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156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毛骨悚然(sng) 岿然不动(ku) 心弦(xin) 鄙视(p)B . 彷徨(png hung) 骇人听闻(hi) 蹂躏(ru ln) 倏然(sh)C . 义愤填膺(yn) 肆无忌惮(s) 滑稽(j) 忸怩(ni n)D . 唾手可得(tu) 文质彬彬(bn) 嗫嚅(ni r) 拯救(chng)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烦锁 塌败 书斋 粉碎B . 疮疤 凑和 筹划 辨子C . 惧惮 取缔 泥浆 叮嘱D . 竹竿 滞笨 烦燥 头颅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3. (1分)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我喜欢旅行,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与陶渊明一起重访桃花源;_;想与范仲淹携手登临岳阳楼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4. (8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蒹葭采采,_。(诗经蒹葭) (2)此中有真意,_。(陶渊明饮酒) (3)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6)董卿在朗读者里说: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_,_”这是范仲淹在何时忧何时乐这一问题上的选择。 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5. (12分)名著阅读与口语交际(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_(填人名)的作品,其中描绘了汤姆在山洞历险中以风筝线引路的方法拯救了女孩_(填人名),体现了他聪明勇敢、足智多谋、行侠仗义的角色。(2)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还计划做什么?为什么他最后选定当海盗?(3)口语交际:你的同学张明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后,也准备象汤姆一样离家出走、闯荡世界,你知道此事后,说说你是如何劝张明放弃这个想法的。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6. (15分)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一,民间的声音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二,学者的言论“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敬文东(文学博士)“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引自互联网)(1)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2)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3)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7. (2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窗前的母亲肖复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1)文章第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是“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2)文章第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赏析第段的划线句子。(4)第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5)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8. (20分)阅读名,完成下列各题。名人渴望成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然而,最近我读居里夫人自传,却发现名的另一面。当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他们平静的科研生活被打破,丈夫皮埃尔抱怨说:“他们一个劲儿地要我写文章,要我作报告,如果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即使那些请我写文章作报告的人也将惊讶地看到我竟然年华虚度,什么也没干。”从这段中,我们意识到出名虽好,但也有重负,只有摆脱这种重负,才能让事业之树常青。一个人没有出名的时候,可能对“名”充满无限艳羡,而一旦成名,可能就会不胜其扰。这时候如果不能像居里夫妇那样,淡然处之,就可能被“名”吞噬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名的重负呢?人做事的出发点,不应是出名,而应是对社会对人类有利。居里夫妇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地全部献给了人类,没有申请任何专利。季羡林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人们赞誉他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然而,季先生将这些桂冠一一摘去。他说:“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在他们心中,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才是最高的目标,“名”呀“利”呀,他们根本就没放在心上。有了这样的人生境界,人才会即使成名,也依然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往前进。中国文化有一种淡泊名利的传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一定要好好继承。譬如南朝梁人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宁愿隐居深山,也不愿出来为官。他撰写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为中国的中医学做出了贡献。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矜名不若逃名趣。”名,能逃则逃,能逃得名,不为名缰利锁所缚,才能取得更大成绩。现代社会,充满一种浮躁的风气,很多人渴望一夜成名,于是投机取巧者有之,花招百出者有之,这样即使获得所谓的荣誉,那也一定是昙花一现。要知道居里夫妇从成吨的沥青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成功,是靠扎扎实实努力的。年轻人更应踏踏实实,不要被名利所诱。名是无根的花,虽然美艳,但总有枯萎的一刻;事业才是有根的果树,一旦扎下根来,就会硕果累累。(选文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说说本文第段中所选用的两个事例的特点和作用。(3)第段是如何阐述观点的?(4)从修辞角度对第段的表达效果加以分析。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9. (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请你在横线上补全【乙】文缺失的语句:_,_(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得志,与民由之_入则无法家拂士_(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所给例句“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丈夫之冠也,父命之。A . 跳往助之B . 舜发于畎亩之中C . 已而之细柳D . 汝心之固(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正气,从容就义,正体现了孟子“大丈夫”论断中的哪一点?请再举一个富贵不能淫的例子。 (6)乙文中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 (7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下面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了出猎时的 的场面。(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词起句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B . 词人在词中以孙权、冯唐自比,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C . “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D . 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人生的旅程中,你已经走过了十三四个春秋。在这十几年里,一定有一件事情使你一想起它来,心就怦怦地跳,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或者高兴得手舞足蹈,或者愤恨得怒目圆瞪,或者惊讶得目瞪口呆,或者羞愧得无地自容,或者忧郁得缠绵悱恻请自选上述任一角度,自拟题目,把这件事写出来,要敞开心扉,抒发心曲,把内心深处的感触写出来,写得越生动越具体越深刻越好。不少于6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3-1、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4-1、4-2、4-3、4-4、4-5、4-6、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5-1、5-2、5-3、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6-1、6-2、6-3、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7-1、7-2、7-3、7-4、7-5、8-1、8-2、8-3、8-4、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9-1、9-2、9-3、9-4、9-5、9-6、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1、10-2、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