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599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五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五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寒噤(jn) 瓦砾(l) 镂(lu)空 匀称(chng)B . 拂(f)晓 嶙(ln)峋 阻遏( ) 蟠(pn)龙C . 绥(su)靖 刹(sh)那 轩(xun)榭 纳粹(su)D . 丘壑(h) 仄(z)歪 帷(wi)幕 荒谬(mi)2. (2分)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粗制烂造 人声鼎沸 颔首低眉 抑杨顿挫B . 广袤无银 无可置疑 城惶城恐 器宇轩昂C . 鹤立鸡群 深恶痛疾 油光可鉴 暗然失色D . 正襟危坐 入木三分 藏污纳垢 不可名状3. (2分)(2013大庆)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如今团购市场方兴未艾 , 各家团购网站之间竞争激烈。B . 听到总理这样风趣幽默的回答,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C . 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D . 因材施教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被扭曲成“三色作业本”。4. (2分)(2013天门)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B . 陈太丘与友期(期行)伤仲永都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C .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D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给巴特勒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5. (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这绝非危言耸听。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A . B . C . D .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6. (3分)下面是一段简短的议论性文字,参考答题后面所列“提示”的历史资料,选其二则,为语段的前两个空白处各补写一个句子,并在第三个空白处用一句概括性的话为这段文字作结。要求补写的三个句子合乎文意,与整段文字衔接顺畅。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假如_?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如果_?综上所论,不难看出_。提示:吴王夫差伍子胥 蔡桓公扁鹊楚怀王屈原 鲁庄公曹刿齐威王邹忌 唐太宗魏微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7. (12分)(2014舟山)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纠结的校服【新闻事件】2014年3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北师大二附中访问的镜头中,出现了学生们穿着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的画面。随即有网友跳出来吐槽,该校服“太减分”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网上声音】北师大二附中副校长王华:网友们并非真正了解我校学生的真实需求和看法,总体来说,我们学生还是挺喜欢那套蓝白校服的,这是北师大附中的一种标志,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还穿我们的校服,说明他们对那套校服还是很留恋的。雨打荷叶:我倒是蛮喜欢孩子现在的校服的,便宜、实用、洗起来省力,款式还过得去。小孩嘛,讲究漂亮干什么!最好天天穿校服,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之间的攀比,也可以防止他们因爱美而影响学习。家有儿女:学生穿校服是应该的,可学校图方便统一订购来的校服在质量上打了折扣,夏天校服太薄,我家女儿就不肯穿。这两年来个儿蹿了很多,校服又显短了,前几天还为穿校服跟我怄气呢,真拿她没办法!羡慕哥:嘻,要是能穿上继承者们中李敏镐的那套校服,我就更酷了,天天穿也愿意。那件蓝西服,好帅!【专家观点】南京江宁区教育局王东:全区统一校服,好处很多。不仅价格便宜,质量保证,还可避免校际之间校服参差不齐的现象。北京服装学院顾远渊:校服的设计要考虑学校身份识别功能,便于校际之间区分,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审美特点。一所学校最好多设计几套不同功能的校服,满足不同场合的穿着需要。【调查统计】某中学关于校服关注点的调查统计图【两地采风】材料1:重庆巴蜀中学校服是巴蜀学子最喜爱的服装。校服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家长、老师的观点与意见,让他们全程参与校服的研发过程。做到了学校“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和年轻学子青春风采的完美结合。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被作为校服改革的典范向全国推介。材料2:香港各类中小学校学生每天都要穿校服。每所学校均有校服自主选择权,学生每人拥有多种不同款式的校服,除夏装和冬装校服外,还有体育课专用服、西装礼服等。很多学校借校服来彰显自己的学校文化。不过,有些普通学校的学生很羡慕内地学生穿一样的校服,因为这样不必担心暴露自己是二、三流学校学生的身份。(相关材料摘自互联网)(1)对于校服,人们“纠结”哪些问题?请根据“网上声音”和“专家观点”作简要归纳。(2)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 . 北师大二附中副校长王华认为,他们学校的学生都喜欢那套蓝白校服,蓝白校服已是他们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已成为学校形象的代表。B . 巴蜀中学校服改革的做法之所以被央视作为典范向全国推介,是因为学校在校服设计中融入了“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C . “调查统计”显示,家长与学生在校服关注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家长比较关注校服的实用性,而学生更在意校服的美观性。D . 香港有些普通学校的学生羡慕内地学生穿一样的校服,因为这样不必担心暴露自己是二、三流学校学生的身份;而内地一些学校的学生羡慕香港学生每人拥有多种不同款式的校服。(3)佳洲市举办“校服T台秀”活动,其宣传标语“校服青春符号,流动名片”获得好评。请结合文本,从内容角度推断其原因。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8. (6分)根据提示默写。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气蒸云梦泽,_。(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早寒江上有怀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 , _。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9. (16分)(2016海南)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醉翁亭记(选段)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伛(y)偻提携B . 山肴(yo)野蔌C . 射者中(zhng)D . 觥(gng)筹交错(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山间之朝暮也 _野芳发而幽香 _杂然而前陈者 _弈者胜 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4)选文第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0.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呦呦之蒿,中国神药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有什么作用。(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4)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能否删去。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11. (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植物的窃窃私语植物会说话吗?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玛雅辛普雷加对此表示肯定。植物说话和人类说话有本质区别:它们的窃窃私语我们的耳朵听不见,但是却常常能用鼻子闻到樟脑球味、柠檬味、黑胡椒的辛辣味等由植物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就是植物们的语言,术语叫作“生物合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BVOC)它既是植物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也是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有机体之间交流的“语言”。更神奇的是,植物甚至也有“方言”同一物种的植物个体之间用自己的一套化学性质相同的BVOC交流起来,比不同物种的植物之间的交流更高效,并且遭遇的虫害更少。那植物怎么“听”同伴的“话”呢?研究发现,植物通过气孔摄入的BVOC可以进入植物的新陈代谢。例如除虫菊在受到伤害时释放出的BVOC可以诱导相邻植株合成除虫菊酯,这个研究提示我们:当一株植物遭遇病虫害时,特定成分的BVOC的释放为相邻植株提供了“危险即将到来”的重要信号。面对如此“精准”的威胁,植物们也建立了巧妙的抗虫途径。当遭受植食性昆虫侵害时,立即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的比例,昆虫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一变,可能就不再对这个植物感兴趣了。与较为直接的抗虫途径相比,植物还有一种间接的防御手段。当植物的叶片受伤时,植物体会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并释放另一种BVOC物质,并分泌一种特殊的花蜜来吸引正在侵害它的昆虫的天敌你吃我,我就把吃你的叫来,这样一来,那些植食性昆虫就不敢为所欲为了。聪明如植物,也懂得“_ , _”的道理。在空气中,不同种类的BVOC有不同的“寿命”。一般而言,植物之间的交流需在不超过1米,甚至更短的距离内进行,且受到BVOC浓度的直接影响。相比之下,植食性昆虫的“窃听技术”就堪称一流了。研究表明,在富含臭氧的空气中,BVOC浓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几乎不会给植食性昆虫带来任何困扰这实在让我们为植物们偷偷捏一把汗呀!尽管植物的“语言”我们人类听不懂,但这种“语言交流”对植物自身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破解它们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理解自然。今后,在花园或林荫小道中散步的时候,你或许能以更动态、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那些不跑不跳不出声的植物们说不定它们正欢快地小声聊着天呢!(1)以下内容中,不符合文意的是( )A . 生物合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有机体之间交流的“语言”。B . 当植物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比例时,昆虫可能就不再对其感兴趣了。C . 植物之间的交流必须在不超过1米甚至更短的距离内进行,且受BVOC浓度的直接影响。D . 尽管植物的“语言”人类听不懂,但破解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和自然。(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第段举除虫菊这一例子的作用是生动具体地说明了当一株植物遭遇病虫害时,特定成分的BVOC的释放为相邻植株提供了“危险即将到来”的重要信号,也说明了植物是如何听懂同伴的话的。B . 面对昆虫的威胁,植物们建立了巧妙的抗虫途径:立即改变自己释放的BVOC中各化合物成分的比例,让昆虫对自己失去兴趣;或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并释放另一种BVOC物质,并分泌一种特殊的花蜜来吸引正在侵害它的昆虫。C . 文章多处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例如第段,把同一物种的植物个体之交流用的一套化学性质相同的BVOC比作“方言”,形象生动地扣住了题目“植物间的窃窃私语”。D . 根据上下文意思,第段空格处可填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3)以下语段应该插入第_段和第_段之间,理由是_。但是,植食性昆虫也会“窃听”植物的语言。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植食性昆虫也有自己特别喜欢吃的植物。由于不同植物释放的BVOC的化合物成分比例有较大差异,植食性昆虫通过感知这些BVOC,就能从一堆“噪音”中准确地分离出自己熟悉而喜欢的“声音”,进而在万花丛中定位自己的美食并妄图饱餐一顿。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作文。初三啦!我们常常这样感叹。初三是三年初中生活的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将面临中考激烈的竞争,我们肩负着全家的殷切希望,我们站在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的岔路口。由此种种,我们必须作出努力与抉择。初三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刻骨铭心。请以“人在初三”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6-1、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7-1、7-2、7-3、四、 默写 (共1题;共6分)8-1、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9-1、9-2、9-3、9-4、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0-1、10-2、10-3、10-4、11-1、11-2、11-3、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