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552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1. (12.0分)默写。 (1)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故园东望路漫漫,_。(岑参逢入京使) (4)草树知春不久归,_。(韩愈晚春) (5)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_,_。(木兰诗) (6)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_。(木兰诗) (7)竹里馆中描写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的句子是_,_。 (8)韩愈晚春一诗中描写“柳絮”“榆钱”的诗句是_,_。 (9)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诗句是_,_。 (10)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_,_。 2.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B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二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C . 中国历史上因遭贬谪的官员,常常有饱读诗书之人。贬了官,失了宠,摔了跤,悲剧意识就来了。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甚至受贬期问亲热过山水亭阁,足迹所到之处便成了遗迹,这些文化便形成了贬官文化。D . “六出飞花人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依次是描写春、夏、秋、冬之景的名句。3. (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_。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1)文段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个成语是( ) A . 无以复加B . 叹为观止C . 登峰造极D . 有目共赏(2)把节选的四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二、 阅读理解(70分) (共7题;共70分)4. (5.0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_便不同。(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诗中横线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 B梅花 C菊花5.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顾野有麦场 _一狼洞其中 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刀劈狼首 投以骨B . 屠乃奔倚其下 屠自后断其股C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 . 又数刀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 (22.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童年随之而去木心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碗!”“什么?”母亲不知所云。“那饭碗,越窑盌(注:同“碗”)。”“你放在哪里?”“枕头边!”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回去可以买,同样的!”“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独一无二。“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杜鹃花,山里叫“映山红”,是红的多,也有白的,开得正盛。摘一朵,吮吸,有蜜汁沁舌我就这样动作着。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注:方言,漂浮的意思)着,向船后渐远渐远我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我告诉了她。“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忘盌A_B_失盌我的心理变化不妥协懊悔C_D_(2)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3)从全文看,第自然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请分析其作用。 (4)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28段“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这句话的理解。 7.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乙己那脱不下的长衫刘云龙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戗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远没有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的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亏,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索,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什么?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那么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的“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 (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4)读罢全文,你认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 (10.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雨中明月山梁衡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贛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壁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察之游。头一日,游人機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当晚,人走一半。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作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A】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千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B】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披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调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鑲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襄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録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选自把栏杆拍遍)(1)【理清“所至”】第段,作者按游踪顺序记叙自己在雨中游明月山的经过。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地点。 _山谷石观景处_石板路_(2)【关注“所见”】作者好几处写到明月山的竹子,遺词造句,值得品味。请从【A】【B】两处画横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3)【分析“写法”】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体悟“所感”】“所感”是游记的灵魂。请结合内容,体悟划线的两句话中所蕴含的情味。 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9. (3分)判断正误。 (1)武松为了给武大郎报仇,把他的死因调查清楚后马上把西门庆和潘金莲杀了。(水浒传) (2)虎妞非常了解自己的父亲,她离开车厂时就做好了和刘四决裂的准备。(骆驼祥子) (3)在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与简爱日久生情,后来扮作吉普赛算命女表明心迹。(简爱) 10. (2分)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甲)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乙)那大王却待挣扎,鲁智深把右手捏起拳头,骂一声:“直娘贼!”连耳根带脖子只一拳,那大王叫一声:“做甚么便打老公?”鲁智深喝道:“教你认的老婆!”拖倒在床边,拳头脚尖一齐上,打得大王叫救人。(甲)段中“他”的绰号是_。(乙)段鲁智深在桃花村痛打周通,表现了他_的性格特征。(甲)段中的“鲁提辖”与(乙)段中“鲁智深”都是指鲁达。为什么在前后情节中他的称谓发生了变化?_三、 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11. (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是血气方刚,信心满满。然而一次偶然的失利和挫败,让你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经历了才知道成长需要一步步走。生活中,你刻意追求完美,却常常留有遗憾,并为此耿耿于怀,某一天才发现这些不尽人意之处恰恰成了你奋斗的动力。我们一直在追梦,但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只要你一直在努力,放慢脚步的时候你会看见别样的一面。请以遇见_为题,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记叙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1-1、1-2、1-3、1-4、1-5、1-6、1-7、1-8、1-9、1-10、2-1、3-1、3-2、二、 阅读理解(70分) (共7题;共70分)4-1、4-2、5-1、5-2、5-3、5-4、6-1、6-2、6-3、6-4、7-1、7-2、7-3、7-4、8-1、8-2、8-3、8-4、9-1、9-2、9-3、10-1、三、 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