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江南春绝句》同步练习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5549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江南春绝句》同步练习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江南春绝句》同步练习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江南春绝句》同步练习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江南春绝句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蕴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激愤心情。B .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是个有骨气的人,诗歌表露出来的铮铮骨气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 李清照乌江)一句一致。C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以及期盼与亲人团聚的愿望。D .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聚”字化动为静,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体现潼关的险要。2. (2分)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A .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B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D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3. (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早期的恐龙在数百万年以前这个泛大陆存在时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尚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B .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C . 北洋军阀之一的张宗昌,原本胸无点墨,却偏好附庸风雅,以致常常闹出各种丑剧,贻笑大方。D .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4. (2分)下列句中加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正是叶落的季节,他对寻找树叶乐此不疲 , 他选取那些完整漂亮的落叶,将它们平整的压在各种厚厚的书本里。B . 父亲把煤气罐从楼下扛回了四楼,他可真是我们家的中流砥柱。C . 人民广场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环绕着,漫步其中,让人感觉有点喘不过气。D . 家长们,请不要面面俱到,越俎代庖 , 给孩子们一双翅膀,任他们自由翱翔吧。5. (2分)宋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 )A . 浪淘沙B . 水调歌头C . 天净沙D . 西江月6. (2分)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背影、囚绿记、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陆蠡、茅盾。B .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又一篇白话小说。C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D . 捕蛇者说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7. (2分)下列句子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 , 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B . 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C . 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前线,武警消防官兵首当其冲 , 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D . 从高空俯视黄山,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人们怎能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8. (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经过长达5年的精心营造,一座颇具江南水乡风韵的皇家园林终于落成。修建时,还充分利用了河泊、林木等资源,碧水清流环绕于山石林木间,楼阁曲廊掩映于苍松翠柏中。位于南海子南部偏西的团河行宫于乾隆三十七年疏浚团河、凤河时开始修建。修建这座行宫,充分借鉴了江南风景园林的造园手法,就地掘土成湖,余土堆积成山,山上广植奇花异草。落成后的团河行宫,建筑特色鲜明。璇源堂、涵道斋瑰丽辉煌,裕性轩、澹思书屋和陶春室典雅幽静。这些手法,这些特色,使得团河行宫成为当时南海子四座行宫中最豪华的一座。A . B . C . D . 9.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位普普通通的山区教师,以持之以恒,慷慨无私的助学善举感动了中国。B . 富春山水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C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温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D . 依我之见,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一点“有意思”的事。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深沉?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气,倒没有什么可爱之处。10. (2分)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荡去了无奈,你就会重新踏上前进的列车,获得新的发展机遇。B . 面对南极归来的记者,人们迫切想知道记者所感受的南极是怎样的气候?全球变暖给南极造成怎样的影响?此行又目睹了哪些触目惊心的变化?C . 对早春披纱垂柳的点染,对盛夏浓阴垂柳的描绘,对北方庙宇,南方亭榭的勾勒,都是作者用文字绘就的一幅艺术画。D . 杭州是可以诗意栖居的地方:他精致宁静,温文尔雅,如同西湖水般浑然天成;他大气开放,自强不息,如同钱塘江奔赴海洋之约。二、 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19分)11. (2分)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_”;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12. (2分) 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扬柳,_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_ , 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抒发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孤独之感。13. (9分)按课文填空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_。写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家境的语句_。写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_。写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志趣的语句_。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_。写出第2段中与“不慕名利”相照应的一句话_。写出文未赞扬五柳先生的语句_。最集中体现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的语句是_。全文的中心句是_:14. (4分)理解诗文望岳,按要求默写。抓住景物细节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开阔的句子:_,_ 。写泰山秀美的一句:_ ,_ 。15. (2分)按照要求填空。杜牧江南春绝句中抒发兴亡之感、寄寓讽喻之情的诗句是_,_。三、 阅读题。 (共1题;共20分)16.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济南的冬天(老舍)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济南冬天总体特点是什么?第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3)作者写了济南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根据-自然段简要回答。(4)第段中说“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件花衣”指什么?四、 诗歌鉴赏题。 (共1题;共10分)17. (10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下列小题。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注释】蘼芜:一种香草。(1)“风”本是无形的,却在诗人笔下各具风韵。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风”的特点。 (2)这两首诗同写山野漫步的诗,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19分)11-1、12-1、13-1、14-1、15-1、三、 阅读题。 (共1题;共20分)16-1、16-2、16-3、16-4、四、 诗歌鉴赏题。 (共1题;共10分)17-1、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