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调研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651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调研考试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调研考试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调研考试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共7题;共57分)1. (8分)根据提示补写名句后填写课文原句。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淮南秋雨夜,_。_,晒翅常疑白雪消。_,相伴过年华。_?怅望青田云水遥。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_,_。2. (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B .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来回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要大得多呢。”C . 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D . 大屏幕上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3. (2分)下列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朝鲜发射卫星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 美国、日本、韩国纷纷表示朝鲜是在向国际社会发起新的挑衅。B . 中国运动员张梦雪里约奥运会捧得中国首金,消息立刻被媒体传得满城风雨。C . 近日,中国与菲律宾舰船在南沙黄岩岛海域对峙事件一波三折 , 远未结束,两国都坚持对方舰船先离开。D .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 , 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他的写作水平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B . 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C .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阶段严防安全不出问题。D . 有没有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是衡量一个优秀球队的标准之一。5. (20分)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6. (10分)名著阅读。 (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悟彻菩提真妙理 尸魔三戏唐三藏7. (13分)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长江中学拟开展“我心中的语文”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我读我写我做主】请你仿照示例,形象地概括出你心中的语文是什么。示例: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2)【活动二:我读我写我快乐】学校定于2017年11月28日下午2:00在学校礼堂举行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学生会拟邀请著名作家夏骏先生来校做一次讲座,假如你是学生会的王刚,前去邀请,该如何说?(3)【活动三:我读我思我成长】九年级(1)班举办“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请你参与以下活动。“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_篇。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决定弃医从文,是因为哪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a_;b_。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48分)8.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钟山即事【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9.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济阴之贾人(商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 , 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去。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注】苴(j):枯草。巨室:大富之家。诸:相当于“之于”。向:先前。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若:你。几何:多少。薄:撞。盍:何不。(1)下列划线的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骤得十金 骤:突然B . 犹为不足乎 犹:犹如C . 渔者黯然而去 去:离开D .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是:这(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A . 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B . 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C . 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D . 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济阴的商人掉入河中,许诺给救他的人百金。B . 济阴的商人又一次落水,渔者不予施救,商人就淹死了。C . 济阴的商人怒斥救人的渔者漫天要价,趁人之危。D .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做人要信守承诺。(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10. (10分)(2016雅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但众所周知,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稳定物质及少量添加剂,而以这些原料生产的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据法国蒙彼利埃农业与环境工程小组的专家介绍,为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近年来,法国科学家和国际同行合作,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有的含有纤维素,有的含有淀粉和人造聚合物,还有的含有亚麻、大麻、椰子壳等天然纤维。然而,不管怎样,这些所谓的可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100% 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时间均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法国专家表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生产能够完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但是,即便如此,由于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 到3 倍,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这就需要研究经焚烧处理后不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法国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袋基本上是可以焚烧的,即燃烧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有害气体的塑料袋。甲为此,法国各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乙与此同时,法国各报刊和新闻媒体也经常刊载和播出一些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如法国费加罗报最近报道,法国人每小时平均消耗100 万只塑料袋和大量的农用塑料薄膜。在法国,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家庭垃圾重量的11%,体积的30%。在法国某著名连锁超市的塑料包装袋上,醒目地画着一个大灯泡,上面写着: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 如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 瓦特的灯泡照明10 分钟。在包装袋的另一侧,又这样写道:在我们的商店里,这个袋子为您提供包装服务;最后,您可以把它放到垃圾袋里,让它转化成其它能源。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以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 分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看见这句话,恐怕没人再把它随地乱扔。如果再知道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全法国家庭垃圾体积的30%,恐怕谁也不会再把还能继续使用的塑料袋轻易随便丢弃。如今,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法国这种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选自科普之友2011 年第10 期,有改动)(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作者主要运用了_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本文主要的说明顺序是_。(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说明文主要有三种: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本文即是事物说明文。B . 但是,这些塑料制品体积大,重量轻,给焚烧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句式话应该插入原文的乙处C . 全文简明平实而又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塑料污染已经成了法国环境污染中最严重的问题,而别的国家稍好些。D . 读了本文后,我们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应该自备购物袋,尽量少购买和使用新的塑料袋; 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将塑料袋加以回收。(3)第段划线字“完全”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1. (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梦痕丰子恺我的左额上有一条同眉毛一般长短的疤。这是我儿时游戏中在门槛上跌破了头颅而结成的。相面先生说这是破相,这是缺陷。但我自己美其名曰“梦痕”。因为这是我的梦一般的儿童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唯一的痕迹。我四五岁时,有一天,我家为了“打送”(吾乡风俗,亲戚家的孩子第一次上门来做客,辞去时,主人家必做几盘包子送他,名曰“打送”)某家的小客人,母亲、姑母、婶母和诸姊们都在做米粉包子。厅屋的中间放一只大匾,匾的中央放一只大盘,盘内盛着一大堆粘土一般的米粉,和一大碗做馅用的甜甜的豆沙。大家围坐在大匾的四周。各人卷起衣袖,向盘内摘取一块米粉来,捏做一只碗的形状;挟取一筷豆沙来藏在这碗内;然后把碗口收拢来,做成一个圆子。再用手法把圆子捏成三角形,扭出三条绞丝花纹的脊梁来;最后在脊梁凑合的中心点上打一个红色的“寿”字印子,包子便做成。一圈一圈地陈列在大匾内,样子很是好看。大家一边做,一边兴高采烈地说笑。有时说谁的做得太小,谁的做得太大;有时盛称姑母的做得太玲珑,有时笑指母亲的做得像个塌饼。笑语之声,充满一堂。这是一年中难得的全家欢笑的日子。而在我,做孩子们的,在这种日子更有无上的欢乐;在准备做包子时,我得先吃一碗甜甜的豆沙。做的时候,我只要吵闹一下子,母亲们会另做一只小包子来给我当场就吃。新鲜的米粉和新鲜的豆沙,热热地做出来,味道就是很好的。为求自由,我不在那场上吃弄,拿了到店堂里,和五哥哥一同玩弄。五哥哥者,后来我知道是我们店里的学徒,但在当时我只知道他是我儿时的最亲爱的伴侣。后来我们争执起来,他逃我追,追到排门旁边,我跌了一跤,额骨磕在排门槛上,磕了眼睛大小的一个洞,便晕迷不省。等到有知觉的时候,我已被抱在母亲手里,外科郎中正在用布条向我的头上重重叠叠地包裹。讲起我额上的疤的来由,我的回想中印象最清楚的人物,莫如五哥哥。而五哥哥的种种可惊可喜的行状,与我的儿童时代的欢乐,也便跟了这回想而历历地浮出到眼前来。暮春的时候,他领我到田野去偷新蚕豆。把嫩的生吃了,而用老的来做“蚕豆水龙”。其做法,用煤头纸把老蚕豆荚熏得半熟,剪去其下端,用手一捏,荚里的两粒豆就从下端滑出,再将荚的顶端稍稍剪去一点,使成一个小孔。然后把豆荚放在水里,待它装满了水,以一手的指捏住其下端而取出来,再以另一手的指用力压榨豆荚,一条细长的水带使从豆荚的顶端的小孔内射出。制法精巧的,射水可达一二丈之远。他又教我用洋蜡烛的油作种种的浇造和塑造。用芋艿或番薯镌刻种种的印版,大类现今的木版画。诸如此类的玩意儿,亦复不胜枚举。现在我对这些儿时的乐事久已缘远了。但在说起我额上的疤的来由时,还能热烈地回忆神情活跃的五哥哥和这种兴致蓬勃的玩意儿。谁言我左额上的疤痕是缺陷?这是我的儿时欢乐的佐证,我的黄金时代的遗迹。过去的事,一切都同梦幻一般地消灭,没有痕迹留存了。只有这个疤,好像是“脊杖二十,刺配军州”时打在脸上的金印,永久地明显地录着过去的事实,一说起就可使我历历地回忆前尘。仿佛我是在儿童世界的本贯地方犯了罪,被刺配到这成人社会的“远恶军州”来的。这无期的流刑虽然使我永无还乡之望,但凭这脸上的金印,还可回溯往昔,追寻故乡的美丽的梦啊!(选自禅外阅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有删节)(1)文章可以分成两部分,分别补全起止段落,说说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将大家围坐一起做米粉包子的动词依次写下来,并写出其作用。围坐、卷起、摘取、_作用:_。(3)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有时说谁的做得太小,谁的做得太大;有时盛称姑母的做得太玲珑,有时笑指母亲的做得像个塌饼。(这是一组对称的句子,这样写的好书是什么?)暮春的时候,他领我到田野里去偷新蚕豆。(这里为什么用“偷”不用“摘”?)(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善意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都能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给予我们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启示请以“于细微处见真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共7题;共57分)1-1、2-1、3-1、4-1、5-1、5-2、5-3、5-4、6-1、6-2、7-1、7-2、7-3、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48分)8-1、8-2、9-1、9-2、9-3、9-4、10-1、10-2、10-3、11-1、11-2、11-3、11-4、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