2)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长期在非洲担任维和工作的战士在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之夜,只能遥祝亲人“_,_。”(苏轼水调歌头) (4)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无数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人,其中就有教师“_,_”(李商隐无)的无怨无悔,也有离退休老同志“_,_。”(龚自珍己亥杂诗)的爱国情怀。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5分)5. (15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中华文化_(A烟波浩渺 B浩如烟海),历经沧桑仍绵延不绝,密码就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自觉中;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济世信念中;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情怀中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是“时代新人”开拓创新、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装备”。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可以走进先贤心灵 , m浴思想的光辉;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接受文明的洗礼;可以,_,_。我们还可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与苏轼“把酒问青天”,与李清照“双溪泛舟”,在精神世界里与_(A志同道合 B齐心协力)者对话,抒写精彩人生。(节选自语文报2019年中考作文版,有删改)(1)给语段中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m沧桑_浴(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中华文化_(A烟波浩渺 B浩如烟海)在精神世界里与_(A志同道合 B齐心协力)(3)对文中划线的“装备”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指实现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外部条件。B . 指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C . 指实现民族复兴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D . 指实现民族复兴的相关配备,如武器、军装、器材等。(4)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可以走进先贤心灵 , m浴思想的光辉;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接受文明的洗礼;可以,_,_。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6. (10分)名著阅读。 (1)将下列的人物和对应的情节连线。宋江_ 大闹飞云浦武松_ 私放晁盖卢俊义_ 卖刀杀牛二杨志_ 活捉史文恭(2)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梁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的体裁是_,所押的韵是_,所写的节日是_。 (2)诗人运用哪个词语写出院中空明皎洁的月色?其境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白哪两句名诗? (3)如果把后两句诗改写成“今夜我独望明月,无限秋思落心头”好不好,为什么?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注:年华)与时驰,意(注:意志)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对划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又相天子 相:相信,信任B . 德行宽裕 宽裕:宽大,宽容C . 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D . 多不接世 , 悲守穷庐 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2)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是( ) A .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B .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C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D .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3)对两篇短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B . 诫子书用语精炼,短短86字即把修身养性和治学为人之道讲的清清楚楚,可谓言简意赅、字字千金,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彰示了他处世的保守谨慎。C . 从周公诫子可以做一个引申的理解,就是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D . 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思,所有这些,对我们现在来说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七、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9. (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习惯之恶“习惯了就好了”,相信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听过类似的话。它貌似是“包治百病”的“心灵鸡汤”,但很多人未曾察觉,这碗“鸡汤”很多时候也是一碗“迷魂汤”。上周,一则新闻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在广西一些贫困山区,中小学生不吃早餐、冬天穿凉鞋成为一种“习惯”,当地家长和教师对此也习以为常。如果不是有媒体的报道,很多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生活的人们可能根本想象不到,今天仍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竟然连温饱都无法保证。虽然客观来说,报道中提到的情况只存在于少数地区,放在全国来讲并不普遍。当地家长和教师对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生活环境习以为常,是因为无力、无奈。但是,一些有关部门和群体是否也要对此逐渐“习惯”起来?如果媒体“习惯”了,不再为孩子们鼓与呼;如果当地政府“习惯”了,不再为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而尽责;如果社会公益人士“习惯”了,不再为孩子们奉献一份爱心如果我们逐渐“习惯”于漠视社会弱势群体的艰辛与苦难,这难道不是一种恶行?著名犹太裔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了“平庸之恶”的概念,指因不思考、无判断、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恶。那么,是什么直接导致了人的平庸?在笔者看来,是习惯。这里所说的习惯,不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小习惯,而是更多地指向因为缺乏思考与判断,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弊病和危机的熟视无睹,对弱势群体和公众权益的麻木不仁,这就是“习惯”之恶。对于“习惯”之恶,权力部门、社会公器尤须戒惧。“贵州一高校学生因寝室藏麻将被下红头文件警告”“一辆面包车挤21名小学生,家长明知危险却无能为力”,等等,仔细审视最近发生的一些热点教育新闻,其中蕴藏的深层次问题,很多都有“习惯”之恶的鬼魅身影。试问,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对相关问题有清醒的认知和省察,而不是因循于习惯,忽略自身责任,放任自身权力,也许就能防患于未然,也许就不至于造成不良后果,也就不会给自身招致舆论危机。“习惯”之恶,经常体现在习惯于潜规则。此前,“中国学者论文被英国出版公司大规模撤稿”一事经国内外主流媒体曝光后,再次引发各界对国内学术风气的质疑。据媒体报道,英国这家出版公司给出的理由是这些论文出现“伪造同行评审的痕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根源于不合理的激励驱动机制。一些研究成果也许学术价值不高,但只要能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将有助于作者获得学位、工作机会或申请经费等。不难发现,这类伪造行为在相关利益群体内已经形成了潜规则,不少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操作手法。试问,倘若不是有关各方对这种“习惯”之恶的不察或选择性忽视,何至于伪造行为泛滥成灾,造成今日如此恶劣的影响?考察“习惯”一词的来源可以发现,习惯原本写作“习贯”,指“习于旧贯”。很多人在时间的消磨和制度的制约下,对很多原本不习惯的事物和现象变得“习惯”起来。尤其是对一些长期存在、从来如此的东西,更是不加以思考,不寻求改变。对此,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早就做出了有力的诘问:“从来如此,便对么?”习惯是改变的天敌,是改革的“绊脚石”。习惯是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的重要成因。中国教育要走向优质、公平、公正,中国社会要走向和谐、繁荣、稳定,正视、摒弃、革除“习惯”之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选自人民网)(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从“习惯了就好了”这句生活中常听到的话谈起,以“迷魂汤”为喻,形象地暗示了本文论述的观点,激发了读者的兴趣。B . 第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由“广西一些贫困山区,中小学生不吃早餐、冬天穿凉鞋”的新闻报道,引发了作者对有关行政部门“习惯之恶”的质问,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C . 第段运用对比论证,通过鲁迅的狂人日记的观点和某些主管部门不作为进行对比,再一次论证了因循习惯的恶果。D . 本文思路清晰,论证有力。首先提出对“习惯了就好了”的质疑,然后深入剖析了形成“习惯”之恶的原因,最后论述了解决“习惯”之恶的重要性。(2)下列事例不属于“习惯之恶”的一项是( A . 北京一名初中学生用手机拍摄了一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被骂“多管闲事”。B . 我们有的学生在饭堂就餐后,不听从团委志愿者的提示,餐后的垃圾随地乱丢。C . 有的同学不喝白开水,长期把喝饮料当成生活的标配,结果导致骨质疏松,在一次体育课上受伤骨折。D . 安徽一家医院职工的家被征收,单位下发红头文件,责令其限期搬迁,否则将其停职。(3)面对贫困山区孩子不吃早餐,冬天不穿鞋的“习惯”,你认为应如何改变?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 10. (20分)阅读以下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小题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昧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1)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哪里拉车? ( ) A . 北平城B . 上海C . 南京D . 天津(2)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几匹骆驼? ( ) A . 二匹B . 三匹C . 四匹D . 五匹(3)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 11. (25分) 松 子 茶林清玄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1)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2)文中说, “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的原因是什么?(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B . 本文行文曲折有致,从对松子食用的错误认识到领略人生的真谛,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C . 从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至倒数第三段似乎是多余的,删去并无大碍,反而更加精炼。D . “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句中的“它”指的是“身边的事物”。(4)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作者阐发的这个人生道理是什么?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沟坎,畏惧不前;明知犯错,不敢正视;心中有疑,害怕问询;面对丑恶,选择沉默其实,只要鼓起勇气,向前再迈一步,就可以突破自我,成为生活的强者。请以“别怕,向前再迈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文体;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4-1、4-2、4-3、4-4、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5分)5-1、5-2、5-3、5-4、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6-1、6-2、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1、7-2、7-3、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1、8-2、8-3、8-4、七、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9-1、9-2、9-3、10-1、10-2、10-3、11-1、11-2、11-3、11-4、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