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491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踌躇(ch) 秀颀(q) 鲜腴(y) 杳无消息(ch)B . 歼灭(jin) 悄然(qio) 诘责(ji) 锐不可当(dng)C . 埋怨(mn) 匀称(chn) 兴味(xng) 摩肩接踵(zhng)D . 字帖(ti) 恪守(k) 慰藉(ji) 正襟危坐(jng)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的老师对每一个同学都一视同仁。B . 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C . 战鼓响起,硝烟弥漫,战士们冲向山下敌营,气势锐不可当。D . 他的设计别出心裁 , 与众不同,所以大家一致赞同用他的设计方案。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参加了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B .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C . 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D . 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搞他个一清二楚。4. (2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 一些干部为什么热衷于群众给的“好名声”?一则这是贴近群众的表现;二则这是干事儿的表现;三则群众的反映是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B . 作者用一种“分段函数”思维,表述了这种观点: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前,收入提高会增进幸福;在满足后,收入对幸福的影响减弱,直到忽略不计。C .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捧起骆俊诚小朋友的小脸,给了他轻轻一吻。这一举动今天仍然让人眼眶湿润平常人家遇到事情,长辈不就是这样安抚晚辈的吗?D . 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风吹日晒,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5. (2分)下列各句中,说法有误的一句是( ) A .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前文对下文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B . 司马迁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C . 词又称“长短句”和“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D . “多么自豪、非常疲劳、美丽的风景、保持安静”都是偏正短语。二、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6. (2分)老师建议将有关范进的下列章回内容一起阅读。你觉得这样阅读有什么意义?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7. (7分)名篇名句默写。 (1)小石潭记中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语句是:_,_。 (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 句子是:_,_。(3)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句子是:_,_。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诗人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 (6)小石潭记中“_,_”两句写出了游鱼自由自在、轻灵游动的姿态。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对比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比较阅读这两首作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军行中,“孤城遥望玉门关”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作者是出于平仄需要而颠倒了词序。B . 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的意思是黄沙滚滚,战斗频繁,战士们穿着坚固的铠甲奋勇杀敌。C . 渔家傲秋思中,“四面边声连角起”是说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都从各个角落传来。D . 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事还不能谈起。(2)理解填空。 从军行中,表达了将士们夺取胜利的决心的一个字是“_”。渔家傲秋思中,写出将士们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两篇作品在内容和思想上的相同点是_。(3)自选角度,任选一题,赏析下面的句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9. (19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元方入门不顾_下车引之_太丘舍去_相委而去_陈太丘与友期行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客问元方:“尊君在不?(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10. (16分)阅读鼎湖山听泉 完成后面题目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 ,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线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 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1)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2)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面句子。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3)作者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联系全文看,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11.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竺可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下面对选文说明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B . 物候现象受纬度、经度、高下的影响C . 物候观察要注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D . 决定物候观察的因素(2)删去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不影响语言表达准确性的一项是( ) A .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B . 此外 , 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C .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D .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的。B . 选文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C . 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D . 选文在多数情况下都只举了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因此,显得多余累赘。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2. (11分)(2011营口)在横线上仿写语句,所写语句要符合语境,上下文衔接顺畅。蓦然回首,初中三年,如花似梦。高兴时,你曾尽情歌唱;烦恼时,你曾闷闷不乐。这三年,父母给予你一次次细心的呵护;这三年,老师馈赠给你一把把学习的金钥匙;这三年,_。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作文:苦涩、苦恼、苦难、苦命“苦”绘的是生命的灰色;苦瓜、苦茶、苦菜、苦行僧“苦”唱的是生活的低调。然苦中亦有乐,苦尽亦有甜,“苦”中有着说不尽的故事,“苦”后藏着道不完的哲理。 请以“生活中的那一点点苦”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感情真挚,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6-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7-1、7-2、7-3、7-4、7-5、7-6、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1、8-2、8-3、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9-1、9-2、9-3、9-4、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10-1、10-2、10-3、10-4、11-1、11-2、11-3、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12-1、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