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557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1分)1. (1分)下列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问君何能尔(你)B . 浑欲不胜簪(简直)C .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D . 我报路长嗟日暮(回答)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2. (3分)(2011辽阳)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按要求回答小题。赠予是一种精明的处世与经营之道。赠予别人,其实收获最大的是我们自己。懂得这个道理,你便会知道人生在世获得成功的秘决了。只有洽到好处地付出才会有丰厚的回报。(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_赠予处世(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改为_;_改为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3. (9分)默写填空。 (1)喂养了,_、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寂寞沙洲冷。(苏轼仆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读与朱元思书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我们会想到小石潭记中的句子:_,_。 (6)“一带一路”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让我们做行走在路上的诗人,接力“飞花令”吧!请写出古诗中含“路”字的连续两句:_,_。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4. (2分)阅读下面这组对话,请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要求表达合理、得体,100字以内。 “哇!又超了一辆宝马!真带劲!”“爸!这里限速50!”“啥关系!没警察。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五、 名著阅读 (共2题;共4分)5. (3分)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行文的一个特点。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有关孙悟空的诗句,请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 (1)渴饮嫆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 (2)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 6. (1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坐定,高老问道:“适间小价说,二位长老是东土来的?”三藏道:“便是。贫僧奉朝命往西天拜佛求经,因过宝庄,特借一宿,明日早行。”高老道:“二位原是借宿的,怎么说会拿怪?”行者道:“因是借宿,顺便拿几个妖怪儿耍耍的。动问府上有多少妖怪?”高老道:“天哪!还吃得有多少哩!只这一个妖怪女婿,已彀他磨慌了!”行者道:“你把那妖怪的始末,有多大手段,从头儿说说我听,我好替你拿他。”高老道:“我们这庄上,自古至今,也不晓得有什么鬼祟魍魉,邪魔作耗。只是老拙不幸,不曾有子,止生三个女儿:大的唤名香兰,第二的名玉兰,第三的名翠兰。那两个从小儿配与本庄人家,止有小的个,要招个女婿,指望他与我同家过活,做个养老女婿,撑门抵户,做活当差。不期三年前,有一个汉子,模样儿倒也精致,他说是福陵山上人家,姓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愿与人家做个女婿。我老拙见是这般一个无羁无绊的人,就招了他。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只是一件,有些会变嘴脸。”行者道:“怎么变么?”高老道:“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喜得还吃斋素,若再吃荤酒,便是老拙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吃个罄净!”三藏道:“只因他做得,所以吃得。”高老道:“吃还是件小事,他如今又会弄风,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又把那翠兰小女关在后宅子里,一发半年也不曾见面,更不知死活如何。因此知他是个妖怪,要请个法师与他去退,去退。”行者道:“这个何难?老儿你管放心,今夜管情与你拿住,教他写了退亲文书,还你女儿如何?”高老大喜道:“我为招了他不打紧,坏了我多少清名,疏了我多少亲眷。但得拿住他,要什么文书?就烦与我除了根罢。”行者道:“容易,容易!入夜之时,就见好歹。”(1)选段写的是招猪八戒的情景,地点是_,唐僧招沙僧地点是_。 (2)猪八戒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段进行归纳。 (3)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述西游记的语言特点。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分)7. (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岗上的秃树车过山岗的时候,忽然就发现了那株树,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线上,远离成片结队的森林,独自站立在寒风中,苍老、孤独、虬枝盘结,努力想把枝枝丫丫伸出生空,却怎样都伸不直的样子。那时节,夕阳西下,有飞鸟还巢,金色的夕阳把那棵秃树镀了一层金,暗淡的背景里,那棵秃树,彰显,凹凸,浮雕一样,像一张逆光的照片,唯美,清凉,没有一丝烟火气息,周遭的山岗,田野,石头,兀自静默,唯有风,像一个行吟诗人,抚过秃树,抚过旷野,抚过泥土,抚过沙石,留下一行行蹩脚的诗句。没法儿不心动,没法儿不震撼,为一种生命力,即使凋落,即便颓败,仍然致致以求,向上是它不朽的生命力。没有一片叶子去装饰的树,像一个脱掉了华衣丽服的女人,裸露出来的,是无法掩饰的虚弱与丑陋。可是这棵秃树,我一点都没觉得它丑,它姿态从容优雅,一幅经风见雨,处变不惊的模样,让我想起了老屋门前的那棵树,也是这样,也是光秃秃的,枝丫上没有一片叶子,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也不管是秋天还是冬天,它一直都是这样光秃秃,但是,它却一直是有生命力的,是鲜活着的,它树干里新鲜的养分和水分就足以见证。如果树记得自己的年龄,它一定是很老了,老到沧桑,老到连一片叶子,都承载不起。当然,它也曾有过灿烂年华,浓荫如盖,蔽日遮天。它也曾有过繁花似锦,蜂蝶萦绕,郁郁葱葱。我曾在它尚且美好的年华里遇到过它,也曾在它硕大的树冠下,乘凉,奔跑,嬉戏,也曾在它的满树繁花下,忧伤,郁闷,思索。它记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它记得我们曾经的欢乐与悲伤,不管风雨雷电,不管冰冻霜寒,初衷不改地守护在老屋旁边。可是有那么一天,一个大雨之夜的早晨,那株苍老的秃树,一声不吭地倒下了,它的枝干满是皱褶,四分五裂地倒在地上,被摔成几截,腐朽不堪。它有多少年没有长过叶子?难道它已经老朽的承载不起一个鸟窝?它是老得再也没有一丝力气挺立了吗?秃树不在了,留下一个光秃秃的树墩,那些鸟儿搬家了,我也迁徙了,远离了秃树,远离了老屋,可是不管走到哪里,那棵树,没有一片叶子的秃树,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像图腾,像支柱,像我依恋不舍的伴侣。车子越过山岗,飞驰而去,那棵站在山岗上的秃树,转瞬便被落下很远。我回头,这棵站立在冬天里,似曾相识的秃树,透过车子带起的风沙烟尘,依旧傲然挺立在山岗上,依旧肃穆安静地挺立在寒风里。丑陋吗?其实也不见得,丑不丑,在人心。记得看过一幅漫画,说一个人的思想就像底裤,你不能逢人就把自己剖开来,告诉人家你多有思想,也就是说,你不能遇到人就脱掉自己的衣服,露出底裤。秃树也是一样,树有树的内涵,树有树的心灵,美与丑需要慢慢琢磨和参悟。秃树自有秃树的风韵和意味,懂得的人自然会体味它的好与妙,就像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童年有童年的纯真和烂漫,华年有华年的美丽与憧憬,老年有老年的芬芳和韵味,不经历,怎么知道其中的曼妙?站在冬天里的秃树,装饰别人的风景,也装饰自己的梦,而有梦的人不会苍老,而有梦的树四季常青。(1)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线上,远离成片结队的森林,独自站立在寒风中,苍老,孤独,虬枝盘结,努力想把枝枝丫丫伸出生空,却怎样都伸不直的样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2) 作者由“山岗上的秃树”为什么联想到了老屋门前的那棵树? (3)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山岗看到的那株树,虽然颓败,独自站立在寒风中,但令人心生敬意。B . 老屋门前的那棵树也是这样光秃秃的,虽没有树叶,但自始至终傲然挺立在老屋前,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C . 老树也曾有过灿烂的年华,正像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童真和韵味。D . 第段中“丑陋吗?其实也不见得,丑不丑,在人心”两句,作者意在告诉人们老树也有美好的心灵,也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风韵,这种美需要人们用心去琢磨和参悟。8. (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屏致命倚蓝娇刷微信、看视频、搜新闻、拍照片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即便是走路、吃饭、坐车,眼晴也离不开屏幕。然而,伦敦大不学学院(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听不到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沉迷刷屏的人可能出现短暂性失聪。早在2012年3月,伦敦大学神经学院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就做过一项实验:要求一百多位参与者在电脑上完成一些测试项目,包括高难度的填数字游戏、图片找茬、数列对比等。在参与者紧盯屏幕过程中,研究人员突然插播一些引人注意的曲调,并在测试结束后询问参与者是否听见了那些曲调,结果80的参与者表示自已没有听到。研究人员插播的曲调音量并不小,参与者是不是不留意,或者听了没记住呢?2016年1月,拉唯教授与该学院耳科研究所的玛利亚柴特博士又进行了更深入研究。他们将脑磁波描记器连接到13名听力良好的受试者身上,实时检测其听声音并产生感观知的所需时长(即P3数值)。当受试者们专注于电脑屏幕上的视觉任务时,研究人员再次插播歌曲,不料受试者们的脑部扫描却显示,其P3数值一直处于抑制状态中。这表明,受试者们不是有意忽略或者选择过滤掉那些声音,而是确实没有听到。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玛利亚柴特博士解释道:“因为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共享同一块有限的神经资源,当视觉的负荷加重甚至过高时,听觉所能使用的神经资源就大减少了。这会导致人的听觉感知降低,甚至失效。”所以,你要是和一个沉溺于刷屏的人说话,他多半不会理睬你,因这他很可能没听见你说什么。短暂性失聪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但是会给人们的安全埋下了隐患。试想一下:在驾驶过程中,被路边广告牌或LED屏幕吸走注意力的司机可能会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在行走时,沉迷于手机刷屏的人很容易陷入失聪状态,听不到周围的路况提醒,从而给自身带来危险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屏幕”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从社交角度考虑,少刷屏,多交流,更有种于人际关系的改善。(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伦敦大不学学院(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听不到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沉迷刷屏的人会出现短暂性失聪。B . 短暂性失聪虽然是小毛病,但是会给人们的安全埋下了隐患。C . 你要是和一个沉溺于刷屏的人说话,他不理睬你,因为他很可能没听见你说什么。D .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屏幕”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2)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低头刷屏,可能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B . 低头刷屏,可能导致同事、朋友、亲人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就算说话也是敷衍了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正在降温。C . 文中提到的两次实验从研究目的来看是步步深入,顺序不可调换。D . 伦敦大学学院人知神经学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就做过一项实验表明:人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过滤或忽略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3)利用阅读上文获得的知识,说一说怎样劝说自已身边的“低头族”。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9. (1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1)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10. (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 箪瓢屡空 ,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选自陶渊明集)【注】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箪瓢屡空:箪(d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o),饮水用具。晏如:安然自得。黔(qin)娄:战国时期齐国有名的隐士,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1)解释下列划线字。 每有会意_或置酒而招之_造饮辄尽_曾不吝情去留_(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黔 娄 之 妻 有 言 不 戚 戚 于 贫 贱 不 汲 汲 于 富 贵。(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 九、 小作文 (共1题;共1分)11. (1分)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总有一些我们发自内心热爱的人和事。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坚持不懈;因为热爱,我们决不敷衍请以“因为热爱,我 ”写一篇文章。要求:请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十、 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12. (1分)奔驰的汽车嘲笑长年站在路边的路标:“世界那么大,你长年累月地站在这里,只能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永远也不可能领略世界的美好。”路标回答道:“到世界各处走走,见识不同的风景,确实是很快乐的,很幸福的。但我的责任就是为你们指示方向,虽然我不能像你们一样到处旅行,也不能见识各地的风景,但看到你们都在我的指示下顺利旅行,我也是很快乐很幸福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内容,选择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受,发表见解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1分)1-1、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2-1、2-2、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3-1、3-2、3-3、3-4、3-5、3-6、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4-1、五、 名著阅读 (共2题;共4分)5-1、5-2、6-1、6-2、6-3、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分)7-1、7-2、7-3、7-4、8-1、8-2、8-3、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分)9-1、9-2、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10-1、10-2、10-3、10-4、九、 小作文 (共1题;共1分)11-1、十、 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