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十一).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553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十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十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十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十一)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1. (8分)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 (1)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学而不思则罔,_。(论语十二章) (5)杜甫的春望一诗中,诗人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的诗句是:_,_。 (6)请完整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2. (17分)文言文阅读 石钟山记(有删节)宋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余韵徐歌,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闭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回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吆者相应,如乐作焉。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注释】彭蠡:鄱阳湖的别称。郦元:指水经注作者郦道元铿然: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硿硿焉:硿硿地(发出响声);焉,相当于“然”。后文的“噌吰”、“窾坎镗鞳”都是类似敲击钟鼓洪亮的声音。磔磔:鸟叫声。罅:缝隙。(1)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下临深潭_而此独以钟名 _徐而察之_噌吰如钟鼓不绝 _(2)给下面句子用“/”划出正确的断句(限两处)。 今 以 钟 磬 置 水 中 虽 大 风 浪 不 能 鸣 也 而 况 石 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4)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 . 这篇文章通过夜游石钟山的实地考查,对郦道元和李渤关于石钟山得名的说法进行了分析批评,提出了“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的论断。B . 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C . 文章语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很有特色:写两处水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写两处鸟鸣则大致相同,都先写叫声,再写鸟名。D . 本文巧用各种修辞手法,生动的比喻有“如钟鼓不绝”,形象的拟人有“森然欲搏人”,贴切的拟声词有“噌吰”、“铿然”。(5)苏轼因一二小诗而遭诬陷(乌台诗案),在被贬黄州途中写下此文,与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创作时间相近,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学过的苏轼作品,谈谈苏轼创作此文的心境。 3.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河中石兽(清)纪晓岚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节选自三国志(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_置象大船之上 置:_(2)下面各项中划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B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众服为确论C .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遂反溯流逆上矣D . 然则天下之事 有若成人之智(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4)老河兵和曹冲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有没有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历?请简要描述。 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31分)4. (31分)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读书重在选择潘裕民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对自己有价值的书。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书是人类智慧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有删改)(1)为什么“读书一定要有选择”呢?请用简要的语言分点概括。(2)选文第段除了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之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这段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请你说说它应该在文中哪一段,并说明理由。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4)选文第段引用了一句俗语:“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对于青少年不宜读水浒传这一说法,大抵是认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看了水浒学里面的英雄好汉,会形成不良的习性。请结合本文中的观点及你对水浒传这部名著内容的了解,提出与之不同的看法。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2011长春)阅读选文,回答问题。宋江道了一个偌,携了晃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晃盖问道:“钾司知何来的慌速?”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字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 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晃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担阁,倘有些疏界,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死盖听罢,吃了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人名)。(2)请写出选文中晃盖所说的“大恩”是什么?(3)选文能体现出宋江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内容加以简要说明。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6. (6分)(2012绥化)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读书,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精神的跋涉,是一种需臾不可缺失的生活方式,读得一本好书,如同读出一片心灵的绿荫 , 一股滋润心田的甘露,一剂医治创痛的良药,一道屏蔽尘世宣嚣的隔壁音,一座构筑人格的大厦。(1)请将下面的语句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读书是一种精神的跋涉。(2)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音。_绿荫创痛(3)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_改为_;_改为_(4)仿照前后语句,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一股滋润心田的甘露,_ , 一剂医治创痛的良药。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各有各的精彩要求: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一天,禅师问他的弟子们:一棵树什么最重要?弟子们有的说是枝叶,有的说是花果,他们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总是显而易见的。还有的说是看不见的树根,正如世上最重要的东西,往往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老禅师笑而不语。要求:根据以上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8分)1-1、1-2、1-3、1-4、1-5、1-6、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2-1、2-2、2-3、2-4、2-5、3-1、3-2、3-3、3-4、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31分)4-1、4-2、4-3、4-4、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5-1、5-2、5-3、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6-1、6-2、6-3、6-4、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