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671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给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三调芭蕉扇等。B . 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一股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C . 鲁迅先生称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其中的“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故事,成为后世诗文常用典故。D . 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那个具有人情味的鬼-无常时,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2. (2分)下列文学常识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木兰诗出自南北朝时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B . 岑参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的途中遇到了回京城洛哥的使者,写下了逢入京使。C . 萧红,原名张画莹,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呐喊等。D .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3. (12分)古诗文填空。 (1)兼葭萋萋,_。(诗经蒹葭) (2)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太守行) (3)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赋壮词以寄之) (4)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 (5)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此中有真意,_。(陶渊明饮酒其五) (7)伤心秦汉经行处,_。(张养浩山坡羊关怀古) (8)会当凌绝顶,_。(杜甫望岳) (9)_,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0)斯是陋室,_。(刘禹锡陋室铭) (11)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 (1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出美好愿望的诗句是_,_。 (1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表现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以积极、乐观、鼓舞的诗句是_,_。 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7分)4. (7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关于长春城市名字的由来,常见的说法有多种。第一种说法是长春源于中国第一副对联及诸典籍,那是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_”。此外还有说法是源于一种野生植物长春花,据说长春花可以越冬,但越冬开放的野生植物在长春不存在,感觉也不是那么贴切。第三种说法就比较官方了,那就是长春源于长春州。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兴宗重熙八年置长春州。地点就在今天的前郭县塔虎城。至于为什么建长春州?主要也和当时辽国人的游牧民族生活习惯有关,每年随着季节变换,辽国皇帝常常四处巡视或游玩,皇帝每到一个地方都需要建立行帐或行宫。现在的长春就是昔年长春州属地,_很多研究者认为长春得名于长春州。此外,第四种说法是长春源于长春堡,即今南关区永春街道长春堡村。乾隆末年,长春设治以前,上自皇帝,下至各部和地方政府,都称今长春境内为“长春堡地方【甲】例如任命长春厅首任巡检的文书就直称“今授吉林长春堡巡检”皇帝的上谕也说:“长春堡界内”这类清代文献很多。长春这个名字来源比较贴切的说法是源于女真语“茶阿冲”,“长春州水鸟众多”,自古就是女真人春猎之地【乙】女真人出猎前有一种野祭仪式,即滴血酒祭天,这种仪式女真语称“茶阿冲”,长春该是女真语“茶阿冲”的音转。长春是一座历史悠久、活力(b)发的城市,它地处巍巍乎东北亚制高点长白山腹地,莽苍苍东北大平原中心,历史悠久的松花江支流伊通河自南而北,穿城而过。别看长春远在塞外,但是她的名头还是非常响亮的,素有“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北国春城”“科教文化城”等美(y),位列中国四大园林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处(ch) 处(ch)B . 处(ch) 处(ch)C . 处(ch) 处(ch)D . 处(ch) 处(ch)(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汉字。 by_发美_(3)请根据上下文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_(4)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写出这个复句的类型。 关联词:_;类型:_复句。(5)在这段文字【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乙】。”B . 【甲】”。【乙】”。C . 【甲】。”【乙】。”D . 【甲】。”【乙】”。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5.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1)诗中“_”二字是全诗之纲,概括地说明了诗人_的心情。 (2)此诗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6. (1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 . 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 . 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D . 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_度已失期 度:_会天大雨 会:_宜多应者 宜:_等死,死国可乎。 等:_(3)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4)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7. (18分)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包利民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根据提示,填充方框。 情节:突遇暴雪 _发现黑点_发现村庄 心理:_焦急万分_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3)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4)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8. (17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怒 绿刘心武那绿令我震惊。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近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乎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三十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以各种风格,都曾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他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那绿令我景仰。(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自主阅读)(1)本文在叙事顺序的安排上很有特点,请你指出这一特点及其在行文中的作用。 (2)本文充满美感和诗意,其中有国槐的生命之美、作者的人性之美和哲思之美。请结合具体语句,分别说说你对这些“美”的理解。 (3)有同学在研读本文第五段时,查阅到下面的资料后,认为丰子恺漫画中“春来怒抽条”的“怒”比刘心武“怒绿”的“怒”有更丰富的内涵。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资料一:“怒”有以下几个意项和用法:生气;气愤。形容气势很盛,不可遏止。表示声响巨大,如“怒号”。奋起;奋发,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谴责,如“怒言”。资料二:1938年3月丰子恺带着家人到达武汉,在目睹家园故国种种磨难之后,丰子恺在武汉到处奔走,从事抗战宣传工作,有一天他在武昌乡下发现一棵被人砍伐大半截却仍枝繁叶茂的大树,随后他触景生情,联想到: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吗!于是,他以这棵大树为题材画了一幅漫画,并题诗: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选自丰子恺大树画册)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9. (12分)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0.13本。(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材料一: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10. (1分)艾青诗选汇集了艾青先生从青年到晚年的近五十首诗歌,根据以下提示诗句写出具体诗作名称。 作品诗句_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_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_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_今天/我听见/太阳对我说/“向我来/从今天/你应该快乐些呵”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作文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班级等。1)请以“留点在心中”为题目,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2)以“感谢你”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3-1、3-2、3-3、3-4、3-5、3-6、3-7、3-8、3-9、3-10、3-11、3-12、3-13、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7分)4-1、4-2、4-3、4-4、4-5、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5-1、5-2、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6-1、6-2、6-3、6-4、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7-1、7-2、7-3、7-4、8-1、8-2、8-3、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9-1、9-2、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10-1、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