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177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铜仁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B . 前不久,铜仁市举办了以“环游梵净,纵横云海”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C . 铜仁市各区县新兴的“生态观光园”不但有养生休闲居住功能,反而能保持生态原貌。D . 能不能切实提高铜仁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铜仁的关键。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学习上只要我们心无旁骛 , 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有所进步。B . 读文章不能断章取义 , 必须联系上下文、背景、作者等多方面因素来看待文章。C . 我国近代大学者闻一多先生就是一个言行相顾的典范。D . 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有很多,其中,端正学习态度是最关键的。二、 默写 (共1题;共12分)3. (12分) 古诗文默写。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曹操观沧海) (2)“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_。(朱自清春) (3)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情趣的句子是:_,_。 (6)天净沙 秋思一诗中,哪句是写出了离家思乡的凄苦情怀:_,_。 (7)唐朝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乡思”情感。 三、 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感受ru_不可当的气势,在芦花荡上见识了智勇双全的老英雄痛打鬼子的能ni_,在父亲pn_跚的背影中品味那份深沉的爱;在信客风尘苦旅的职业生涯中体验长途b_涉的艰辛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6分)5. (6分)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_ , _ , _;夏天骄阳似火 , 蛙鸣虫唱 , 是生命的张扬;秋天_ , _ , _;冬天落雪无声 , 闲云舒卷 , 是生命的恬静。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6分)6. (6分)格列佛游记作者是_。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_、_、_、_(按照先后按顺序写)等地的经历。请你回想这部书的细节,然后回答:格列佛如何从大人国逃出来的?_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3分)7. (13分)2017年10月10日是第26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为此,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伴我行”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下面是江北区4所中学中学生抑郁障碍现状调查表,请你仔细观察,写出两条结论。表1:江北区4所中学3个年级学生抑郁障碍患病率比较年级总人数未患病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初一11711254.274初二232220125.172高一18091722874.809表2:江北区4所中学男、女生抑郁障碍患病率比较性别总人数未患病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女995947484.824男11631107564.815(2)下面是班长陈康在这次活动中的发言稿的一部分,有两处语病,请你加以修改。在人际交往中,A有的同学总会沦陷孤独的境地 , 觉得找不到可以交往的朋友。B其实交往需要肯定并发现别人的优点 , 宽容别人的缺点,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好感。同时,C。比如,你和同学发生了矛盾,你想向他道歉,但是担心面对面交谈的尴尬,你可以采用写信、打电话、发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沟通;在他生日时送一张贺卡或一束鲜花,或者给他发一条祝福的手机短信,效果也会很好的。画线句A中有一处用词不当,可修改为_。画线句B语序不当,可修改为:_。在C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能承上启下,应为:_。(3)张美艳同学聪明美丽、自尊心强,但在生活上总喜欢与同学攀比攀比衣服款式、攀比每月零花钱数目假如你是她的班主任,该如何劝说,使她改掉这一缺点?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8. (5分)你能说出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梓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竟不可得_湮于沙上_可据理臆断欤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则故事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臆断。B . 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出文章的主旨。C . 本文文笔简约精粹,说理明畅透辟,故事意味隽永,发人深思。D . 文中的寺僧和讲学家都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分析问题,他们会出错是因为遇到的情况比较特殊。九、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0. (15分)阅读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天象与气象一文,回答问题。“于是在一个月亮的晚上点了盏风灯,扛了把铁锹,就去了十三里铺的坟地”。悬疑惊悚小说鬼吹灯,极尽想象之能事,同时善用各种环境描写衬托,引得读者感同身受,毛骨悚然。这一回中对鬼魅气氛起到很大作用的“毛月亮”,学名就是月晕,有成语云:“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其实是一种有据可循的天文学现象,而并非民间所传:有着长毛毛的月亮之夜,即孤魂野鬼出没时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晕出现,那么将要刮风;柱子础石湿润,那么就快要下雨了。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月晕,是月亮周围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彩色或白色光圈,而月晕真正的产生原因,其实是由于光的折射。当代气象科学实践表明,在天气晴转阴雨时,人们先看到卷层云,而后天空出现会产生降雨的中低云。这时随着云中水汽含量的变化,加之光线的作用,围绕在月亮周围,便出现了月晕。这与雨后彩虹出现的原理有些类似,不同的是彩虹在天气变化后出现,而月晕一般预示着天气的改变。与月类似,太阳也有日晕。中国古人很早以前就开始用晕来预测天气,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就是关于晕的天气谚语。其实,出现了日月之晕,也不一定会产生降水。事实上,有些晕的形成,不但不会形成风雨,反而天气会转晴。在夏季常能见一些似馒头、又似马鬃的对流云,但当对流减弱后,云体会变成卷层云。有太阳时,也可在这些云彩上映出残缺不全但色彩艳丽的晕。这时对流本身已经很弱,晕过后也不会有降水发生。当别处有降水时,降水区上空的空气向四周辐散,这时远离雨区的观察者会看到成片的高云,其中也有一些卷层云。由于这种静止锋的降水区很少移动,因此在静止锋以外的地方,可以接连几天看到太阳周围有晕发生;到了晚上,若有月亮,还可看到月晕存在,却始终没有降水发生。当出现了卷层云,就得看其后的中低云是否发展,若发展,其结果就是降雨。这就是判断出现日月晕后是否有风雨的主要征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讲的是对事情有一定的预见性。不过这种预见只是来源于对以往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文章的第段以小说鬼吹灯故事开头有什么作用?(2)第自然段“出现了日月之晕,也不一定会产生降水。”一句话中,“不一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1. (22分)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揣摩她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她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1)作者说:“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读叙述少女故事的文字,概括下列内容“平庸的背景”指_ _;“灵魂生活的迹象”指_;“很动人的光彩”指_ _。(2)根据作者的“羡慕”和“缅怀”,推测作者当时追求灵魂生活的情况。(3)作者根据多年的观察,认为“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变得越来越实际”。请你就这句话发表看法。(4)请你结合如今的生活实际谈谈“生存斗争的压力”。(5)选择理解有错的一项( )A . “我”对“少女”的羡慕和对自己的青春岁月的缅怀,正反映了“我”对灵魂生活的崇尚。B . 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后来变得越来越实际,原因是年龄增 长了。C .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悲的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D . 作者为列车上的“少女”的举动而感动,并希望“少 女”依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热爱读书,求知若渴。十、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从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一)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二)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低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根据上段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默写 (共1题;共12分)3-1、3-2、3-3、3-4、3-5、3-6、3-7、三、 书写 (共1题;共4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6分)5-1、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6分)6-1、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3分)7-1、7-2、7-3、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8-1、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9-1、9-2、9-3、九、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10-1、10-2、10-3、11-1、11-2、11-3、11-4、11-5、十、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